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月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敬修随着小黄门亦步亦趋的走到举行朝会的太和殿,于殿中对着统御万民的大明天子,隆庆皇帝朱载垕
要说这皇帝登基之前为太子。然而太子和太子之间也有不同。论到憋屈的太子。御座上的隆庆皇帝朱载垕绝对可以名列三甲。不仅摊上了一个“二龙不相见”的老爹,母亲杜康妃又不得宠。还有一个时时刻刻惦念夺嫡的弟弟,不仅如此就连当朝首辅严嵩的儿子严世蕃都敢对其横挑鼻子竖挑眼。克扣其王爷的薪俸。
而今父亲驾鹤西行。景王就藩封地。严嵩贬官抄家。隆庆皇帝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大呼一声:朕的天下朕做主!深谙父亲执政时的种种鄙陋。朱载垕并没有像其父亲嘉靖皇帝朱厚熜那样大权独揽。而是以一种开明的姿态临朝处事。任用高拱,张居正等干练之臣,拱手而天下大治
张敬修金殿时目光对殿内场景一扫而过。只见满朝文武。威严八面。肃穆卿卿,而正中楠木御座之上的隆庆皇帝身穿黑色衮服,头戴乌纱翼善冠。体态匀称。
卿便是张师傅之子?本科状元张敬修?免礼平身
随着皇帝的话,张敬修从容的谢过起身。一时倒让隆庆皇帝对其更高看了一眼,觉得其。有礼有节,大方自然。
接着隆庆皇帝言道:此乃朕昨夜亲自命题。状元郎可试答之。
却是问的如何才能使天下安泰,一个很老套的题目。
张敬修的大脑飞速的运转着。虽然自己对那什么八股文一窍不通,不过似乎可以通过自己后世的一些见闻再加上对隆庆皇帝的性格喜好来作文。混淆过去。
回陛下。治大国若烹小鲜。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天意使然。然则人君法天之治,宁可专于无为。
我国朝立国两百载。而今国事更应仿汉景,宋仁。方可天下大治。此不失为稳也……
言言总总千余言,只把那些以无为守成的君王跨上了天去。并结合着本朝的一些实政以及后世专家们的分析做了一篇文章。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文章已成。
隆庆皇帝心中暗道:这张敬修倒是有股子提笔成文的才气。嗯……念在张师傅往日的功劳上,给张敬修个状元倒也是使得。
诶!这字却是……隆庆皇帝眉头微皱。想是对张敬修的字迹不甚恭维。谁知想看过几眼之后。却越看越爱看。那歪曲的字迹简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啊!隆庆皇帝如是想着。再看恭敬垂手而立的张敬修愈发喜爱,就连他那因穿越不久,一塌糊涂的字迹都象是“名家”手笔了。看毕。又忙招呼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将此卷拿于文武大臣同预。
张敬修此时却没有那么多心思,一边为自己那“蝌蚪”文提心,又一边为抄袭后世见解的行为祷告。
须庚。只听得隆庆皇帝那微微喜悦的声音从前传来:张敬修,抬起头来,待朕好好看看你。
张敬修闻言抬头。眼睛飞速的在隆庆皇帝的面上一扫,只见隆庆皇帝双目平和,虽缺少了点帝王气息,却与史上所载之“仁义”之名并无二致。
隆庆皇帝也在看着张敬修,只见他双目明亮,面目端正,体长7尺有余。虽未及而立之年,举手投足却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处世有度的风范。
隆庆压压嗓子:张敬修文彩非常。加之其对治国之道也见解颇多。朕欲任命其为国子监祭酒不知张爱卿意下如何阿?
张敬修只觉“乎”的一下身体被各种目光所笼罩,有羡慕,有祝福,有欣喜,有不甘。还有……嫉恨
皇上这话是问张居正的。不料张居正尚未答言,朝班里展出一青衣大臣高声言道:万岁!那张敬修虽为状元,然其尚年幼。且国子监祭酒都为博学宿儒担任。皇上恩赏太过。有违祖制!
却是云南道监察御史詹仰庇。
见他敢直谏皇帝,并放言其有违祖制张敬修很是吃惊,旋即释然,话说这瞻仰庇有个称号,号称詹三本。这并不是像清朝刘墉那样喜欢上本得来的。而是他从隆庆元年到隆庆三年短短的三年中一共参了皇帝3本。平均每年都要玩把刺激。参一参皇帝。摸摸“龙须”
今日之言,似乎还是老詹为隆庆皇帝留了些面子呢
御座上的隆庆皇帝闻言欲要辩解,却一时找不到什么说辞,正在此时。张居正的学生
给事中刘台见老师之子受窘。
便出言相帮。詹大人此言差矣,有志不在年高,状元郎之名早已传遍大街小巷,由此可证实其非无能之辈,詹大人何来恩赏太过之说?
张敬修感激的看了一眼为自己说话的刘台,此时,刘台却还是一个一心维护老师。爱屋及乌的青年官员,亦深得张居正器重。
詹仰庇正待反击。只见素与张居正交好的吏部尚书杨博出言解围道:万岁恩赏太过,亦恐于状元郎今后仕途有伤。太子出阁读书在即,可命状元郎为詹事府。左中允陪伴太子读书。
姜还是老的辣。这一手瞒天过海用的那是一个炉火纯青,几乎把所有的人都蒙过了,太子年方5岁,所谓詹事府就是个空壳子,张敬修虽为詹事府左中允,一个正六品小官。看着没什么。实则却是与太子搭上线,成为“从龙首功”,一旦太子出阁。张敬修作为太子熟识的第一个大臣亦将步步高升!飞黄腾达。
不愧是当初严世蕃所预言的嘉靖三杰之一阿!老而弥坚!
詹仰庇显然被瞒过去了。朝杨博拱拱手以示赞同,退回朝班去了
隆庆皇帝见状还是很满意的,毕竟张敬修父张居正就是当年裕王邸的老师。在隆庆皇帝未登基时,陪同隆庆皇帝一起渡过了风风雨雨,一颗忠心是勿庸置疑的。而张敬修为张居正长子,有着“根正苗红”的履历,又是状元之材。隆庆皇帝也很是欣赏。命其陪伴太子也是正道。
着内阁拟旨曰
任命张敬修为詹事府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教导太子启蒙,不日太子出阁读书后,再另行安排。
陛下!只见张居正跨出朝班。朗声道:犬子恐不能胜任。望陛下慎之!
隆庆皇帝摆摆手:张爱卿无需忧虑,朕意已决!张敬修接旨吧!
臣!张敬修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敬修跪下接旨口呼万岁。
隆庆显然很高兴,哈哈大笑着宣布散朝,轻轻一挥衣袖,离殿而去。
到底是不愧是张居正。欲擒故纵,即给隆庆皇帝留下谦让的印象,又不留口实与百官,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这件事定为御封!绝了想找后账之人的路子。令张敬修这官做的更加安稳!张敬修走在最后盯着大臣们陆续离去的背影,暗自品味着今天朝堂上的一切。
哈哈!状元公!说话的却是刘台。只见刘台在殿外将张敬修留住热情的打着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