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28章 晋江文学城发布【1 / 4】

方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家二老有五个儿子, 待五个儿子陆续成亲后,杨家空前热闹。

前四个儿子成亲后,第一个孩子都是男孩, 之后又陆陆续续生下不少男孩,可小儿子的媳妇却生了个女孩, 这让到处炫耀自家连老鼠都是公的的杨家二老很是不高兴,认为这折损了他们的颜面。

杨爷爷藏着心里, 并未表现,但杨奶奶确是个心思浮于表面的性子,她不喜这个孙女, 也不喜生下孙女的儿媳,是直截了当的表现出来的。

月子别想做,家里什么活计都要小儿媳干, 等孙女能走了也要干活, 他们杨家不养闲人。

杨奶奶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杨家其余四房, 原本还以为婆婆会对这生了孙女的弟妹另眼相看的几个儿媳松了口气,面上也是一副瞧不上杨母和杨稔的样子。

因此年幼的杨稔一直为杨家众人所不喜, 只有杨母心疼女儿, 杨父虽是父亲,可他才十几岁, 还没能生出慈父之心, 加之爹娘以及兄嫂对女儿的嫌弃让他受了些影响,对女儿和媳妇虽算不上嫌弃,但也没多喜爱。

直到杨稔七岁时, 杨爷爷去世, 杨家分家, 杨父杨母自成一家,杨母和杨稔的情况才有所改善,而想到日后只能自己来当家做主的杨父被迫成长起来,对女儿也总算有了疼惜之心。

分家后的杨稔,才是真正的在过日子,只用帮着带几个年幼的弟弟,弟弟们还算老实,不老实的被杨稔打老实了。

她并不是逆来顺受的性子,只是分家前奶奶是家里的老大,一大家子都要听杨奶奶的,反抗也没用,但也不意味着会一直顺从,在五岁时,她渐渐懂事,知道被使唤干活是被欺负了,那些堂哥堂弟以及自己的亲弟弟都不用干活,只有自己一个孩子要干活。

于是奶奶让她干什么她就都干不好,洗衣服洗不掉,毕竟她手劲就不大,本也不好洗,奶奶理亏,换了一个活计,喂鸡,她就总是拿鸡蛋,她娘说了,家里的鸡蛋不是卖了就是给堂哥堂弟吃了,她从来没得到一个。

干活的人没有,不干活的人反而享受,凭什么呢。

不过她娘总是叫她忍忍,这会奈何不了奶奶,若是不听话,受罪的反而是自己。

年幼的杨稔不明白,为什么总要忍,不过亲娘的话她是听的,奶奶叫她干活,她最多阳奉阴违,不会顶嘴,反正过分了她娘会出声反对,她娘也是好性子的。

就这样,日日干活虽然也算辛苦,但身体却比那几个哥哥弟弟要结实不少,杨稔也就不去怨怪她奶奶,反正日后不会再被欺负了。

分家后,七岁的杨稔脑子里想的除了帮她娘的忙,就是吃。

家里只分到两亩多田地,爹娘忙着租种田地,忙着找别的活计养家,杨稔带着弟弟们照顾家里。

养的五只母鸡,她喂的极好,几乎每日都有五个蛋下,最少的时候也有三个。

猪食煮好后,也是她帮着喂,爹娘要去田地干活,多干一会就能多一点粮食,分家后一直能吃饱肚子的杨稔不想再回到从前只能吃五六分饱的时候,家里的活她都是抢着干。

在杨父杨母当家的日子,杨稔不用担心会被使唤着干什么活计,想歇息就能歇,干活也不用人催,一家人虽也过得苦,可心是火热的,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总会越过越好的,再差也就这样。

等杨稔再大一些,几个弟弟也能干活了,她毫不留情地使唤着他们,被杨稔带大的几个孩子,自然是听姐姐的话的,即便是一直被杨父偏疼的杨大弟也要屈服。

杨母心疼女儿,除了农忙,其余时候都不让女儿下田地干活,左右儿子够多,女儿负责家里的活计也就够了,家里的活计也不少。

也正因为不用去田地干活,杨稔才有时间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才能跟着秋若一起学做绣活。

