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三章 临危受命【1 / 2】

郁郁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燕王朱棣十万燕军陈兵长江对岸,建文朝廷上下君臣都人心不安,惶恐万分,害怕叛军顺利渡江打到应天来。

一班文武大臣依如往日来上早朝。文武百官向高坐龙椅上的建文帝行过君臣之礼,建文帝命百官起身,瞧建文帝满面愁容,双眼深陷布满了血丝,全无半点精气神,显然是这些日子来焦虑万分,未曾睡得安稳觉。他最亲近信赖的三大文臣齐泰、黄子澄二人已奉皇命南下募兵,朝中只剩下方孝孺一人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建文帝对着文武百官问道:“如今叛军已然兵临长江边,很快便要渡江攻打京师,未知诸位大臣可有应敌良策?”

这时朝中的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撤离京师,另立新都;另一派主张坚守京师与燕军血战到底。

曹国公李景隆持笏上前道:“叛军如今兵强马壮,士气正盛,要渡过长江已然无法阻挡,臣斗胆建议,不如乘着叛军还未渡江之时,由臣领着京师十万守军护着皇上和朝中文武大臣退往长安,将京师改迁到长安。长安城乃是历朝古都,乃龙气所在之地,太祖皇帝在位之时就有打算迁都长安,只要皇上另立长安为京师,必能稳定局势,待他日再号召天下兵马共同来勤王讨逆,朱棣叛贼可灭也!”李景隆此言一出,便有许多大臣表示赞同。

李景隆身旁的一位满脸胡子,长的五大三粗的武将朝着李景隆大怒道:“李景隆,你这小儿,怕是你自己贪生怕死,才要极力主张不战而放弃京师吧?再敢言另立新都,休怪我徐辉祖剑下无情。”

这满脸胡须的武将正是魏国公徐辉祖,徐辉祖乃是开国功臣徐达徐王爷的长子,徐辉祖同他父亲一样,也是位能征善战的骁勇战将,他拳脚上的功夫相当了得,骑马射箭更是精通,他性格豪爽,为人耿直,向来心直口快,有话便说。

李景隆颇是忌惮徐辉祖,吓得不敢再多言。

方孝孺持笏上前,道:“臣以为曹国公所言实与叛国投敌无异,太祖皇帝在位之时是天下太平安稳之时,此时却是叛军兵临长江边,马上要渡江攻打京师,人心惶惶不安之时,岂能相提并论?照曹国公所说,是要将京师拱手相让于叛军吗?应天乃我大明根基,应天在,则天下在;应天不保,则天下不保。若如曹国公所言不战而放弃应天,那么将置应天的百姓于何地?教天下万民作何感想?只怕一旦弃守应天,则天下民心尽失,大势去矣。”

李景隆忍不住怒道:“方孝孺,你此话何意?,难道就只有你是忠臣?就只有你是在为皇上着想,为社禝着想?你可曾想过,万一京师真的不保,你要置皇上的安危于何地?皇上若有甚么闪失,你就是千古罪人!”

方孝孺怒道:“李景隆,你未战而先言败,乱我军心,是何用意?我京师守军尚有十万余人,而京师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只要我军民一心,坚守城门不出,如何守不住京师?”

李景隆道:“方孝孺,你区区一个文臣,懂得甚么用兵?战场较量可不是凭一张嘴就能退敌的。”

方孝孺针锋相对道:“我虽不懂用兵,但比之你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要好一些。”

李景隆气得连连道:“你······你······”

建文帝见二人吵得不可开交,再吵下去只怕会伤了同朝之谊,遂大声道:“好了,二位爱卿就不要再争论了,朕知道二位爱卿都是忠心为朕,为社禝着想。朕心意已决,决定与京师共存亡,京师在,朕便在,京师不保,朕亦亡!望诸位大臣同心同力,誓死守住京师。”

李景隆道:“皇上既已决定誓死守卫京师,臣无话可说,自当与皇上一起誓死守城。皇上,请恕臣无礼,臣实不愿与方孝孺同在朝堂之上,就此告退。”说罢竟自离朝而去。

建文皇帝一时错愕不已,满朝大臣纷纷指责李景隆太也无礼,实在是目无君上。

建文帝许久才大声道:“好了,就由着他曹国公去吧,未知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来?”

