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58章 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愚者【2 / 5】

高野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是年后最后一次大会,会议中心围绕三件事。

一是关于上林大学堂的各项章程,二是改进报纸,三是对汴战略。

成讷入朝之前上林大学堂就开始筹备了,主管官员是集贤宰相杨涉,选址东市南十里的宣平坊,毗邻兴庆宫,大约位于后世西安市碑林区咸南西路,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

遵照李晔的意见,经内阁会议研究决定,上林大学堂下辖十个分院,数理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法学院,统计学院,音乐学院,外语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政策研究中心。

关于到底是叫馆还是院,宰相们争执不下。

朝廷中央各官署当中,以馆以院命名的官署都有很多,比如集贤院、翰林院、弘文馆、崇文馆、算学馆、律学馆,最后还是李晔一锤定音,跟档次更高一级的集贤院翰林院看齐。

除了国子监,唐帝国现在又多了一座最高学府。

面向天下,不问门第高低,实行推荐面审制和邀请制,得不到邀请的可以自己来考试,初试通过接受复试,复试合格就入学,入学之后读书四年,学分修够了就准予毕业。

毕业之后由朝廷分配工作,工作单位主要是各地方官府。

另一个职能则是教育培养制科考生,今后凡是临时制科录取的士子,都要在上林大学集体攻读一年,获得学士学位的才能获得官职,没有学位,管你是世家还是寒门,一律不授官。

办学初期的招生对象主要还是各门阀世家的贵族子弟,其次是皇族宗室子弟,三是在朝官员的子侄,不过随着制举考试的进行和时间流逝,上进入林大学的寒门子弟会越来越多。

那些有才华但科举屡战屡败的士子也多了一条路,今后你们不用死磕科举,进士太难?咱不考不就得了,明经档次太低?去上林大学报名应试啊,初试复试通过,专业任你选!

初步政策大概就是这些了,今天主要讨论的内容是教材编写和课程规划,在宰相们看来,不管什么专业,某些功课是士子们必须要学习的,必须牢牢把握士子们的思想正确。

李晔笑道:“那么,哪些功课是必修的?”

历史界权威专家柳璨当先表示道:“历史是必要的,不学历史,不知根从何起,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借古鉴今,古为今用,预见将来,为中兴大唐建言献策,为陛下裨补缺漏。”

杜让能则认为:“数学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连鸡兔同笼的问题都搞不清楚,连设元解方程都不会,连算盘都打不明白,这样的人怎么能到盐铁度支转运户部诸司为国家管钱?”

刘崇望道:“臣认为历朝圣王的文宗是不能少的,论语、尚书、礼经、易经、春秋、诗经,乐府诗歌、魏晋六朝及我唐韩退之、柳子厚、白乐天、杜工部等文宗的经典都要学。”

杨涉接着说道:“所谓通文备武,武功自然也不能荒废,何况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如果都是治经博士,文章倒背如流,七步成诗作文,谁去收复失地,谁又去领兵打仗?”

“我朝文武不分家,出可为将,入可为相,单是文宗登峰造极境,军事一窍不通,又或者单是武功百战百胜,经书却是大字不识一个,这样的人就不能重用,重用就是祸国乱政。”

“纵观我朝宰相,如郭子仪、裴度、李愬、武元衡、杜黄裳、李德裕、杜审权、崔安潜、郑畋、王铎、韦昭度、郑从傥等前辈,哪个不是出将入相,韩愈当初都去淮西打过仗。”

李晔总结陈词道:“各位说的都有道理,既然如此,柳相公负责编修国史课本,分为历朝简明政史、历朝简明财赋史、历朝文化史,杜相公负责编修数学课本,在算经十书的基础上为为积商算术、几何、置方程、高元方程术、比差数列、割圆微分、正负开方法等。”

“刘相公负责编修文学课本,以古代圣王礼仪纲常为主,辅之历代经典诗文及本朝柳韩李杜王等文宗名作,杨相公负责编修军事课本,深入浅出,不求甚解,但当涉猎即可。”

“这几门课就是上林大学的公共必修课,不管什么专业都要学。”

“另外每院单独修一座高层大楼,楼前挂牌标明是哪座分院,校规、学分、课程表、行课制度、任课博士、毕业要求、招生流程等相关内容朕亲自负责,根据反馈再作调整。”

“另外催促工部加快进度,早些按照朕的图纸把校区完工。”

“上林大学堂的分管者,每院由翰林弘文等馆院的大学士担任长官。”

