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树山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心中多少有些慌,但这时候,苏培盛还能去找谁进宫求救呢,而且,他瞧着事情好像有些不大对头?
想到近日突然出现在街面上的一些风言风语,苏培盛眼睛都瞪大了。
作为一个常年跟随在四爷身边的人,而且这么多年地位也没有动摇过,除了他会办事,还能是因为他嘴严吗?
当然,这个占蛮大一部分的,但这也跟他的政治嗅觉有些关系吧,他要是个草包,能坐稳自己的位置?怕是早被人给拉下马了。到时候,情况肯定特别凄凉,因为拉他下马的,肯定要防着他有遭一日再起来啊。
咳,不说这个,眼跟前要说的就是,他多少有些怀疑街上出现的风言风语跟今天的事情有些关系。
往年又不是没有出过灾情,大水,干旱蝗灾等等,也没见有什么说什,但如今就特别异常了,都在说什么大水才去,旱灾就找上门了,这是老天爷看不过去了,特地降下的灾难,以示警告。
那如果不把这个消息放在心上,它就没什么特别的,好像说什么都可以对应上老天爷看不过眼吧,冤假错案,贪污腐败德不配位,什么都可以说一说。
所以也没什么稀奇的,但现在,如果往大胆里想,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最顶上那个人身上去,是不是也合理?
苏培盛别的不说,就这个政治眼光,真就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猜测的没错。
事情真就被推向了在顶峰的那个人身上,而且就是在今天,在朝堂上,有人来了一手死谏,康熙的脸色就没有好看过。
手抖着看着摊在眼跟前的奏折,说什么他频频下江南,劳民伤财,前有涝情,后有干旱,皇上竟有心到处游玩……实在是不该,惹得上天震怒,才有此灾情,说他就该下罪己诏,抚平上天怒火。
别说这人死不死,反正其他人哗啦啦跪了一地。
这人是不是也太勇了一些,这么指责皇上,还说什么皇上该下罪己诏?
也不看看历史上大多下罪己诏的,都是什么情况,康熙除非是昏了头了,否则绝不会这么做的。
而且,这是让他自己往自己头上泼脏水,扣帽子啊,他要是真做了,对有志成为千古传颂皇帝的他来说,那真是一大污点了,还谈什么千古流传。
而且,就算现在他什么都不做,史书都要为他留下一笔,死谏,好大的手笔啊!
第一时间他就把视线定在了太子身上,因为他名声有碍,对太子是个好事吧。
就这么说,如果这个上天震怒降下灾情是因他而起的说法传出去,后续又来个什么情况,那他还能安稳坐在帝位上吗。
这么看,获益的不就是太子!而且,这个死谏的人,不就是投奔了太子的人?!
康熙看着跪了一片的大臣,“尔等认同此人之话?”
“臣不敢。”
“微臣……”
乱糟糟的回答,各说各说,康熙大喝,“好了!此等祸乱人心之人,给朕查!查一查他何敢如此,与乱党可有勾连!”
虽然康熙把事情与乱党扯上,但他心中对太子的不信任可就更多了,多到了一种无人监视太子就不放心的地步。
即便这时候太子什么都没做,也是有口难说了。
而事情背后到底是何人插手,可也不大好说了,与大阿哥有无关系,八阿哥我有没有推波助澜等等。
反正,康熙几乎是甩袖而去的,这跪了一地的大臣,也没哪个敢起来走的啊,这时候谁带头啊,就怕被记着了。
既如此,你跪我跪,大家一起跪着好了……
大臣们还有余地考虑是不是起身,皇子们可是一个想起身的都没有,这事儿,他经不住细说呀,这时候比的就是谁更沉得住气了,特别是大殿里那摊血迹,简直让人无法离开呀。
所以这情况下,跪久了可不膝盖受不了吗,谁知道皇上竟然一直没让梁九功来传口谕啊,这一个个的,回去后可不都得一瘸一拐的。看来,这回皇上是真的气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