方孝孺道:“臣有一件喜事要奏与皇上。”

建文帝听到是喜事,忙问道:“是何喜事?快快奏来。”

方孝孺道:“启奏皇上,据信使来报,黄子澄、姚善等人已在江南募兵六千余人,即日便可赶来京师增援。”

建文帝听闻黄子澄募兵六千余人,转忧为喜,露出难得的笑容,喜道:“黄子澄果然不负朕望。”

方孝孺道:“臣以为眼下当采用缓兵之计,尽量的拖延叛军攻城时日。”

建文帝问道:“缓兵之计?如何能拖延时日?”

方孝孺道:“皇上可以派使臣前往叛军那假意议和,先答应他燕庶人划江而治,待叛军退回北平,我八方勤王之师齐集京师之时,我军再乘势追击反攻,必可将叛军全数歼灭,则削藩之大举终可成也!”

建文帝大喜道:“便依方爱卿之计行事。”

方孝孺又道:“适才曹国公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皇上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大明的江山社禝,因此皇上万不能有任何闪失,故臣斗胆举荐一人担当锦衣卫指挥使负责保护皇上,可保皇上万全。”

建文帝道:“究竟是何人让方爱卿如此看重和信任?”

方孝孺道:“当世第一剑客‘一剑飞天’铁震。”

建文帝疑道:“铁震是何许人,为何朕从来没有听说过?”

一众文臣们齐声道:“是呀,铁震是甚么人,怎么没听说过?”

这时徐辉祖道:“你们这些个文臣,眼睛里只有甚么圣贤之书,却对窗外之事充耳不闻,当真是孤陋寡闻,要贻笑大方啊!连铁震都没有听说过,真是白活世上了。”

众文臣齐问道:“徐国公,莫非您知道铁震?”

徐辉祖道:“我当然知道铁震的大名,我告诉你们,我徐辉祖除了忠心于皇上,平生最敬佩的人就是铁震铁大侠,他的剑法举世无双,出道江湖二十年未尝一败,败在他手上的武林高手不计其数,论武功他绝对是天下第一,无人能敌,我虽自负武功不错,但在他手上绝对走不上三招。但最令我佩服的却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的人品,当今天下也只有他才配大侠之名,他虽然天下无敌,但从不恃强凌弱,他闯荡江湖这么多年,救人无数,而所杀之人无不是大奸大恶,罪不可赦之人。你们这些个文人书生,只要出去打听打听,谁不知道他的侠名?”

建文帝道:“既然连徐国公都如此看重这位铁震铁大侠,那就宣朕的旨意,让他当朕的锦衣卫指挥使吧!”

方孝孺道:“铁大侠乃当世大侠,岂会召之即来。我等当效仿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出山相助。”

建文帝道:“方爱卿是要朕学那刘备亲自去请他?”

一班文臣武将议论道:“这怎么行,皇上乃是九五之尊,他一个山野草莾之辈,怎可让皇上亲自去请?何况皇上要坐镇应天,如何分得了身?”

方孝孺道:“皇上当然不必亲自去,微臣与铁大侠尚有些交情,还有我朝兵部侍郎铁铉铁大人与铁大侠更是结义之交,便由臣同铁铉铁大人去请他出山吧!”

建文帝道:“看来铁大侠果然是不同凡响,连方爱卿这等我朝当世大儒都与他交情匪浅,还有我朝有名的战神铁铉都与他是八拜之交,如此英雄人物,朕真想马上能一睹他的大侠风采。好,朕便着你二人去请他出山相助。”

当日,方孝孺即立马修书一封与铁铉,将皇上的旨意说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