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寒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哎,小小年纪的,眉头都要拧出个‘川’字了。等你老了可怎么办,用眉心夹扑克牌玩么?”
魏益谦见状,伸手去摸明哲的眉心,后者忙不迭地把脑袋往后面一缩。
他这小师弟啊,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古板了,简直跟他师父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端直雅正,有林下君子风。
不说别的,他俩在明家自己家里下棋,旁边又没有外人,他师弟有必要坐得那么毕恭毕正么?
反观魏益谦自己,恨不得都窝到沙发里去……
魏益谦心想幸好我名义上是师父的大徒弟,但从小是被师爷带在身边养大的,师爷可比师父有意思得多了。
就在此时,明哲妈妈端了切好的水果进来。
魏益谦见状急忙放下了高高翘起的二郎腿,挺直腰板双手接过果盘,对着师母露出了一个标准的笑容,看得到八颗牙齿的那种。
“师母费心了。”
“小魏,你也劝劝你师弟。这几天他和他爸爸为了究竟以后要下象棋还是下围棋吵了也不知道多少回了。你做师兄的,和孩子说得上话,你帮我好好开导开导他。”
明妈妈说着,担心地看了儿子一眼,后者闷头不做声。她无奈地叹了口气,推门出去。
“我说小师弟,你真的要去下围棋?这多让师父伤心啊。”
魏益谦走到明哲身后,拍了拍少年略显瘦弱的肩膀,“我以为你去年定段只是一时冲动呢。我们象棋界里有围棋段位的人不在少数,但那也只是玩票啊,主副业是什么可不是要搞搞清楚么。你是老师唯一的儿子,明门的希望,可不能太任性。”
棋院里能同时下象棋围棋,乃至国际象棋和打桥牌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很多国际象棋选手早年是中国象棋出身。
不过很少有人兼挑两个专业项目,其他的最多算是个兴趣,顶多在业余和人对对手。
小师弟下围棋不奇怪,但是要抛弃主业跑去走职业围棋道路,那就太离谱了。
“明门的希望不是师兄么?”
明哲抬起下巴半调侃地说道。
“可别指望我,哪天我被家里的老头子抓回去继承家业了也说不定。”
魏益谦摆摆手。
知道师兄说的是实话,明哲更加焦虑了。
沙发旁的落地灯将少年纤细的身影打在一旁奶白色的墙壁上,就连那影子仿佛都带着几分烦闷。
“我找不到对手,师兄……”
明哲一脸苦恼,“我不是没有试过继续下象棋。但是在我这个年龄段,不管是在杭州棋院,上海棋院,又或者在父亲的象棋学校里,我甚至去观摩了好几回青少年象棋大赛,我都找不到足矣匹配我的对手。”
“阿哲……”
明哲的苦恼何尝不是魏益谦的苦恼,从他本人出道开始,对手大部分都是“三张”开外的人了。
现在这几年全国大赛上基本看不上十多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片暮气沉沉。
所以他拿的两个冠军也被业内的人调侃为“老年组冠军”。
至于他魏益谦本人,私下里也有人说他作为明门的这一代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和他的师父师爷征战的岁月比起来,如今冠军的含金量太低了。
他这一辈的棋手非常不幸,生在了一个棋类项目开始走下坡路的年代。
“师兄,下棋是需要‘棋逢对手’的,但是现在下象棋的孩子太少了。就算有,资质也是一般……”
商品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能供孩子们玩乐的东西越来越多。比起下棋,现在的孩子们更愿意去打游戏,唱歌跳舞溜旱冰。
如果说魏益谦小时候还经历过万人空巷,所有人围坐在收音机前收听象棋比赛转播的盛况,但是对于80年代出生的明哲而言,那种场面已经是个传说了。
任何体育项目失去了群众基础,就会变成无根之水。
明哲在八岁的时候就赢得了全国象棋少儿组的冠军,刚踏入十四岁能够参加少年组,又旋即拿下了第一名的头衔。
但是拿下了冠军的他并不开心,因为此时的身边已经没有了敌手。
第二名来自广东的小选手与他的实力差得太远,前四十手都没下完就投子认输。
别人都夸赞他赢得漂亮,明哲却开心不起来。
以后呢?以后的对手在哪里呢?
难道要永远要和自己年纪大上一截的前辈下棋,又或者和师兄一样,一边下棋一边苦苦等待年轻一辈里冒尖的新人么。
其实少年围棋的境遇比起象棋来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至少有一批顶尖的人才还在为之奋斗,每年的定段赛依然如火如荼地举行着。
明哲想要下棋,也从未怀疑过自己将来会和祖父、父亲一样以下棋为生,但是他总归想要找到一个对手才行吧?
至少在那些下围棋的孩子里,他看到了些许希望。
“我打算高二休学,正式到棋院去报道。静安区队已经发了邀请函给我,愿意让我成为他们围棋队的一员。如果成绩好的话,明年我就可以去市队了。”
这年头下棋还没有职业化,棋类选手想要走这条路,就必须成为某个单位的挂职棋手,或者进入体育系统,做专业棋类运动员。
期末考试之前,明哲就跟他爸提出了要休学事情。
围棋界有句俗话——二十岁不成国手,众生无望。
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定了段,就应该把接下来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升段赛和各种比赛中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