“至于祭酒,就先辛苦一下杨相公了。”

“第二件事,关于朱温,朕还是决定用兵。”

李晔长身而起,跟宰相们来到巨大的沙盘前,指着汴州道:“不过在此之前,须先礼后兵,讨朱温,必先讨张全义,讨张全义,必先诏之入朝,若张全义束手就擒,诚心入朝,那么朝廷三五年之内对朱温是没有用兵理由的。反之,如果张全义举兵反抗,则朱温必援。”

“朱温出兵援助,那么讨伐他的罪名就有了。”

“所以问题关键在于洛阳如何破局,根据目前形势,诏张全义入朝,他八成不会奉诏,会看朱温脸色行事,所以讨不讨朱温,得看朱温如何选择,看他是舍车保帅还是串并同盟。”

“如果放弃张全义,朝廷短时间之内就只能打消对他的主意,然后等他犯罪,如果他一直乖顺下去,等他死了,朝廷对付他儿子也是一样的,就像朝廷当年对付王承宗一样。”

“德宗奈何不了王武俊,但宪宗可以奈何王承宗。”

“如果他出兵洛阳,那就最好不过了,所以归根结底,这回用兵中原,朝廷得从洛阳切入,洛阳是我朝中京,张全义没有理由赖着不还,话语权在咱们手里,大义在长安。”

众人都点头,刘崇望道:“收复洛阳,则扫灭中原可期。”

李晔把目光从汴州收回来,拿着木棍指向洛阳继续说道:“如果出兵洛阳,我军有两条进军路线,一是出潼关,在永乐县风陵渡集结,从这里北渡黄河,进入河东道境内。”

“趋永济、解县、安邑、夏县,直扑垣县,然后翻越王屋山,进入河内孟州,西面掌控济源,东面威慑沁阳,歼灭盘踞在孟州的李罕之食人集团,解救河内百姓,然后南渡黄河。”

“在孟津渡登陆后,直扑偃师、巩县、荥阳,收复这三个地方,我军就能直逼洛北,威胁武牢关,以切断朱温和张全义的联系,封锁张全义东逃路线,形成关门打狗势态。”

“这是第一条进兵路线,第二条还是从潼关出发。”

“出潼关后,趋弘农、虢州、陕县,顺黄河东岸前进,沿峡石、渑池、新安一线直捣洛阳,朝廷派驻长水一带的我洛西陕虢派遣集团军则从洛南行动,洛阳防御使郗自照向尹阙、临汝、梁县、颊城挺进,翻越平顶山后直捣郾城,之后会同驻南阳、新野、唐州的荆州方面军,在汝南、上蔡、沉丘一线布防,防止陈许出兵干涉洛阳,同时将汴将张存敬牵制在此。”

“陕虢防御使杨成所部,则过尹阙向东挺进登封、告成、密县。”

“这样一来,朝廷可以根据形势调动杨成所部,如果朱温不出兵,朝廷就调动陕虢集团军群与西面新安方向的主力围攻洛阳,如果朱温出兵,朝廷则调动杨成所部东进武牢关。”

将木棍指向虎牢关,李晔继续说道:“但朝廷得做好准备,如果朱温出兵,那么我军就会在汜水关和虎牢关跟汴人爆发激烈争夺战,荥阳一带到时候就会演变成都畿第二战场。”

“如此一来,朝廷就得持续向洛阳战场增兵增粮增民夫,一旦朝廷钱粮后勤跟不上,我荥阳派遣集体军群很有可能被朱温包围全歼,所以这个方桉真算是刀尖上跳舞了。”

刘崇望神色凝重,点头道:“的确冒险,但如果朱温出兵,武牢关就不得不调集重兵防御,如果不能在武牢关和荥阳一带把朱温的援兵挡住,朝廷想收复洛阳根本是遥遥无期。”

崔胤也哭丧着脸,叹气道:“武牢关在朱温手里,汴军据险而守,想打就打,不想就缩在里面,主动权完全在他们手里,我军无险可守,正面完全无法列阵作战。”

“如果列阵作战,一旦汴人出动骑兵,我军伤亡将不可估量,但正如郑国公所说,荥阳战场又不得不开辟,臣以为仅靠一个杨成肯定是守不住的,得挑选一位强力老将坐镇。”

沉吟少许,崔胤提议道:“不如邀请李克用南下,他一定能守住。”

这一次李晔没有表态,想看看其他宰相是什么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