秋若娘作为大户人家出来的丫鬟,绣活做得极好,秋若也学得一手,杨稔则只是学个了皮毛,即使是这样,也很不错,这可是人家赖以生存的技艺,杨母得知后特地拿了东西上门道谢。

跟着伙伴学了几年,十四岁的杨稔已经能做些荷包帕子换铜钱了,虽然不多,可这是意外之喜。

杨母很高兴女儿有这个吃饭的技艺,“你小弟也两岁了,平日里不用太看顾,家里的活计你也得心应手,余下的时间你就用来做绣活,给自己存些嫁妆钱。”

即便再不舍,想留一些时日,最多再过两三年女儿也就得出嫁。

自家辛辛苦苦,租种田地,孩她爹做竹篓卖铜钱,能保住吃喝穿用就算不错,加上前年建了这房子,刚刚还完欠债,根本没有多少存银,再过几年,也存不了多少。

女儿出嫁后,紧接着儿子就要成亲,孩她爹偏疼儿子,哪里会舍得给多少银子给女儿当嫁妆,既然女儿有挣钱的法子,那不如叫她多存些当嫁妆,日后出嫁,嫁妆多婆家也高看一眼。

说到嫁妆钱,杨稔带些羞涩摇头,反驳道:“娘,哪里就要存嫁妆钱了,我是想做荷包帕子换了银钱贴补家用。”

家里不好过,杨稔很清楚,如今还能吃饱饭,都是爹娘千辛万苦挣来的,她做绣活也不算多累,很应该帮着家里减轻爹娘的负担。

“好,不拘是什么作用,你做就是,这做绣活手要细腻,有些活计你就别碰了,叫你几个弟弟干,伤了手这轻巧又挣银钱的活计就没了。”

杨母知道女儿孝顺,她不再多说,反正这钱给了她,用来干什么女儿并不知道,她就帮着女儿存着,等她出嫁再拿出来。

想做绣活挣银钱,手确实是要保护好,不能粗糙了,杨稔当即应下。

之后的日子,杨稔时常与好友秋若聚在一起绣活。

不过秋若娘因着绣活做多了,伤了眼睛,不怎么瞧得见,身子也不大好了,秋若作为独女要照顾亲娘,杨稔就渐渐待在家里做绣活。

秋若又比杨稔大两岁多,没多久就出嫁了,两人更是没了交集。

而杨稔在家里舒舒服服过了两年后,到了十六岁,杨母开始给女儿说亲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给女孩说亲,都是男方家里相中,请媒人来说亲的。

杨母挑来挑去,有几家还不错的,想着女儿素来有主意,她也打算让女儿自己了解了解,钟意哪家。

相中陈如松,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在一众适龄青年中,陈如松家里算是比较好的,不是最好,但家里爹娘宽和,上面两个哥哥都没生下男孩,小的嫁过去就算头胎是女孩,这当公婆的也不好说什么。

母女两都有个心结,为这生孩子之事。

明明杨家不缺男孩,杨母自觉头胎生的不管男女都过得去,谁知公婆简直钻孙子眼里了,非要各个儿媳全生的男孩,对头胎生女的自己嫌弃得不行,连当时唯一的孙女也不待见,毫不心疼的使唤。

是以为女儿说亲,杨母长了记性,不会再让女儿像自己这样吃苦头。

“我想瞧瞧那个陈如松。”杨稔知道她娘疼她,提出这个要求不会被说。

果然,杨母并没有不赞同,她也觉得该好好瞧瞧,“你有个表姑嫁到陈家村,刚巧她建了新房,过些时日要请喝酒,我带你过去,瞧瞧那人。”

农家的女孩没有说不能见外男的,只是不能多说话罢了。

到了嫁到陈家的表姑家,杨母先认识了人,然后再带女儿瞧了瞧。

“个子高,身强体壮,也不难看,家里田地也多,就看他心里有没有主意了。”初初一看,杨母对于陈如松是满意的,只要心里有主见,这就不错了。

杨稔自然也能感觉到她娘的态度,她还想多了解了解,她想要的男人,是一个顶天立地,为自己和之后的孩子撑起一片天的,她爹年轻时不行,是分家后才慢慢长大的,可自己在没分家前可受了不少委屈,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受这样的委屈,她男人得疼爱媳妇和孩子才行。

被人盯着看,陈如松也有所察觉,往前一看,是个不认识的大姑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