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们确实是这样说的”罗拉大笑着和艾普莉说起自己在《nylon》杂志社听到的种种八卦。报纸杂志会向外传递的信息显然只是一部分, 没有说的部分可能是为了销量考虑,却不代表无聊。
艾普莉也跟着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说:“所以, 你现在这份工作做的很开心?”
“是的,至少目前为止是这样《nylon》还是很有意思的, 更关键的是,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工作的辛苦当然也有,但对于罗拉这样年轻漂亮, 又没有负担的女孩儿来说,这种辛苦其实并不明显,她可以享受的东西太多了。
罗拉和艾普莉说起自己认识的一些朋友,在杂志社的一些事:“《nylon》当然也想写‘人造血液’,写戴维斯,然而这和《nylon》的核心理念实在是差的太远了,最后只能放弃。但是, 我们还是很想写你的,所以我的一个同事在她的文章中提到了你。”
“那篇文章是《曼哈顿深秋》顺便一说,莉儿你现在可以说是‘流行精英’了,你们为《新闻周刊》拍的照片,还有之前的街拍。哦, 大家爱死你一系列的穿着了。完全一扫这几年朋克感与甜腻结合的流行风格,要我说, 那确实有些矫揉造作了。”
艾普莉的穿着确实在最近掀起了流行,不过这也不只是她穿的好看,又与潮流不同(所谓潮流,很多时候就是从逆潮流开始的,大家厌烦了之前的潮流, 于是要找个不一样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尝试过艾普莉的穿法之后非常惊喜。
穿着宽松舒适,一点儿不折磨人,对身材格外包容。而且这样的穿法居然也没有显得‘魁梧’,纤细的依旧纤细,大码女孩儿也没有更加膨胀,身材普通、有一定遮肉需求的则发现,艾普莉这个冬天的穿法也能藏住肉。
虽然整体很宽松,但有露出相对纤细的手腕、脖颈、脚踝,就在视觉上让人瘦了很多了。
“亲爱的,很多杂志想要邀请你拍一些照片”罗拉含笑摇头。
艾普莉看了一旁的简一眼,简摇了摇头:“不,我没有收到太多杂志邀约,偶尔收到的,按照你的要求都拒绝了。”
“并不是杂志邀约太少,而是大多数报社、杂志社‘知难而退’,认为莉儿你根本不可能答应,就不做没用的事了。”
罗拉伸手挥了挥,大有要一举扫平简·哈茨的说法的感觉,然后又说:“而且他们的想法也没错,你确实是一概拒绝了。想要再像这一次的《新闻周刊》一样,能够进行正规拍摄,大家都说得等到亚当的公司上市了。”
“亚当的公司上市”
“没错,大家都说为了上市路演,如果是董事会有要求的话,或许亚当会拉着你到处跑,给一些报纸杂志机会拍你虽然有点儿异想天开了,但我们在办公室讨论的时候,觉得这也不是不可能呢。”
“为什么亚当为公司上市路演要拉上我,而且报纸杂志说什么呢?”艾普莉不理解,真的不理解啊。
“有什么关系?作为姐妹,支持自己兄弟的事业,不是很正常吗?而且你本身就是皮诺的大股东吧?到时,报纸可以再出一篇文章,《天才兄妹》什么的,不是挺好的吗?”罗拉显然是在调侃《新闻周刊》的那篇文章了。
《海多克家族:璀璨天才》,这篇文章因为艾普莉的知名度,因为当下‘人造血液’这个话题的火热,导致传播的很广——就算没有看过这篇文章,也因为电视节目里的调侃,网络上的造梗,其他文章的引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海多克家族’一举成名,不是普通的成名,而是破圈的那种。就像肯尼迪、摩根、洛克菲勒之类的著名家族,和美国的历史、文化绑定的太深了,以至于对他们的传奇并不感兴趣的人,也多少知道一些。
当然,完全做到那些是需要时间的,不是说当下因为一篇文章就可以的但这确实是一个开始。
艾普莉和罗拉一起笑了,笑着笑着,罗拉忽然安静了下来:“说实在的莉儿,要是你愿意让我采访你,再拍摄几张照片——你当然不会在乎钱,但《nylon》愿意为此支付一大笔钱。而且这对我——”
艾普莉打断了她:“别罗拉,别说出口好吗?”
