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达索M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葬书有云: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人死是大事儿,纵观古今,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是每个人对离开阳间的最后一点执念。
哪怕放到现在,一把火烧尽凡胎后,也要为自己寻上一块上好的墓地。
而我的工作就是于阳间送他们最后一程,古人将之称为:葬师。至于现在的叫法就很多了,诸如白事领班、大操等等,各地称呼都不尽相同。
但惟有一样不变,我们这个行当的人,必须要熟读葬书、精通礼法,尽其所能要让已故之人的最后一段路走的“体面”。
如此说有人便会好奇了,如果不体面会怎么样?
其实大多也不会如何,但
前提是,你的运气足够好!
而我可能差了些许的运气,这也间接的导致我入了葬师这一行当。
西青,宁家村。
这是一个落后封建的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整个村也就几百口人,大多都以种田、打猎为生,宁川的父母也一样,靠着种些粮食,辛苦的把他拉扯大。
村里的孩子普遍成熟的早,宁川才刚满十岁就已经能担起家中所有的活计了。
村里人除了对他那孱弱的身子骨忍不住唏嘘外,每当谈起这个孩子的心性,无一不竖大拇指。
也正是因为如此,宁川的父母每年都会冒险进山,为他打些野味回来补身子,虽然效果微乎其微,但对此宁川的父母格外的坚持。
可这次有些不同,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明月高悬,而且他们不是走回来的,是被人推回来的
“咚咚咚。”
“川儿,醒醒,赶紧开门!”
宁川刚躺下准备睡觉,忽然听见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紧接着响起宁川三叔急促的声音。
“都快十二点了,三叔来干什么?”
宁川揉了揉眼,心里嘀咕了两句,还是利落的套上衣服,下床去给三叔开了门。
“三叔,这么晚了,你”
宁川的话还没说完,就愣在了原地。
借着明亮的月光,宁川看清了三叔的脸,以及他身后一辆板车上拉着的东西。
那是两具发青的尸体,尸身完整,就好似睡着了一般,既没有外伤,也没有中毒的迹象。
再看那熟悉的衣服,熟悉的脸庞
“三三叔”
宁川的声音已经颤抖的不成样子,胸膛不断激烈的起伏,脸色也变得极为苍白。
三叔见状赶紧上前扶住了宁川,用掌根抚了抚宁川的背心,这才没让他闭过气去。
“晚点说,川儿,先把门板卸了,让你爹娘有个躺着的地方吧。”
宁川的脑子已经不听使唤了,就像没听到三叔的话,依旧站在原地不停的捯着气。
三叔叹了一声,将宁川拉回院子按在椅子上,随后抄起家伙开始忙活起来。
三叔一边拆卸门板安顿宁川父母的尸体,一边告诉宁川是如何发现他们的尸体。
据三叔所言,他刚从镇里卖了野兽皮毛,顺便买了些农具,这才回来的有些晚,但刚到村口就发现了宁川父母的尸体。
他二人并排躺在村口的石碑前,等三叔发现时已经断了气。
不知过了多久,回过神来的宁川没有说话,挣扎着跪在父母的尸体旁,泪珠成串的往下掉。
那时,宁川才十三岁,脑子里除了悲痛,根本生不起其它念头。
“哄死人,无常命,川啊,节哀吧。”
天已经亮了,经过一夜的安慰,三叔能说的也就只剩下“节哀”二字了。
说着,三叔的目光在院子环视一圈,最后落在院中的两具尸体上,宁川的父母身上盖着白布,除此外,院子空荡荡的,连阵风都不起。
“吧嗒吧嗒”抽了几口旱烟,三叔语气沉重的继续说道:“川啊,你别怪村里的叔伯大爷们不来。”
宁川麻木的点了点头,没有回答。
宁家村不大,平日里谁家死人,大家伙都会来帮忙操办白事。
但是村子里的忌讳颇多,甚至于就连死的时辰、年龄不同,都会存在不同的说法,一旦有了不好的猜疑,很轻易的就会引起村民的恐慌。
孝子头,满街留,宁川哭了半晌后,这才想起来起身回屋给自己扎上了孝带,一路哭一路跪,跪遍了村里的所有长辈。
那天晚上,没一个人开门应声,直到今儿早上,也没有一个人过来帮衬,除了送来父母尸体的三叔。
眼瞧着时间已快到正午,烈日笼罩下,阴影已经缩到了宁川父母的头皮底下。
三叔看着自天亮后便没有一刻停歇的宁川,有些心疼的说道:“川儿,歇会儿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