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县城私塾不便宜, 每月几百文一年就要几两银钱,还有别的花销,自家如今收入不多, 每年也就几十两,得给两兄弟备着日后。
去府城考试, 还不算贵的, 自家有驴车, 少去了路费, 载上两家人,还能挣些银钱充作房费,基本上就是没花多少银钱, 可日后儿子考过了府试,成为童生,那么就得预备着考秀才了。
考秀才可比考童生花钱,束脩都不一样的,要用的书籍也更多,便是能借阅,有些常用的书还是要买下才好。
若是儿子出息, 成了秀才,那之后的花用更是数不清的,自家如今得省一省啊, 否则日后只怕挣的赶不上花的,家底没两下掏空了可就难了。
“还是就送去徐先生那吧,两兄弟都在他那, 他对小景也能更尽心些。”考虑了许久, 陈如松还是不想只为省下银钱就将小儿子往村里的族塾送, 即便族塾收费低廉, 但村里族塾的先生是一名老童生,县城的徐先生却是秀才,总是往好了去。
思来想去也是这样了,杨稔赞同道:“也好,还有三个多月小景就要去参加府试了,咱们将壮壮送去,之后不管徐先生会不会多照顾,至少小景还是安安稳稳在这学着,不用折腾了。”
原先杨稔还想让大儿子府试过后给小儿子启蒙,不过后来想想,儿子便是考过府试,接下来还有院试,这可是重中之重,且大儿子自己也才十来岁,只怕不太会给壮壮启蒙。
之后犹豫的就是到底是将壮壮送去村塾,还是就在县城徐先生的私塾启蒙。
一个便宜,但不方便,一个方便不便宜。
决定好之后,夫妻俩算是放下一桩心事,专心致志给小景补身子。
读书人的身子骨都弱,每日就待在房间里读书,也就是每日去私塾和回来,走动一下,身子能不弱么。
杨稔是打算等儿子考完府试,就让自家男人每日带他到处走走的,身子骨得健壮些才行。
她还听说过有些读书人,在考场晕过去的,说到底就还是体弱,冷一点热一点就受不了了。
今年府试,还是如去年一样的日子,也是约着一同去,不过去年有两家的孩子已经考过了府试,今年也没有多出来要参考的,总共就只有五家人去。
考过的两家中就有一家是去年搭陈如松驴车的,今年另一家还去,陈如松只得又新载了一户。
两家搭车的费用总共还是二两四钱,这样一来,儿子这次府试也并未费太多银钱。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父子俩准备充分,至少在府城也能过得还行。
今年并不是杨母和杨小弟作陪,杨母要照顾杨三弟家新生的孩子,杨小弟成亲快一年,他媳妇如今已有三个月的身孕,都没空来县城。
实际杨稔觉得不用再喊人陪着,儿子女儿都大了,壮壮在私塾,康康也好带一些了,三岁的孩子,说话能听明白,也能听懂她的话,比之前好带很多,还有牛嫂子在,牛嫂子虽看着还是瘦瘦小小的,可力气也不小的。
但陈如松不放心,自家在县城没有根基,左邻右舍虽说关系不错,可遇到事情,谁也不知能不能帮,还是要有家里的人来陪着。
陈如松正愁着,杨二弟上门了。
“二弟,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傍晚听见敲门声,陈如松去开门,没想到这时候会是二舅子来了。
杨二弟随着进门,“姐夫,我听娘说你送小景去府城,要找个人陪着大姐。”
“是啊,二弟你有人选?”正愁着呢,若是二弟有合适的人选正好。
得知二弟来了,杨稔赶紧出来,也跟着问道:“是谁啊?”
“是我自己,我如今在县城找了个小活,只是没住的地方。”
若是媳妇二弟来陪着,当然好,二舅子与媳妇关系很不错的,陈如松很乐意,“那是最好不过的,二弟,你什么时候找到活计的?可真能干。”
县城大多数商铺可都是找亲戚做活,便是要收外人,也大多是县城的人瓜分,村里人想在县城找个活也是不容易的。
“就去年,来县城歪打正着找到了,不过只是一个饭馆的小杂工。”杨二弟不好意思地说道,虽只是杂工,但只要能在县城干活,每月得的银钱要比在家里租种田地好得多,他还是很珍惜的。
“去年就在县城干活了?你怎么也不跟姐夫说,你之前住哪?”陈如松忙问道,恐怕饭馆没给二舅子提供房间住。
“在饭馆后面的房间,原先能住,只是如今饭馆生意不好,不让住了,暂时没给我找到住的地方。”
杨二弟已经在县城饭馆干了小半年了,之前是就住在饭馆后面的一个小杂间,杂间堆满了杂物,很不咋地,可只要有铺床睡就行,杨二弟并不嫌弃。
因着不想麻烦县城的姐姐姐夫,他们供着读书人,不容易,是以他一直没告诉二人。
每月歇息的两日搭县城的驴车回来,就这样一直瞒到今年年初,得知姐姐家需要人住着陪着,他娘又不得空,正逢饭馆掌柜也不乐意再叫他住了,说杂间不干净,却又不给他找地方住,才说出了自己在县城干活的事。
“你很该跟我和你姐说的,便是有住的地方,每月你总要回去一趟,搭姐夫的车不比别人的驴车好得多?”陈如松不明白二舅子为什么瞒着。
“嘿嘿,我不想麻烦你们,姐夫你每日也忙。”姐姐在家里带两个孩子,姐夫在外挣银钱,回来也要干活,送他回去再来县城,也要不少时间。
“有什么怕麻烦的,太见外了,你饭馆在哪?我去给你拿行李。”有二舅子在家里陪着媳妇,他也就放心了,大半日无事,只怕晚上。
“不用不用,我拿来了。”之所以不告诉姐姐一家,就是怕他们知道后来自己住的地方看,要是知道自己住的地方那样差,绝对要他搬过来的。
可要是搬过来,多打搅人,大外甥是要科考的,他每日晚回来,吵到大外甥看书可怎么好。
陈如松才看清二舅子身后是背着一个包袱的,“怎么才这么点东西,如今天还冷,衣裳要多备几件,冷着了可不好,衣裳洗了干得慢,换洗也不方便。”
“在饭馆帮忙,若是衣裳不干,我就在灶台烘烘,很快就干了的。”他能穿出来的衣裳也就两套,在村里补丁打满了穿着都无事,可在县城,衣裳有两三个小补丁还能过得去,多了就不好。
杨稔却不信自己弟弟能将衣服在饭馆的灶台上烘干,就算能,也没必要,只怕是家里没几件像样的衣裳,弟弟如今身上这套衣裳,还是当初自己给弟弟贺新家送的布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