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官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做通了桃花寨的老兵们的思想工作,精简兵卒的工作也随即展开了,在赵峥的规划里,巡检队和民兵就相当于是警察和预备役,分别交给边二十八和贾老六来负责,赵峥计划的新装备、新战法、新训练标准目前还停留在他的小本本上,常备军还没有组建完成,没有推广执行,这些二线的力量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安排两个山寨老人负责组织,邱家堡初创,要做的事千头万绪,赵峥一个人的精力是怎么都不够的,眼下他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两个军工厂的创建和常备军的建设上,铁梨花等人见赵峥日夜忙碌,又是心疼,又是感动,但他做的事情,众人多半也插不上手,只能加倍努力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办妥,好减轻点赵峥的负担,这样一来,一种空前的工作热情在邱家堡上下弥漫开来,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新的家园的建设不惜力地大干特干起来,各项工作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随着退伍措施的执行,或是主动退役,或因伤病不再符合服役要求,或是强制退役,原本的人马已减到了不足五百人,加上跟着赵峥来到邱家堡投军的几十个社员,刚好四百八十八人,这就差不多是一个营的人员了。对于退役的人员在公社的协助下,都得到相应的补偿,也做了妥善的安排,多数都转为公社各项组织的工作人员和巡检、民兵人员。
对于服役的官兵,首先便是明确官兵们的社会地位是全公社范围是最光荣最优先的,其实原本在山寨里,危难时人人皆兵,并没人如寻常宋人般视官军为“赤佬”,被征调乡兵为苦难贱役,但是赵峥在公社里颁布的军人优惠政策,当真是实实在在把当兵变成了一件让人羡慕的差事,首先便是分地,官兵家庭,不仅享受额外一亩土地的实惠,同等条件下,还享有优先权,若是家中劳动力不足,公社还要组织帮着军属耕种,官兵及军属在人民百货购买商品,一律享有九五折,其余公办服务事业,官兵及军属都享有优先权力,并能享受相应折扣,虽说是没了军饷,可是要花钱的地方也省,况且改为供给制后,官兵们发现最明显的改变便在伙食上,虽然赵峥看来每顿三菜一汤,有荤有素,只能算是营养均衡,但基层官兵,很多都是饿过肚子的穷苦人,这整天能吃饱,还有肉食,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自下而上,均是士气高涨的精气神,甚至很多人都开始为赵峥心疼起钱来直说指挥使不会过日子。
赵峥按照曾在左军执行过的编制,重新将这些人混编为四个连队,按排序为一、二、三、四连及营部,每个连队下辖一、二、三、四,四个排,每个排又下辖一、二、三,三个班。
新军中最小的单位为班,每班九人,设正副班长各一名,三班一排,四个排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号员、司务长、卫生员、警卫员等为一连,设正副连长各一名,以及正副思想委员各一名,由于当前对于各项专职岗位人员训练尚未开展,都为兼职,各连队并未达到满编,各连队约百人上下。
赵峥担任营长兼营思想委员,铁梨花担任参谋长,呼延冲担任副营长,铁辉担任警卫排排长,另有通信、后勤分队,组成了营部,同样也并未满编。按照赵峥的想法,是参照后世的编制取消了一些因为技术条件限制的转业岗位而成的,如果齐装满员,应为六百人左右。
有了编制机构,但是除了赵峥之外,其余人等对这样的编制和各专项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几乎不知其所以然,果然是万事开头难,最艰难的便是这零到一的过程。好在之前铁寅生这几个亲卫跟着自己接受过一些简单的班组的概念,在整训左军是也曾跟呼延冲和亲卫们按照连级编制对左军进行过整编,算是有一些基础,但是后面由于发生的一系列的变故,除了班排编成和基础的队列操练,赵峥并没有机会对左军做真正的系统训练,但也聊胜于无。
