票票小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叶茜茜咽了咽口水,顾不上和宋建国说话,低头大口吃东西。
吃过早饭,叶茜茜和几个老太太带上东西离开,其他人则留在田里继续上工。
中午,叶茜茜和几个老太太继续给大伙做好吃的。
大伙吃着油乎乎的煎饼,喝着香喷喷的米汤,纷纷感慨起来。
“这带油腥味的东西就是好吃,今天吃的油腥,赶得上我前几年吃的了。”
“谁说不是呢!可惜我家那几个崽子没口福,去他们外婆家了。”
“听说队长他娘说要连着一个星期给咱们做好吃的!”
“哎哟,这事真不真啊?”
“真,真真的,我亲娘亲口说的!”
宋建业言之凿凿。
众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最后都说:“那我回去得跟我媳妇说一声,让她别请假了。”
“我回去也得说我家那个。好家伙,我家那个今儿早上一大早的就带着几个孩子回娘家去了,我起来的时候没见着人,一位他们娘几个全被狼叼走了,吓得我出了一脑门的汗。”
“谁不是,我家人口在队上算多的了,今儿个老的、少的全请假走了,只剩下我们七兄弟,家里边一下子就空了,看着怪不习惯的。”
这些话很快传到叶茜茜的耳朵里面,叶茜茜露出奸计得逞的笑容。
她虽然不能阻止大伙去别的大队打秋风,但她可以想法子让他们留下来。
等着吧,明天队里边的人得有一大半选择留下来。
傍晚时分,天边出现一片艳红色的云团,很快,艳红色的云团被乌云笼罩住,天黑了。
这个年代的人没有夜生活,天一黑,大伙就睡床上去了。
叶茜茜今天却没有睡下,拿着纸和笔想要写点东西,桌子中间点着一根红色的蜡烛,烛火随风摇曳。
原主没读过书,不过原主算是识字,几年前上过半年的扫盲班,认识几个常用的字。”
叶茜茜摊开一张信纸,1958年已经有拼音了,只是这个时候拼音还没有推广开来。这个信不好写啊。
叶茜茜拿起笔,想了想后落笔写下一篇不到六百字的寻人启事。
短短六百字,她故意写错一百多个字,故意写了半数以上的病句。
检查一遍后,叶茜茜又拿出几张信纸,把刚才写好的信一一誊抄。
封好信封,叶茜茜把信放好,打算明天早些起床去县城寄信。
叶茜茜寄的是当地的报社——阳城日报,报社门口就有信箱,直接把信放到信箱里面就可以了。
当天晚上,阳城日报的宋编辑拿钥匙打开邮箱,从邮箱里面拿出一沓信。
厚厚的一沓,最少有五十来封。
这些信有文章投稿、读者来信以及一些讨论信件。其中以投稿的信件最多,报社每天基本都会收到三十来封投稿。
宋编辑主要负责约稿,拿到信的第一时间就是把各种信件分类,投稿信件分成一摞,扶着来信分成一摞,讨论信件分成一摞,一些杂七杂八的信件也分成一摞。
分到最后,宋编辑看着最后一封信犹豫不决。
这是一封寻人启事,落款人写的是“叶小妹”,要找的是十几年前经过阳城生产大队的一名红~军同志。
信上说,当年红~军同志曾给过“叶小妹”一个馒头,因为这个馒头,“叶小妹”一家在那个战争纷飞,饥寒交迫的年代活了下来。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亩产达到了上万斤,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所以“叶小妹”就想找到当年的那个红~军同志,报答他的恩情。
这个叫“叶小妹”的人文化水平估计不高,一封信不到五百字却有近百个错别字。不仅如此,整封信还语序不同,前言不搭后语。
这样的信件既不能称之为投稿,也不能将其简单分为“杂七杂八”的信件,头疼,实在是让人头疼。
想了想,宋编辑决定不为难自己了,拿着信件去找赵社长。
赵社长是报社的副社长,同时也是报社的编辑主任。像这种找人的信件,交给赵社长最合适不过了。
“叩叩叩~”
“门没锁,进来。”
宋编辑打开门,理了理衣领子后大跨步走进办公室:“社长,我收到一封寻人启事,有些拿不定主意,拿过来给您瞧瞧。”
“我看看。”赵社长戴上眼镜,从宋编辑手里拿过信。
赵社长从未见过如此多错别字的稿件,只看了开头立刻皱起了眉头:“通篇都是错别字,这样的稿件如何能发!”
忍着把信扔到垃圾桶的冲动,赵社长接着往下看。
看到最后,他的脸色缓和了几分:“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寻人启事。”停顿几秒,接着又说,“刊登吧,下午你就拿去印刷厂那边刊登。”
“社长,里面的错别字……您看怎么处理?”
赵社长摆了摆手:“不用处理了。我倒是觉得这些错别字用得巧,用得妙。”
宋编辑不是很明白赵社长话里的意思,也不敢问他。
拿回信,宋编辑出门去印刷厂传达赵社长的话。
第二天,阳城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下面位置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起初大家看报纸时都略过寻人启事不看,后来有人发现寻人启事里面通篇都是错别字。
这则满是错别字寻人启事很快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