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楷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燮元等人平定贵州水西叛乱用时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算短。
这段时间,大明边境到处都是烽火。
崇祯二年二月初四,孙传庭接到了朱由检的命令,向西北进军。
嘉靖年间,明朝的国力衰落
在西北地区,其西北的蒙古王公基本不再接受明朝的册封, 吐鲁番国兴起,吞并了哈密,明朝的势力只能退守嘉峪关,完全退出了西北。
此时蒙古和硕特部进入明国西部,战胜漠西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部等, 占据了青海地区。
西北则是由东察合台汗国分裂而成的叶尔羌汗国和吐鲁番汗国占据。
青藏地区则是建立起来了藏巴汗王朝。
这个时候对西域进军,并不能保证战争绝对的胜利。
想要真正把西部和西北地区掌握在大明帝国手中, 还是如同之前那样设置宣慰司,安排宣抚使或者册封属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到设立州府,直辖管理。
而进入这些地区,必须要克服的,则是道路上的崎岖和荒芜。
孙传庭接到朱由检的旨意是“先稳住西北基本盘,而后图青海,复关西七卫地区,再与朱燮元等部联合,覆灭青藏王朝”。
稳住基本盘,也就是对嘉峪关之内的关中地区进行有效地管理。
所以,前期的战略,并非是以作战为目的。
孙传庭率领秦军进入陕西行都司地区,沿途整顿各卫所军伍,在随行的军务兵团的帮助下,完成对嘉峪关之内卫所的废止和重新安置。
由这些卫所兵和新招募的士卒,以及一部分秦军,重组成为“西北军”,人数是两万人, 和秦军两万人一起对陕西行都司地区进行驻守和建设。
重组的西北军,由刚册封的甘肃总兵杨嘉谟统领。
杨嘉谟一生戎马生涯四十年,在原历史中,他是明末功德昭著的名将。
他是北宋名将、世称“金刀令公”“杨无敌”杨业的后裔,也就是北宋传奇将门杨家将的后裔。
终明一朝,杨嘉谟及其祖宗八代祖先世居凉州,镇边守土,保卫大明江山270余年,立下赫赫战功。
孙传庭进入凉州之后,先宣布了皇帝对杨嘉谟的封赏。
“念杨家之功,册封杨嘉谟为西北伯,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封其妻为二品诰命夫人,子嗣选适龄者入京师大学堂学习,赏银一万两,赐‘世代忠烈’匾额,于凉州建立杨氏忠烈祠, 享香火供奉。”
西北军的骨干多是凉州军,也就是杨嘉谟所率领的军队。这一支全新的军队让他率领,对他来说就是皇帝对其信任的体现。
而且,皇帝还给了如此丰厚的赏赐,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权力,地位,面子,银子,全都给了。
皇帝对他这么好,直接把这位老臣感动得当场就要出兵西域,大有一副要为国捐躯的架势。
还好孙传庭拦住了他,然后与他好好谈论了一下朱由检的西域战略。
现在杨嘉谟的战功并不显著,朱由检计划等他获取了一定战功之后,就将其封为军机大臣,加入到西南军机处。
军机处的成立,在大明很多官员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些人实际上就掌握了西南各个兵团,而皇帝想要发出一个命令,如果要通过大明原始的信件送达方式,恐怕等到命令送达,一场战争已经打完了。
西南和西北两地也无法获取到彼此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那么实际上两个地方就分属不同的管理了。
根本上的问题,还是信息传递的问题。
事实上,不仅是军事命令,自古以来,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就非常弱,原因就在于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传达,毕竟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无法做到在规定时间之内送达消息,那么这道政令就是不起作用的。
朱由检和萧升当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关于通讯的事情,他们早就有考量,而且很早就开始安排大明科学院进行相应的研究。
这项研究,朱由检还特意交给了宋应星这位大明的“科学之父”。
崇祯元年十月,宋世明研发出来“电灯”,极大地刺激了这位大明科学界的“前辈”,于是在十二月,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究。
其实在发电机的发明过程中,他也是主要的负责人之一,只不过其中一些关键性的思想,是宋世明提出来的,所以最后成果宋应星让给了小辈。
而他这一次基于自己的电学知识,继续深入研究,终于在十二月底研发出了有线电报,并且创立了“宋应星电码”。
电报这东西也是基于“萧升的科学猜想”这本在大明科学界奉为神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出来的,所以在实验的时候,宋应星邀请了萧升去观赏。
萧升首先肯定了这次实验的成功,然后提出了疑问。
“如果不使用电线能不能进行传递?”
萧升的话总是在“不经意”之间给予科学院以及学堂学生很大的启发,宋应星于是开始着手研究关于无线电报的实现。
宋应星有一个学生名叫“王择真”,参与了发电机的创造,电灯的创造还有留声机的创造,如今也参与了有线电报的创造。
王择真涉猎广泛,继承了宋应星博学的特制,在电磁学,声学,光学以及机械振动等学科都有不错的认知和建树,算是宋应星的得意弟子。
宋应星去研究无线电报,而有线电报的继续深入研究和优化工作就交给了王择真来负责。
在研究之中,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电流流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电报机发送宋应星电码时发出的“嘀答”声一样。
电可以发出声音!
王择真虽然非常崇拜宋应星的研究,但他对电报并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还需要人工进行翻译,这太麻烦了,并不便捷。
而“电可以通过振动发出声音”这个现象,无疑是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于是他开始一边继续研究有线电报,一边做关于“用电流发出声音”的研究。
他设想:“如果能够使电流的强度变化,模拟出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将不仅可像电报机那样输送信号,还能输送人发出的声音,这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电流直接传送声音。”
他马上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宋应星,宋应星听了王择真兴奋的介绍之后,鼓励道:“这是一个好主意!你尽管去研究吧,需要多少经费,直接向我说,我给你批下来!”
王择真闻言满是激动,心里出现了一篇小作文——《论有一个学术界大牛老师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