于是他让呼延冲和留下的原左军士卒与其他连队的士兵暂编为新兵营,对这个士兵进行最基本的新兵教育和队列训练,新兵教育,无外乎按照赵峥编写(抄袭篡改)的《士兵手册》,内容做宣讲并在班组中进行讨论、背诵,另外就是在新兵中开展扫盲活动,这方面曾经在钱家洞公社就有不少经验,正在筹建学堂的陈玉娘带领着一批钱家洞扫盲活动中的骨干和积极分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再有就是“倒苦水”活动,将士兵们组织起来,互诉身世,揭露曾经的苦难生活,加强彼此了解,让他们明白现在当兵跟过往的不同,明白参加的意义,虽说赵峥还没机会发展起一个党组织来,但这并不妨碍他走群众路线,在官兵中宣传,自己的队伍是人民子弟兵,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更好日子的坚定保障的思想。而生活上发生的改变,也让邱家堡的每一个人都实实在在对此有了自己的体会。
除了思想方面的学习教育,更是从日常生活和训练的方方面面都无时无刻地对这些新兵在进行改造,赵峥照搬他所熟悉的条例,这个让呼延冲一丝不苟地去贯彻,理解的要做,不理解的也先做了再说,先执行,先照做,有啥问题见招拆招,这就是赵峥现在的想法,不过他的顾虑似乎有点多余,除了内务条例绝大多数士兵应为生活习惯问题,有些不适应,难免牢骚,对于日常条例,尤其是军礼,倒是让这些士兵有了中新鲜感,倒是很快便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有了一丝人民子弟兵的模样。
对于新兵们的日常训练,则仅限于最基本的队列训练和体能训练,这些在呼延冲和几个左军老兵的带领下还有点模样。
而赵峥则将各连队的连班排长编成了一队,在与其他新兵一样研读背诵《士兵手册》,并做了为其一周的新兵训练之后,由赵峥亲自带队,开展了从队列、体能、军事技术训练,对于其他的训练,众位军士还都能够适应,就是一开始赵峥担心的队列训练,这些老兵们在搞清楚左右之分之后,也很快适应过来,毕竟原本操练,队形、阵法都是最核心的项目,赵峥教授要求的新法子虽然不一样,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只是对于赵峥要求的军事技术训练,尽是挖泥巴(土工)、扔石头(投弹)这两样,实在是太过儿戏了,就连刀枪操练这些都没有,不禁让这些老兵纳闷。
终于这一天,赵峥把训练队集合在了校场上,铁梨花等军官也都到了场,只见赵峥穿着一身怪异的灰色衣帽,小腿上打着绑腿,若是看过抗战影视剧的人,十有八九会当赵峥正在角色扮演八路军呢。这身军服是按赵峥的要求,在钱家洞棉纺厂定做的,事实上自从张茂找到了棉花的供应渠道,赵峥便鼓励他大量不断地购入棉花,棉纺织设备的发明和棉布的生产果然便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毕竟相对于昂贵的丝织品和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葛麻织造品,棉织品的优势太过明显了,这对赵峥来说只是常识而已,而填充了棉花胎的棉被也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成为了紧俏的商品,棉纺厂之下原本只是做点女工刺绣的工坊也规模越来越大,而赵峥需要给军队定制被服,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按照他亲自画的试样,从内衣裤到军装大衣、棉被,陆续分批次被生产了出来,由于赵峥的情怀,他毫不犹豫地否定了铁梨花提出的红色方案(宋军军服为猩红色),独断独行地选择了毫不起眼的蓝灰色,主要还是印染技术的限制,否则国防绿才是他的最爱。
第一批二百套被服,随着梁老爹按照赵峥个改进意见,新制成的十支样枪被送到了邱家堡,赵峥便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这身新军服,在检查了样枪无误之后,便集合了训练队,向这些军队中的骨干介绍起了他们应有的新军容和装备。
在赵峥介绍完军服、军大衣和棉被之后,虽说这服装样式怪异,但看赵峥这身打扮,也是干净利落,原本很多人一年到头就是一身一副,现在天冷还能有大衣,还每人发一床棉被,众人均感到还不错,虽说这衣服穿着模样古怪,但是众人均想大家若是都穿了,也就不怪了。介绍完军帽、军服、皮带、绑腿、牛皮鞋、杂物包、水葫芦、饭盒、干粮袋、背包带这身装备之后,赵峥才转入正题,向众人介绍起今后的军事装备来。
首先便是赵峥手里的步枪,赵峥将他最早制成并完成了试射的步枪高高举过头顶,让台下众人能看清楚,又讲其余十支新的样枪让下面传下去,让每个人都看看。这下子可是热闹了,当听说这黑不溜秋的铁棒子就是今后人手一支的主武器,台下众人无不感到莫名其妙,新鲜劲是有,可是相比刀枪弓箭,这黑黝黝的铁棒子,看来看去也就只能拿来砸人,还不如刀枪好使呢,人群中自然传出议论声,便是见多识广的人,拿到这枪也看不出个名堂来。台下终于是有人忍不住出声问道:“营长,你这枪怎么连个枪头都没有,拿这个做兵器,叫我们如何上阵杀敌啊?”
