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潮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他是想杀她的心强烈,还是想先合作后算账的心强烈。
徐智清毫不意外他会困杀自己,郑王这种人是不允许别人挑战他的,他大王的身份想杀一个人也很容易。
这种人对自己一直宠爱的握瑜夫人都难说有多少情分,更别提一个不听话的王后了。
至于后果,人死了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不能明着杀,但把人饿死换个傻子上去,反正都是徐氏的公主,这对他和齐国来说都没差,甚至连田昉、沈昌平知道事情无可挽回之后倒向何方都不一定呢。
如果一直当一个倚靠着他任由他摆弄的王后,她肯定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处境,虽然十分危险,但徐智清就想这么做。
现在局势很明朗,没有齐国帮忙郑王是处理不了这次危机的。
徐晋鹏纵横沙场这么多年已经成了一个精神符号,——他从来没有输过。
哪怕是祈求齐国不要在郑国打仗的时候趁虚而入,郑王也应该向她低头。
而不是她低头上赶着帮他。
她早就知道郑王手中有一支军队,要不然就冲一开始朝臣跟着齐国使者一起逼着他立后那个劲儿,他是怎么越过一干兄弟登上王位的?
就像官方版本说的那样是靠读书人的拥护?
别扯了,世上最没用的就是读书人。
防着郑王狗急跳墙,小溪就是徐智清留的下一任王后人选,她甚至都想过怎么一条条一缕缕的控制她,西戎兵临城下,王后杀一次杀不死,郑王就会立新后了。
但他们都没想到小溪会跑进石头殿。
徐智清看着小溪憔悴的样子,还真有点自己看走眼的感觉,这是大智若愚还是真聪明?
围了一个月后,石头殿外一层又一层的士兵在深夜来又在深夜走了。
解困当天徐智清就召开一场宴会,后宫的美人都来了,大家时而欢声笑语时而又为衣不蔽体的流民叹息,好像王后被困的事情从来都没发生过。
郑王第二天就在朝上宣布得到了齐国的承诺,宣召发兵了。
领兵的将军姓陈,据田昉描述是一个身高八尺有余的壮汉,手长过膝,很有蛮力。
跟记载在郑国世家势力分布图中的任何一个将军都对不上。
——这个人,徐智清他们来之后从来没听过,也没见过,就像凭空跳出来的一样,而且朝臣对此接受良好,甚至还有几家世家子换上戎装跟着陈将军一起上战场了。
这是郑王心腹中的心腹。
军队出发第八天,路遇西戎骑兵,大胜。
消息传回桃邑的时候已经过了半个月,郑王带头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庆祝仪式,把这个好消息传给王城的百姓,苦苦忍耐等待的流民。
他在祭祀神殿前燃香告诉祖宗好消息并求他们保佑的时候,百姓成群结队跪伏在地山呼大王。
徐智清甚至看到有老叟一步一叩首,从王宫前长长的街道拜到宫门口,这是郑国传说中可以跟天神沟通祈福的方式。
郑王跟大臣早早就等在那里,老叟跪过来一口气喘不上来,郑王还效子侄背着老叟去找医者。
政-治就是作秀,而郑王更是个中翘楚。
他借用这场战争,在郑国人心里树立了一个崇高而又英明的形象。
在他之前的大王从来没人能达到这个高度。
郑王真是个神人,短短几天就可以整合力量化劣势为优势。
徐智清都可以想象这场战争胜利后的场景,她也可以想象自己为了争权而获得的骂名,但她一点都不在意。
郑军出征第二年夏,西戎败退,陈将军乘胜出击,行军途中齐国粮草断供,自宋国边境处无一粒米入郑。
青年传信使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着王后,问徐智清:“殿下想要什么呢?”
徐智清的手滑过刺在布匹上的郑国山川图,落在两处城池上,“我要封地。”
青年传信使,栾昂,田昉追随者,但是个郑人,王后此举伤人伤民,一想到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却连饭也吃不饱,他都出离的愤怒。
但除了齐国再也没人能支援如此多的粮草了,现在郑军甚至濒临宋国边境,距齐国不过一百余里,要是齐国生变,陈将军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他说:“殿下,只有公主和公子有封地,没有王后要封地的说法。”
徐智清回身看着他,对他笑道:“我是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我要封地,不要跟我讨价还价。”
她说:“大王会同意的。”
舍两个城给王后,还是舍两个城给齐国,前者或许还可以要回来,后者……孰轻孰重他明白的很。
听说她那个哥哥五公子可带着兵马在边境整装待发呢。
如果不是西戎起兵太突然,这场仗打的又太久,看到这番布置她都要以为这是齐国搞的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