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42章 秦洲公报!【1 / 1】

开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报纸这种玩意儿,并不算太稀奇,实际上,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报纸,不过,这种报纸是邸报,专用于朝廷文书和消息的传达,其他的朝代叫法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这种东西。

邸报相当于唯一官方发行的机关报由,专门的官员进行传发和抄写,历史非常悠久。

之前的邸报,都是古人用手抄写的。

大明王朝,还是专门设立了抄~写房。

皇宫和东宫,都有一个抄写房,皇宫之中,大学士会经常抄写邸-报,传达各处。

日后会形成内阁,也是专门设置这么一个抄写房,用处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朱榑想搞的这种报纸,可不是普通的邸报,而是要大量发行,可以渗透到民间的报纸。

不仅在整个秦洲,下达到各个衙门口,而且,还存在民间版本,会推行到市场上,卖给普通的老百姓。

这种报纸,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尤其是初期,主要是刊登秦洲府的政令和一些重要信息。

比如,某个地方需要修路,某个地方需要盖港口。

哪个区域禁止捕鱼?

哪个地方发生了天灾等等等等。

商人可以从这些信息中,寻找商机。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也具有一些价值。

当然,也并不是每一张报纸都会产生价值,尤其朱榑决定日后会加大印刷量,每周甚至每天都进行印刷。

而量一旦大了,每一份报纸上面的有效信息,自然就少了许多,不可避免的会掺杂一些广告、花边新闻之类的。

猫头鹰们对朱榑的这个想法,非常支持,一方面可以让秦洲的老百姓获益,另一方面,可以让大明王朝本土的老百姓更加了解秦洲这边的情况,吸引他们前来秦洲拓荒,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报纸肯定也会进入应天府很多官员的视野之中。

到时候,众多官员甚至皇帝都,将惊讶于秦洲的各种成就。

平日里奏章中能描述的终究有限,而报纸,却可以进行大篇幅的报道,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对秦洲的各种报道会更加全面。

“殿下,这报纸,叫什么名字好呢?!”

朱榑想了想,便说道:“就叫秦洲公报吧!”

这份报纸,以后,会成为他的喉舌!

命名为公报,再多刊载一些官方信息,会显得比较有说服力。

日后有需要的时候,甚至可以通过报纸,来进行发声,影响舆论走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玩意都属于信息战了。

朝廷机构的邸报,基本上都是手抄版本,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力相对比较低廉,而朝廷机构内部的抄写数量也不是特别离谱。

手抄,基本就能满足需求。

而朱榑创办的秦洲公报,则采用了活体印刷术。

活体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发明的,在此之前,古人所发明的是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原理,非常简单,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繁体的单字,字画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差不多。

然后,用火烧硬,就变成了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适用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的字,都会多准备几个,甚至是几十个,以便在同一版内重复使用。

而如果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事前没有准备,也可以随时制作,随时使用,非常方便。

刚开始的时候,猫头鹰也以为朱榑想派人抄写,但没想到,他居然要印刷那么庞大的数量!

如果是派人抄写,类似也写不完啊!

第1份秦洲公报,朱榑居然要求印刷1万份!

这数量,差点把猫头鹰们惊掉下巴。

在这个时代,不论是纸张,还是书籍,都算比较昂贵的物件。

读书人用到东西,基本就没有便宜的。

别的不说,单单1万张纸,在上面印上字体,这成本可就不低呀。

不过,齐王府自然是不差钱的。

纸张还是买得起的,至于墨水,也不成问题,无非就是招一些工人,按照要求生产报纸。

因为整个工艺流程,相对比较成熟简单,所以,这件事情,除了砸钱之外,并不存在太多的难度。

朱榑对这件事还是非常上心的,他亲自来到刚刚建成的报纸作坊监工。

工匠们生产的第1版秦洲公报,这将也是大明王朝第1份真正意义上的报纸。

工匠们在作坊内,来回穿梭,不停的忙碌着,一车车的纸被运了进来。

这些纸,也是专门为生产报纸打造的。

纸张成本偏中等,不算特别高档的纸张,但也不是那种粗制滥造很低档的纸张。

整体软硬适中,非常适合进行报纸印刷,而且,是两面都可以印刷上文字。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有框的铁板,作为底托,上面会敷有一层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

随后,再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

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最后,印刷时,需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即可。

需要多少份,就印刷多少张。

ps:感谢彦祖的、评价、票票_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