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买衣服对大家来说都是重手的,一件秋衣半个月工资一个月工资都寻常,到了冬天甚至有几个月工资买一件大衣的。
女装依然卖的很好,运动服一天也能卖出去五六套。
这跟沈盼睇的预期差了很多,她这边有几千套的运动服,一天五六套这是要卖到猴年马月。
到了第四天,运动服一天卖出去二十套,却还是跟沈盼睇的预期差很多。
天气还是不够凉,要等开学入秋后,秋装运动服才好卖。
沈盼睇闲下来就跑废品站,收些书、别人家换下来的旧家具。在夏城有一套洋房,一套大房子的她,有的是地方堆放杂物。
薛宣的个体户营业执照还在走程序,他没有定在南林,而是选在夏城,做的是服装。
这出乎沈盼睇的意料,薛宣在南林念高中并顾不上夏城的事。
薛宣直接将铺面买下来,并不担心不能买卖的事,说是在夏城铺面不担心不能转手卖出去,这些年个体户多起来,薛宣买下来的铺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确实不担心不能够转手。不过也确实方便了沈盼睇,等营业执照办下来,就不用再摆地摊,也不担心别的什么。
沈盼睇要给的是每个月的月租,到时候再雇一个人卖衣服就好。
给铺面装修的时候,还想到隔了间工作室出来,摆了四台缝纫机进去,以备不时之需。
营业执照办下来那天,沈盼睇买了去广州的火车票,在广州选了一批秋装过来,进了四千的货,广州的鞋子没有多大的赚头,她还是进了一千块钱,给店铺里增加人气。
给店里理好货,沈盼睇就去市中报道。
开学的日子是九月一日,报道的日子要早一天。
市中是建国前就存在的,有了七十年的历史,教学质量也远高于县中,大多的学生都来自市里,从市辖四县里来的学生都不足一个班,但是进了市中,就是半只脚踏入了大学。市一中升学率,是夏城所有高中之中最高的。
学校有一定的历史,是老洋房,先找到班级去报道后再去宿舍。
市中与青羊镇初中有很大的区别,沈盼睇的宿舍在二楼,是玻璃门的,瞧上去比初中洋气多了。
有早来的是有已经给床铺挂上蚊帐,沈盼睇都没想起这样一回事。
“我们前头几届,要比我们少念两年书。”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现在啊,革回来啦!”
“念书好,念书有什么不好的。”
能进入市中的都是成绩好的,家里条件也差不到哪里去。家里条件差的,能考到市中的分数也能念中专,念了中专就是早几年工作独立,成绩好条件差的就去念中专了。最起码女孩子是这样的,男学生家里头支持念高中的也多,能上市中的到时候考上一个大学,就是能念大专也是好的。
“学校食堂不好,跟外头的职工食堂,差距大了。”
市中的食堂,青菜汤里还能挑出蛋白质来,很是“体贴”缺少营养的学生。
对食堂最不满的女生叫王芙,那真是芙蓉富贵,脸盘圆圆,是宿舍里头最圆润的,瞧着就是在家不缺吃喝的。还没吃到食堂的菜,就跟老油条般,对其恨之入骨。
看着一个寝室的愁容满面,王芙股劲:“也不是没有好处,在第一天我就打定主意开始我的减肥大计。”
在许多人想胖胖不起来的时候,王芙的减肥大计还挺招人恨的。
宿舍里的其他人倒是没有其他什么反应。
才见面的第一天,大家不见得有多少熟络,说起之前的初中,沈盼睇是唯一一个她们没有听过的学校来的,一个小镇学校。
比较常见的是厂区学校来的,跟市中下面的初中来的,后者算是“根正苗红”市中人。
厂区学校来的也不少,这些厂二代、厂三代,家里条件也不差劲,特别是双职工家庭,日子过得是美滋滋。
像沈盼睇这样,父母都是农民的,那是可以预见的穷。
得问问生产队里有没有什么集体经营的厂子,有没有什么创收,要是没有整个村子都苦巴巴的。
没有谁更看不起谁一点,都是同学,到了市中想的是好好学习,在学习、在集体活动里头争优争先。
礼薰初中就拿过中学生作文奖,文章上过《中学生天地》。
戚伊蓝的画报评过市一等奖,她爸就是美术老师,妈妈是医生。
这些高中室友是多才多艺,且学习也优秀。
沈盼睇没有拿过什么奖,学校里头就没有说过这些比赛,青羊中学老师的渠道似乎没有比学生们广到哪里去。
听说沈盼睇不是村干部家的孩子,室友还有些失落,这种失落不是什么攀关系,而是没有猜对,沈盼睇看上去还真不是乡下孩子。就是城里人也有那么几个穷亲戚,作为善于观察的女同学,她们是认识乡下差不多年纪女孩的。
王芙比了比自己跟沈盼睇的身高:“那你长得真高。”
沈盼睇不是多么白皙的肤色,没一眼看出她是乡下人,就是因为个子。
知道沈盼睇是十三岁,更是惊讶她的个子:“包产到户好,现在大伙都能吃饱,就算油水少些,人瘦些,也不是面黄肌瘦,城里的乡下的差别也不大。”
“吃饱就长高了。”
城里乡下差别还是大的,不然衣服就不是在城里卖,而是下乡村,城里人手头有钱。
市中的住宿条件算是好的,许多学校是十几甚至几十个人在一个房间的,市中隔出来小房间,这才有了几个人一个宿舍的。
交了学费还得交粮食、饭票啥的,这每个学校都没有多大的区别。
秦红霞非农户口,不过只有他爸是正式工,家里又有五个孩子,奶奶住在她家,一家八口人挤在二十多平屋子里,日子别提多难熬。一个半人的工资要养八个人,这样的条件应该是上中专的,到时候分配工作也好,不过家里头对读书很支持,砸锅卖铁也是要孩子念高中的,何况是市中。
沈家没有这样的觉悟,两家人的观点凑合凑合,沈盼睇都不至于初中差点都没挨上。
开学第一天还没分座位,就先摸底考试。
考完试不少人趴在桌子上,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活力。
“一个暑假都没碰书!”
“真是变态!难得没有作业的假期。”
“只要别来家长会,一切都好说。”
教室里是此起彼伏的哀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