“呵呵……莫急莫急”赵峥笑着说道,打开弹巢,确定弹巢内已装好实弹,赵峥接着道:“此枪非彼枪,你们不会使用,自然它还不如根烧火棍,但是你们来看。”说着,赵峥举枪,众人顺着他枪指的方向,只见月五十步外校场边树着一个一人高的木靶,原是队伍集合前便已树好了的,赵峥瞄准靶子,拨开击锤,扳机扣过两道火,只听“乒”地一声响,那个木靶应声而倒,台下的众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动吓了一大跳,这些人也算是当世第一批在公开场合下目睹身管火器发射的观众了,那神色各异的惊恐模样,着实精彩,过了好一会儿,才有胆大的好事之人跑上前去,只见木靶中间炸开一个铜钱大的孔,不由咋舌,把靶子扛了回去,众人见了均又惊又喜,这些都是上过战阵的老兵,眼见这枪在赵峥手里,隔着老远便能将人形木靶打倒,立时便明白这“枪”该是弓弩之类的利器,况且这发生起来声势惊人,比之神臂弓怕是更加犀利,下面一阵欢声雷动,无不叫好起来。
由于今天主要为了介绍新的单兵装备,赵峥并未详细解说枪械的使用方法,接着讲解起弹药盒来,按赵峥计划的标准,每个战士临战时,随身佩戴三个一组的牛皮弹药盒,配有三个弹巢和总计一百二十发的分装子弹。
赵峥先指了指自己腰间皮带上左侧的牛皮弹药盒说道:“这是随身弹巢盒,里面装着三颗备用弹巢,每个弹巢六发子弹,上阵前装填好,依次放入盒内。这十八发子弹是为了可以快速换弹连续发射使用的,所以临阵之际放在左手边,不到紧急不要随意使用。”
“营长,这为了什么?”台下有人不解地出声问道。
赵峥打开卡簧,弹巢随即向右侧倒下,赵峥右手一摘便取下了弹巢,旋即右手托枪,左手从弹巢盒里取出一颗弹巢,双手交换,将新弹巢装了上去,前后尽转眼的时间,赵峥示范完,随即说道:“看清楚了没有?刚刚我连开六枪,打光了弹巢,这一下子便又重新装上了新弹巢,又是六颗子弹,又是能连续击发六枪。”
“也就是说这一来,便能一下子射出十二箭,乖乖,便是训练有素的弓手,这点时间也就可以射出三、四箭,这准头也是要大打折扣的。”台下有人发出慨叹。
赵峥也不管台下议论,继续解释道:“所以说这个弹巢盒非到急切,不要使用,若是遇到敌人交战时急切冲不到近前,距离较远,当你射空弹巢时有足够时间停下来重新装填弹巢,则需先用腰后的弹药盒,先取弹药从前装入,再依次在后面装上火帽,然后再向远处射击;而若是敌人冲进,但一时也还到不了跟前,也还是射空弹巢之后再做装填,不过为了节约时间,可不从身后弹盒取弹,而是用右手边的这个弹盒。”
台下老兵们看着赵峥的演示,纷纷想像着自己佩戴好子弹盒的模样,好些人不由自主地学着赵峥模样兴奋地比划起来,脸上满是急切之色,恨不能马上领了装备把玩一番。听赵峥讲得头头是道,众人更深信他不是纸上谈兵,不由更加聚精会神地听着。
接下来赵峥又介绍了工兵铲、工兵镐,这两样众人一看便是明白,倒没有太在意,赵峥又说了还有人手一把匕首和枪刺,只是样品尚未制成,这枪刺就是装在枪口之上的,这样一来枪就变成了一柄短矛,这使用之法叫做“刺枪术”日后便是搏杀训练中的主要科目了。
“营长,这枪术便是再厉害,毕竟只是短矛,如何能与大枪匹敌?”台下一个有点不服气的声音朗声问道。
“哦?我们军中还有使枪的高手吗?”赵峥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