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图画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年关将近,大街上很是热闹。尤其是城门口,因为有许多在外面奋斗了大半年的人准备归家,在那里摆摊的人很多,卖得基本都是年货,很容易吸引这些兜里有钱的归乡客购买。
盛清音也有些好奇,但她的马车实在是太过惹眼,为了不打扰百姓做生意,她只能在路过的时候掀开帘子,远远地看上一眼。
“清音你要是想和百姓一样逛街的话,下次我们可以换一些普通的衣物,步行过去看看。”沐柏说道。在马车走远了后,就把帘子放了下来,避免寒风灌进来。
盛清音收回了视线,听到沐柏的话后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和沐柏的装扮,“这样的衣物还不够普通吗?用得都是材料和颜色非常一般的布匹制作而成的。”
“我们现在身上穿的和普通富户差不多,但和京城大部分百姓相比起来的话,还是太好了一些。”沐柏说道,“到时候我让人用粗布做两套衣服,我们穿在最外面就行了。”
盛清音点头,在这种事情上沐柏比她更有经验,她只要跟在对方后面走就行了。
京城的外郊比不上城内繁华,但因为也属于京城,是在天子脚下,所以在外面村子生活的百姓也很富足,有足够多的存粮不说,每两户人家就有一头耕牛。
“回贵人的话,粮食倒是足够多,不过今年的雪比去年要多很多,要不是我们习惯多备一点干柴和木炭的话,说不定还要挨上几天的冻呢。”村长说道。
他在回话的时候一直低着头,并不敢直视沐柏和盛清音。在村长看来,沐柏和盛清音肯定是京城里的大人物派来的,是他们招惹不起的人物。
“降雪比去年要多很多吗?”盛清音下意识抬头看向天空,去年的冬天她是在北境过的,所以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村长点了点头,“去年都是一个月下个三四次雪,但今年这个月还没有过完,就下了八次雪了,而且下得都不小。”
“你家的柴火够了,其他村子里其他几户人家的柴火呢?都足够吗?”沐柏突然问道。
村长犹豫了一下,“大部分都是够的,今年的初雪来的早,村子里基本都多备了一点柴火。”
“那小部分呢?村子里有人没有过冬的柴火?”沐柏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回贵人的话,村子左边的那一户人家我不太清楚情况,所以不敢打包票。”村长说着顺带指出了方向,“那户人家的男人在半个月前出了意外,就剩下孤儿寡母在家。”
盛清音接着问道:“出了什么意外?”
村长不知道眼前的贵人为什么会对这种小事感兴趣,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把事情的始末说了出来,“那人是猎户出身,平时偶尔也会偶尔山上打猎给家里开开荤。这不是初雪来的早,那猎户就打算多打点猎物来囤着过冬,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村子里的人也送过去一点东西,如果省着点的话,过冬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村长说完后又急匆匆地补上了两句,生怕这两位贵人责怪自己。
盛清音点了点头,冬天打猎的危险性确实很高,如果到了晚上还没有回来的话,那基本就是凶多吉少了。毕竟夜间的温度要比白天冷得多,要是没有一处可以挡风避雨的休息地,冻死的可能性非常高。
确定那户人家没有被村长抛在脑后时,盛清音就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了,而是拐弯去了其他的村子,继续询问情况。
“我还以为清音你会给村长一点银钱,让他帮忙照看一二。”沐柏说道。她和盛清音并排坐在中间,在马车偶尔颠簸的时候,充当了靠垫的作用。
“我要是给钱了的话,说不定会害了她。”盛清音顺势往沐柏身边靠了一点,“我可以帮得了她这一个冬天,却帮不了她下一个冬天,要是我现在给钱了,或许会让对方误会,让她觉得有贵人会一直帮她之类的,她就不自己努力了。”
听到盛清音的分析后,沐柏忍不住点头,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要是给点钱多了的话,说不定还会让周围本来淳朴的百姓生出不好的想法。
就这样,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盛清音先后查看了四个村子的情况。还在在第二个村子里用碎银买了一顿午饭,丰富了一下自己的口味,尝了尝普通食材的味道。
盛清音不是挑食的人,但她吃惯了高品质食材加工制作的膳食,吃起这些普通食物来,总归是有些难以下咽了。
在用餐的途中,盛清音还偷摸摸地看了沐柏好几眼,见到她一点异样都没有露出来以后,就知道自己是过于娇贵了一些。
-
回到公主府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到山上了,简单的用了一点吃食后,盛清音就钻到了书房,琢磨着写一本正经的奏折上去,汇报一下今天查探到的情况。
“沐柏,今年京城的雪比往年下的多,其他地方会不会也有这种情况?”盛清音问道,“我要不要提醒一下父皇,让他多注意一下?”
“各地的官员如果格尽职守的话,肯定会注意到这个情况的。”沐柏说着顿了一下,“清音你可以提醒一下圣上,不过圣上会不会重视,还要看那些官员的汇报情况。”
盛清音点了点头,琢磨一下后,还是把相关的内容写在了奏折上。雪下的多不多,可是和来年春耕有一定关系的,这牵扯到许多的百姓,她宁愿白费这一番功夫,也不愿意就这样算了。
在盛清音写奏折的时候,沐柏就坐在一边的椅子上,时不时地抬起手帮忙研磨,同时翻找起了时间线上的相关内容。
年初是确实会发生雪灾,不过不是在京城,而是在两广地区。当地官员的反应还算快,在雪灾有一点苗头的时候,就上报朝廷了,所以最开始是小雪灾。
皇帝的处理办法也很简单,户部拿出一些粮食和御寒的物资运送过去,顺便减免了受灾地区当年三分之一的赋税。
这样的解决办法并没有什么问题,往年如果有灾情的基本也是这样处理的。但坏就坏在负责赈灾的官员出问题了,官员原本是四皇子下面的人,是个户部的五品官,平时也算是踏实肯干,只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升迁而已。
五皇子的幕僚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派人用重金收买了这个五品官。他提出的要求也不过分,只是让他在运送赈灾粮食的时候,慢上那么十天八天的,让当地的百姓闹出一点事来后,再把粮食发下去。
这样对负责赈灾的官员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路上有积雪,走的慢那么一点点也无妨,只会让四皇子的名誉在两广地区稍稍受损而已。
但谁都没有料到,运送粮食的队伍在途中出现了意外。因为故意放慢了脚步的关系,随行的士兵和民夫准备的干粮不够了。赈灾用的粮食自然是不能用到,所以他们需要用银钱去附近的城镇购买。
就在着一半人临时离开的时候,山匪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把留守的士兵和民夫杀死,还把粮食全部运走了。等到赈灾的五品官带着采购小队回来的时候,只剩下满地的尸体,和他们还没有彻底干涸的血迹。
赈灾的官员被吓了一跳,随后屁股尿流的往京城赶去,同时把粮食被劫走的消息汇报了出去。
皇帝知道后很是生气,指派了一名武将去剿匪,同时又让户部准备了一批粮食,让更多的军队押送粮食去赈灾。
第二次赈灾粮食运送地很顺利,剿匪也很顺利,唯一不顺利的就是他们在路上耽误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的,导致在粮食送到的时候,雪灾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了,许多人都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死去。
那些受灾的百姓在临死前一刻都没有闹事,因为他们知道朝廷会送来粮食和御寒的物资,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熬一天,然后再熬一天就可以了,他们一定会获救的,只要熬下去。
世界线有关雪灾的描写不多,这件事只是皇帝厌弃四皇子和五皇子的导火线而已。那些因此丢掉性命的百姓,最后都变成了一个数字被写在了奏折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