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63章 老七不但闲,还银子多到没地花!【1 / 2】

开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场风波,消于弥形。

朱榑也彻底放开手脚,加快了格物学院的建造速度。

其规模,甚至比青州城的还要大一些。

学院还没彻底完工,就开始对外展开招生。

而随着曲阜的扩建,大量长工,短工,齐聚此地。

不少人,也是拖家带口,让曲阜一地的人口飙升。

而格物学院专门针对贫寒的农民百姓,吃喝住行,全部免费,表现好的还有奖学金呢。

甚至,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这对普通的老百姓家庭而言,毫无疑问是巨大的诱惑。

虽然青州城的格物学院,只有一名学生当上了官员,但是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本就是一座独木桥。

没有庞大的资源支撑,普通老百姓家庭想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已是难上加难,达到入朝为官的程度,更是不敢奢望。

现在仅仅有了这么一丝机会,对于很多人而言,也是看到了曙光一样无比振奋。

何况,即便不能入朝为官,学到一门手艺,这辈子也算是衣食无忧了。

齐王府对于匠人的重视程度,可是极高的,从伙食水平上,就能看出一二,那些有本事的匠人,吃的可都是山珍海味呀,顿顿大鱼大肉,听说青州城的匠人们都吃腻了。

其饮食标准,甚至远胜过达官权贵,在曲阜,以孔家为尊,孔家的实力,在整个齐鲁大地都是知道的,即便是孔家的那些嫡系子孙,也不敢每天这么个吃法。

而一旦学有所成,每年所赚的银两,更是天文数字,若是得到一两次打赏。什么房子啊,娶妻生子啊,完全不在话下。

格物学院的诱惑力,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甚至胜过主流的学塾,你到学塾去读书,还要交钱呢,而且花费还不小。

而且,学塾里的书生,以达官权贵和地主阶层为主,动辄就要出去游玩啊、吟诗作赋啊、请客吃饭啊、逛青楼啊,这对于普通的贫寒子弟而言,可是极大的开销。

所以,在老百姓眼中,齐王府建造的格物学院,更加朴实,更加接地气,完全是对贫寒家庭的一项福利。

这种便宜不占,那不相当于亏了吗?

于是,第1批报名的人数依旧非常多,经过筛选之后,还高达万人之多!

格物学院开学当天,朱榑就早早从青州城赶到曲阜,现在,曲阜四周到处都是在建的各种工程。

除了6层小楼没有之外,其他的与青州城规制,基本上是一致的。

各种作坊,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尤其是非常成熟的纺织作坊,现在,不少女工已经在里面忙活了起来。

而六层小楼之所以不在曲阜建立,一来是6层小楼,本身存在超越规制的问题,在青州城朱榑尚能拿着灾民和齐王府的建造等事项说事儿,但在曲阜,这些理由就不成立了。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现在朱榑手头的水泥,完全是从系统中兑换的,消耗的经验值非常惊人。

目前所用水泥都是从青州城运过来,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以支撑在整个大明王朝铺展开来。

曲阜的用量,也是需要控制的。

没办法,水泥的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他不像沥青那样,可以无所顾忌的使用。

目前,大部分水泥也就是用在青州城和应天府,其他地方,是很难享受到这种待遇的,包括济南府。

齐王府的车队,还没有入城,孔家的人,就带着乡绅、百姓,从城中出来迎接。

曲阜的官员,也是朝廷特批的,大部分也是以孔家人为主,说白了,这里就是孔家的地盘。

道路两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齐王殿下来到曲阜。

还没到近前,朱榑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步行朝着孔家的众人走去以示对孔圣人一脉的尊重。

这一番动作,让孔家人感动不已,这衍圣公的带领下,纷纷小跑着朝朱榑迎了过来。

众人寒暄过后,一起入城。

此刻的城墙,正在扩建,刚刚高出地面没多久。

而新旧城墙之间的很多地方,都在施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整个曲阜,这短短时间内,可以说是大变样。

而孔家人也彻底明白,齐王殿下说要把曲阜打造成儒家圣地,文化中心,也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来到曲阜,朱榑自然先去孔庙祭拜一番,这才与众人来到格物学院。

此时,已是下午。

格物学院的正门,与青州城是完全一致的,孔家人也过来逛了好几趟,都觉得颇为震撼。

学生们早早就发放了院服和被褥等基本物资,已经安置妥当,现在全部人集中在广场之上,浩浩荡荡师生1万余人,颇为壮观。

天蓝色的院服,胸口上绣着栩栩如生的猫头鹰。

这老师的带领下,一万余人,纷纷向齐王殿下行礼。

朱榑拉着衍圣公的手说道:“衍圣公啊,这格物学院,虽然以培养匠人为主,但也要求学生们学习儒家之道。以此,识字明理!

以后,还要多多仰仗孔家关照啊,若有空闲子弟,可愿到格物学院来教导这些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