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99章 099【1 / 4】

红叶似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蜀王收到周嘉荣的回礼后非常高兴, 以为周嘉荣也好上了此道。

不过他这个高兴劲儿没持续几天,因为他很快便听说了另外一件事,周嘉荣还在大肆收购水银、朱砂、曾青、磁石等炼丹之物, 而且要求品质高,越好的, 价格越贵,来多少他收多少。

若只是这个便算了, 可蜀王还打听到周嘉荣派了不少人出京, 奔赴各名山大川,寻找修道的世外高人。

周嘉荣到底打算干什么?若是想炼丹, 直接去永延殿与父皇和清风道人一块儿炼就是, 又何必舍近求远,到处去寻找道士呢?

而且这都过去大半个月了, 若是周嘉荣迷恋上了金丹,自己送的那几颗他早该吃完了才是,可也不见他来问自己要, 也不见他进宫求丹。因此他继续搜集这么多炼丹的原料, 恐怕就不是为自己的准备的。

蜀王心里升起了浓浓的危机感,连忙派人出打听周嘉荣到底想干什么。

过了两日, 下面的来报:“殿下, 太子那边的人口风很紧,咱们怎么打听他们都不说。还是有一次, 咱们的人扮作卖朱砂水银的商贩,以便宜的价格卖了一大批给他们,然后那伙计不小心说漏了嘴……”

“到底是什么,你快说啊,别卖关子了!”蜀王不耐地打断了他。

那人这才停止了邀功, 赶紧如实道来:“他们说收的这些,都是要炼做上好的金丹,献给皇上的。”

炼丹献药?这不就是走他走过的路吗?

蜀王以己度人,这太有可能了。周嘉荣虽然在人前风光,可父皇并没有那么待见他。

这回京都快一个月了,父皇也就见过周嘉荣两回。

但自己就不一样了,想见父皇,随时都可去永延殿,有时候还能在永延殿跟父皇、清风道人谈经论道。

三哥想扳回父皇的宠爱,那只能投其所好,而父皇现在最喜欢什么,满朝上下都一清二楚。

不行,这可是他唯一的优势。若是父皇的宠爱都被三哥给分走了,那他还有什么?

蜀王焦急地在屋里踱来踱去,思考了老半天,第二天进宫就去了永延殿,陪兴德帝炼丹修炼服丹,一副二十四孝好儿子的模样。

等兴德帝去茅房时,丹房中只剩了清风道人与蜀王。

蜀王悄声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父皇只服用你的丹药,拒绝其他人的?”

清风道人诧异地望着他:“殿下,发生了何事?”

蜀王怕兴德帝回来,长话短说:“太子派人遍寻天下隐士高人,想举荐给父皇。若是被其他人夺了宠,这宫中可就没你的立锥之地了,咱们也要完了。”

清风道人眼睛眯了起来,沉思半晌道:“我会想办法的。”

很快兴德帝回来了,两人也不好再多说。

但等第二日,清风道人就以炼废了为由,停止了这炉炼到一半的丹药,然后重启一炉,多加了好些材料,并对兴德帝说:“贫道观陛下修道已有小成,当换一种丹药增强药效,因此今日另起一炉,陛下也随贫道一起炼吧。”

兴德帝听说自己修炼有了成绩,高兴极了,大手一挥,赏清风道人黄金千两,京中三进的宅子一栋,自此更加沉迷于这长生之道。

兴德帝的变化,没两日便传入了周嘉荣的耳朵里。

周嘉荣将□□丢给了刘青,然后拿起帕子边擦汗边说:“老六这回可真沉不住气,不过是诈他一诈罢了,就生怕我派人抢了他的风头。”

刘青将□□放回了架子,感慨地说道:“尝过了权力的滋味,谁舍得放手呢?”

别说蜀王了,便是他这个太子亲卫,也没法看着太子跌落神坛。还有武亲王、常山王、中山王,莫不是削尖了脑袋,都想挤上权势的巅峰。陪着周嘉荣一路走来,刘青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周嘉荣先是一怔,继而自嘲地笑道:“是啊,谁舍得呢?”

父皇年老体衰疾病缠身舍不得,就他自己也舍不得。

长长地叹了口气,周嘉荣有些惆怅地说:“盯紧了蜀王府和宫中的动静,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速来报告给我。”

时间一晃到了八月,宫中还没传来好消息,倒是陈康明从南方传了消息回京。

陈康明在江南东南中南一带推广土豆和红薯,最早的一批,已经有了收成。土豆和红薯的亩产量非常不错,都有两三千斤,便是土地比较贫瘠的地方,也有一千多斤。

今年种了这两种作物的农民家家户户都增收数千斤粮食,极大地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江南地区,因为土豆推广得早,这已经是种第二季,甚至还有个别开始种第三季了,不过新的问题也出现了,第三次耕种土豆的土地产量似乎有下滑的趋势。

但影响粮食产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土壤、肥料、降雨等等。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土豆的产量还不得而知,陈康明的意思是在相邻的两片土地上做对比,一个轮种,一个不轮种,这片土地是一样的,浇水和施肥除草都保持一致,以此来做对比。

哪怕周嘉荣不是很懂农事,看完这封信后也不得不感慨,陈康明在农事上真是个天才,他敏锐,而且想法颇多,还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样的人才长期埋没于民间,真是太可惜了。但没办法,哪怕是在朝廷六部,也是有鄙视链存在的,吏部、户部、兵部这样有实权又有油水的都是香饽饽,礼部刑部次之,最不受待见的便是工部,而工部最多的便是像陈康明这样专精某一项的人才。

自古以来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想要出人头地,为官一方还是得读书科举。但依周嘉荣说,陈康明、常林这类农事、工事的天才并不输于读书人,给朝廷带来的贡献甚至有时候还甚于读书人。

朝廷现在就缺乏这种有经验又踏实肯干之人,若是依他做主,这回就应该给陈康明记一功,往上提拔一两级。

可惜,现在他的折子也石沉大海。知道兴德帝不会批复,周嘉荣也不上奏了,直接给陈康明回了信,让人给其带了一万两银票过去供试验之用,此外,他还交给了陈康明一个重要的任务,那便是去西南地区推广种植土豆和红薯。

三月的时候,西南地区安排了一万降兵去开垦荒地,这快半年过去了,应该弄出了不少土地,西南多山,山上的坡地不是很适合种植水稻,种土豆和红薯可能相对更合适。这片土地又是降兵开垦出来的,即便下一季没多少收成,也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正好用来一试。

若是可行,后年可以继续向北边推广这两种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

周嘉荣随后又跟廖安修书一封,说明了情况,请他出面接待陈康明,全力配合陈康明的工作。

安排好这一切,中秋节也快到了。

兴德帝自从服了新的丹药后,果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整个人宛如枯树逢春,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其实以前的丹药,不知是吃得太久了还是其他缘故,效果已经没那么好了,兴德帝也有些懈怠,但这一换丹药,又让他重新找回了年轻的感觉。

自此,兴德帝更加依赖丹药,对清风道人更是倍加推崇,用在修道炼丹的时间更多了,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都不关注朝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