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95章 论薪火相传的浪漫【2 / 3】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他还未实践就已经重病,只留下了这一个天马行空的构想。

陈标捧着燕肃最后一张潦草的手稿,双手不断颤抖。

燕肃最后已经无法起身,自然无法实验。

他只能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画成图,用科学的计算,来空想一个不需要人力和畜力的“动能机”。

燕肃将其称之为“木牛流马的心脏”。

燕肃在图纸最后写道,这个理论上的“心脏”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更多的实践,而且可能还需要新的计算方法。

不知道后来者是否有大才出现,补全这一颗“心脏”,将他的空想变成现实。

燕肃在图纸上写了两句诗,诗句文字已经模糊。但陈标能猜到他想写什么。

燕肃的想法,大概和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一样,“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帮他实现遗愿。

“公子,这个心脏,这个心脏真的有可能做出来吗?”

所有的工匠脸上都带着狂热的表情。经过这么多年,他们已经明白,只要公子说能做出来的东西,哪怕再匪夷所思,都能一定能做出来。

陈标想抑制住双手的颤抖,但不但没能抑制住,连声音都开始颤抖了。

“能。这个心脏,还有个名字。”

“蒸汽机和内燃机。”

内燃机和蒸汽机的动能原理都是“烧开水”。蒸汽机是通过烧热水的活塞运动供能,内燃机是通过燃料本身的剧烈燃烧产生气体供能。

燕肃所预想的是蒸汽机,但他的“木牛流马”需要的是内燃机。这就是他设计“心脏”后,迟迟无法突破困境的原因。

燕肃已经找到了替代人力畜力的办法,但他当时想到的办法并不适合他所制造的精密机械。

但燕肃认为自己的思路没有错。他试图减小蒸汽机的体积,一直没能成功。

他在病床上的时候,改变思路,准备从燃料入手,寻找能燃烧后直接产生气体的燃料,这样就可以减少烧开水的步骤,让燃料直接变成“开水”。

这就是内燃机的原理了。

可惜,上天给燕肃的时间太少了。当他想到了这个办法的时候,他已经大限将至。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陈标也在感叹,悠悠苍天,何薄于大宋,何薄于华夏?

但凡燕肃晚死一两年,这历史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哪怕因为材料问题,大宋没办法做出“木牛流马”,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会提前导致社会变革。

而南北宋的时候,外面还是黑暗的中世纪。这次,华夏能占尽先机。

陈标早就在试图做蒸汽机和内燃机了。

他不知道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具体构造,但只要明白原理和动能公式,以工匠们的手艺,摸索个几年,一定能把蒸汽机和内燃机造出来。

其麻烦,也只是从“实验用品”,变成“可普及的工业用品”而已。

但只要有用了“实验用品”,经过一代代的改良,普及也是迟早的事。他用不上,后世人能用上。

工匠们研究蒸汽机和内燃机已经有了进展。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知道要如何运用蒸汽机和内燃机。

发动机有了,如何制造汽车火车轮船,这些陈标一概不知。

理科不考手绘机械工程图啊!

陈标只能放缓蒸汽机和内燃机的研究,将人力物力用在更有用的地方,比如黄火|药和新式大|炮的研究。

燕肃的研究手稿解决了陈标一直头疼的问题。

陈标知道如何制造“心脏”,燕肃已经做出了“身体”。只要把“心脏”放进“身体”里,木牛流马就从传说中走了出来。

其他工匠们虽然激动,但他们有陈标以前多次制作神奇物品的经验,所以情绪波动不是特别大。

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为何自家神奇的公子,会手捧着这一份潦草的手稿泣不成声。

他们不知道,陈标的“神奇”,都不是他自己的东西,是他站在巨人肩膀上,从后世学来的知识。

而现在这份手稿,代表着华夏人自己的心血。

从无到有,从传说到现实。

这不是穿越者自带优越性的“我要用后世的科技在这个落后的古代掀起工业革命”,而是一个元末明初的后辈拿到了北宋时期先人的手稿,遵循着先人的智慧走下去的路。

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切实可循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未来和过去交融,古代科学家的幻想将在陈标手中变成现实。

陈标捧着手稿的时候,好似一个身穿北宋官服的士大夫正站在他面前,垂首与他对视。

当陈标仰起头,视线和那人交汇时,那人似乎对陈标笑了一下,所有的遗憾和不甘都变成了欣慰。

而后身影消失,星星点点的光芒飞上天空,化作了亘古不变的繁星,悄然注视着这个即将剧烈变化的时代。

这就是薪火传承的浪漫。

“北宋要是能有这个机械,说不准真的能平推大辽和西夏。”陈标稳住情绪后,带着泪笑道,“不过现在也不迟。我们一定要把燕龙图的图纸复原,用来打元朝,给宋朝报仇。”

工匠们笑道:“这个有点难,说不准我们把它复原的时候,明王已经把大元打跑了。”

陈标道:“打跑了他们说不定还会回来。就算他们也融入了咱们大明国,大明国之外也还有其他国家虎视眈眈。再说了,这也不止能用于打仗啊。”

陈标兴奋地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不需要黄牛,自动耕地的机器。如果有这东西,百姓们耕地一定容易许多,能开垦更多的荒地。

工匠们想象着那个画面,脸上不由浮现出向往的笑容。

黄牛过度劳累会生病,拉到其他地方去还会水土不服,小牛犊长成能用的黄牛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