罗拉不说了,有点儿失望,但本来也没做指望的事,失望,却也不至于太失望。
然后为了缓和有点儿尴尬的气氛,她自顾自往下说:“真的是一大笔钱,大概是好莱坞巨星重要照片的价格,可惜了,你不缺钱。”
然后话题就顺势去到了好莱坞巨星身上。罗拉向艾普莉透露道:“是的,为了我们影后的独家结婚照,《nylon》会支付200万,就为了一张照片!而且这并不是价格最高的,如果是更大的红人,哦,别说了。”
名人照片有的真的很贵,如果艾普莉愿意拍照,杂志社确实可能给出一个很惊人的价格。主要是艾普莉此前从未答应过任何媒体拍照(不算《新闻周刊》的话),所以杂志登出的她的照片,其实都是公共场合记者拍到的。有什么就拍什么,而且不可能像那些时尚大片一样精益求精。
稀有是使物品升值的一大法门,艾普莉的照片现在就属于这种情况。名人的结婚照之类的也属于这种情况,毕竟就算一个人有多段婚姻,一般也有个限度,不可能一年结几次婚的,这样一来,结婚照自然值钱。
“嗯,现在我说的差不多了,别笑,我只有这么多事可说。我只是个可怜的杂志社实习生而已,能有多少新鲜有趣的事呢?相比之下,莉儿你的生活值得说的趣事会更多吧?说说吧,你最近做了什么。”罗拉渐渐又将话题转到了艾普莉身上。
其实艾普莉也没有特别新鲜有趣的事可说,她想了想就说起了去实验园区的事,还说到了《新闻周刊》采访戴维斯时的细节(都是报导中不会提的)。《新闻周刊》的记者还问了海多克家其他人问题,不过最后体现在文章里就特别少。
最后艾普莉还提到了新小说,积累素材已经足够了,她决定这个礼拜就动笔。
“所以这一次不会连载了对吗?”罗拉立刻意识到了这个不同。
艾普莉点了点头,说起来写完一册出一册这才是欧美小说作者们的主流。之前在小报上连载,在热门小说作者是非常少见的。
出版社也认为那种做法其实损害了小说销量,甚至不利于一部大红小说扩大影响力——如果小说是岌岌无名,或者有点儿小名声的,靠在小报上连载积攒人气和读者,这是说得通的。
但如果是很厉害的小说,这种做法却是人为给小说设限了。一份小报影响力再大,其实也是有限的,《信使报》现在每天的印量也很大了,但这就是一份英国国内的小报!它不可能把自己卖到其他国家。
英国以外的读者就很难第一时间读到艾普莉在《信使报》上连载的小说,虽然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别的方式去找,但这终究是增加了读者的‘行为成本’。
至于说各地读者可以在单行本发售之后购买单行本,这当然是对的,事实上有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但是,这和大家一起期待从未面世过的新小说就不一样了!小说内容已经很多人知道了,市面上也能找到,只不过自己‘选择’现在才去读而已。
销售额这种东西,有的时候就是讲究一鼓作气!要在极大的期待下,形成一种‘潮流’,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数字。
“新小说是说什么的可以透露一些吗?”罗拉想要说点儿艾普莉感兴趣的话题,故意这样问。不过,她心里也确实有些好奇,她也算是艾普莉的‘读者’了,即使一开始读《大玩家》其实是为了和艾普莉有话说。
“嗯,可以说一点点。”艾普莉想了一下,觉得没什么不能说的,就做了一个一点点手势,然后说:“首先,小说的名字叫《神降临的夜晚》。”
“咦听起来很有当代都市幻想题材的风格呢,就是某一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神降临在了他的卧室。不得已神和人需要生活在一起,然后因为各方面的差异,由此引发一连串的日常喜剧”
罗拉有的时候也挺会发散思维的,她想着想着,越想越多,然后就注意到了艾普莉的表情。停了下来:“呃不对吗?”
艾普莉想了想:“还是有正确的地方的。”
“哪里?”
“都市、幻想那里”其实艾普莉并没有给新小说分类,但说起来也有都市,也有幻想,说是都是幻想题材,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叭。
“这样啊”罗拉假装自己完全明白了。
“简单来说,这大概是个年轻人拯救世界的故事。”艾普莉其实也不太擅长描述自己的故事,最终如此总结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