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47章 第247章【3 / 4】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听听。他们的话题已经不在了南北榜案上,开始攻击对方的私生活了。

这个人说,你取了多少房小妾;那个人说,你热爱华服骏马肯定收受了不少贿赂……说着说着,连对方父母甚至祖宗十八代都挂在了嘴边,不少人已经撸起了袖子,仿佛言语争锋已经不能表现出他们心中的激烈感情了。

乱糟糟一片。

朱标道:“爹,我想起一首诗。”

朱元璋道:“说。”

朱标慢条斯理地低声吟诵道:“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朱元璋露出嫌弃的眼神:“你这诗怎么比你爹我的水平还次?”

朱标看向闹哄哄的朝堂,声音逐渐加大:“食尽百姓千钟粟,凤凰何少雀何多?”

朝堂顿时鸦雀无声。

朱元璋朗声讥笑道:“好,好,好一个‘食尽百姓千钟粟,凤凰何少雀何多’!这首诗的题目肯定是《咏麻雀》!”

朱标深呼吸了一下,道:“是《咏麻雀》。”

他站了起来,走下了高台,走到了台阶正中央,垂首看着跪在地上,一身凌然正气的刘三吾。

他又移动视线,看着一个个自述自己道德有多高,绝对无愧于心的其他考官。

这么多考官,南北都有,只有王亮一人坚持状告科举舞弊。

为何?

因为如果定下科举舞弊,这群人统统逃不开责罚。

可这些人怎么会全部支持刘三吾呢?刘三吾哪来那么大本事?

朱标又想了想,明白了原因。

虽然考官中有北人,但各自职位是由学识和声望来定。北方考官如王亮一样,都只能成为某一房的阅卷官。

而主考官的权力极大,不仅最后位次由他们定,他们还能去各处搜卷。

虽然试卷糊名,但这只能防君子防不到小人。不少朝代都有主考官偏袒家乡,取士大半是家乡人,名次前列更是完全被同乡霸占的事。

这是潜规则,甚至都不算科考舞弊。

所以,这次要掀起巨大舆论,他们只能一个北人都不取,否则按照科举潜规则,甚至不算科举舞弊啊。

这些官员肯定以为主考官只是偏袒家乡人,偏袒南方士子,没想到会做得这么过分,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只知道自己阅卷的名单。

直到放榜他们才愕然发现,所录取之人,居然没有一个北方士子。事情闹大,若他们承认,就是渎职,就是舞弊的共犯。

“这一届考官除了王学士,就没有再站出来的了吗?”朱标问道。

底下跪着的考官心头一颤。

朱标再次问道:“一个都没有吗?”

朝堂仍旧鸦雀无声。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道:“太子殿下,你这是在逼迫他们吗!”

朱标微笑:“我该感谢你说的是逼迫,而不是我用言语屈打成招吗?”

那位大臣:“……”

正听吵架听得胸中又有火焰要冒出来,差点没忍住加入战局的刘基,眼睛猛地一亮。

站在他身旁的宋濂小声咳嗽,提醒刘基看好戏的表情不要这么明显。

“你们说刘三吾绝不可能舞弊的原因,是他为人慷慨,不设城府,不畏权势,志不可夺,绝不可能是小人。”朱标笑了一下,继续道,“他好酒,喝到酣畅处就文思如泉涌;他重礼,却又经常嬉笑怒骂讽刺权贵;他经常召开文会,不少文人得他提携;他著书立说,自入朝之后,著作等身……”

刘三吾抬头,看着将刚才别人夸他的话重复一遍的太子,心中不知为何,惶恐越来越深厚。

朱标重复了几句后,道:“你们这究竟是夸他,还是在骂他?”

刘基忍不住了,赶紧上前道:“太子殿下,这当然是夸刘三吾是道德完人,怎么能叫骂他!”

宋濂差点想扶额。

刘基跳出来太快,他都没来得及拉住!

朱标摇摇头,道:“自大明建国后,天灾仍旧不断,还要扫灭东西南北胆敢进犯我大明的贼寇,要清除朝中贪官污吏,要建公学、兴教化、定律令,兴国抚民。”

朱标指着头发已经全白的季仁寿道:“季先生曾经也是著作等身,但大明建立后,他只能在奔波的马车上匆匆写下潦草的书稿。”

他又指向宋濂:“宋先生曾经也是著作等身,但大明建立后,他读书都只能在吃饭和走路的时候读。”

他指完朝中众臣熟悉的大文人后,又指向朝中大臣不熟悉的元朝南归大臣王亮:“王先生在北京的时候,每日必笔耕万字。我回南京之后问王先生,王先生抱怨朝中事务繁忙,明明说翰林是闲官却一点都不轻松,哪有空写什么文章,嚷着要致仕。”

王亮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

朱标道:“大明建国,百废待兴,大明的皇帝每日最多只睡两个时辰,已经从洪武元年持续至今。刘三吾,我问你,你哪来的时间?”

他不等刘三吾回答,高声继续问道:“我问你,你哪有空著作等身,哪有空办文会,哪有空去嘲讽权贵,哪有空去经营你的狂士形象?!”

“什么是道德完人?书读得够多,道理讲得越大,就是道德完人?”

“上不能忠君,下不能爱民,赈济不了天灾人祸,阻挡不了边疆的千军万马,这是道德?这是虚名!”

“士农工商你不懂,兴教化开明智总是你的本职,你又做了什么?”

“对了,吏部是不是多次弹劾你怠职?”

“是啊,你如果不怠职,哪有时间去经营你的虚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