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天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许对于梅志超来说,这才是今天晚上最大的收获吧。
梅志超回家后,梅母并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到来,儿子没有得手,更不清楚,刚刚本来是儿子和薛欣怡的第一次,还以为他们已经轻车熟路了。
看到儿子回来后,梅母只是说了句:“孩子,这姑娘真的不错,人长得好,在院子里的名声也好,你可别辜负了人家。”
梅志超点头道:“我知道。妈,你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梅母说道:“还不是听你弟弟说,你居然给家里装了电话。孩子,咱们可是穷人家庭,许多比咱们条件好的家里都没电话,你怎么会想到突然装电话呢?”
梅志超解释道:“马上我就要到外地去读书,以后有什么事跟家里联系不方便,写信的话,来回要一个多星期甚至半个月,所以我就装了电话。”
梅母想想也是,转而又问道:“好好的,你怎么会想起买液化气灶?本来我们都是在食堂吃饭,难得在家里做一次的,你要是读书去了,我跟你弟弟更不可能在家里做饭,花这么多钱就是浪费。
再说了,液化气贵的很,你看咱们楼上,虽然家家户户都发了液化气灶,可平时能生炉子还是生炉子,煤球多便宜呀,50斤一筐才1块2毛钱,得烧多久呀?”
在南方,一般家里很少有烧煤块的,只烧煤球和蜂窝煤。
所谓的煤球,就是和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圆煤球,用长方形的竹筐装着散卖,一筐50斤,也是要凭票供应的。
所谓的蜂窝煤,外形跟圆柱似的,中间有不少的洞眼。
蜂窝煤比煤球略贵一点,要卖到1块3到1块4五十斤。
紧俏的时候,左右邻居会合伙借一个板车,跑到煤球厂去排队购买。
平时,煤球场的工人会拉着一板车煤球或者蜂窝煤,沿街叫卖“卖煤球咯——”
而且80年代的人特别喜欢给别人取外号,一般姓梅的,别人就会称呼你为“煤(梅)球”, 如果是姓蔡的,别人就会叫你“菜(蔡)包子”。
梅志超笑道:“没事,至少液化气灶方便,一点火就来,做个早餐什么的也快,一壶水一会儿就烧开了。”
梅母摇头道:“你还真舍得用液化气烧开水,外面两分钱一开水瓶水不好吗?
孩子,你可记住了,你现在是读书的时候,家里不需要你赚钱,等到你毕业出来之后,找一份好工作,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怎么都比在外面冒风险做生意要强。
再说了,这一次你一下拿3000块钱回来,我们一家人一辈子都够用了!”
梅志超笑道:“我知道了,你放心吧。还有,我给你的钱,你该用就用,千万别存着。”
“知道。”梅母说道:“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又跟薛家丫头关系这么好,大学一毕业恐怕就要结婚,这些钱我肯定得留着。再说了,我跟你弟弟一个月才能用多少钱呀?”
梅志超知道母亲这代人就这样,一辈子穷惯了,也穷怕了,别说给她3000,就算给她3万 、30万,她也舍不得乱花一分钱的。
所以梅志超觉得少给点钱给母亲是对的,以后家里缺少什么,自己买回来就是,千万不能指望给钱母亲,然后让母亲去买。
梅志超上平台的时候,弟弟看完电视回来了,看到许多邻居的大人们,都在议论《大西洋底的来人》的情节,他也听得津津有味。
看到哥哥上来后,梅志存回到竹床上问道:“哥,我在下面听说,现在沪城都有彩色电视卖了,你在沪城看到过吗?”
“看到过,不过不仅贵,而且要凭票供应。”
梅志存说道:“我长大赚钱了,一定首先买一台彩色电视回来!”
梅志超还从来没听说过弟弟的梦想,看来家里能有一台彩色电视,是他的第一个梦想。
梅志超觉得自己必须帮助弟弟,提前完成这个人生的梦想。
感谢书友“懒皮卡”点了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