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斋掌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钟小姐说的没错,这是日本最臭名昭著,同时也是最想掩盖的一段历史,731不对是石井四郎麾下的一支部队番号,他们原名叫给水防疫部队,这支部队挂羊头卖狗肉,打着防疫的旗号,专门研究细菌生化武器,在当时,像这样的部队在全国还有不少,分别是北平的北支甲1855部队,南方波字8604部队,东北关东军100部队,金陵的荣字1644部队,还有最臭名昭著的满洲731部队,他们使用老百姓和被战俘作为研究对象,给他们注射诸如炭疽,结核,霍乱,猩红热,甚至是性病在内的上百种传染病毒,通过收集患者和老鼠身上的虱子跳蚤,进行培育后,投放到有人居住的村落和战场上。”
“我记得日内瓦公约里明令禁止使用生化武器,众目睽睽之下,日本人怎么敢做这种有悖人性的事呢?”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国际社会,确实是严令禁止的,因为这些实验室大多建在日占区,同时他们将这些生化部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伪装,所以在当时并没有被发现,日本在战败后,把所有的病毒实验室都毁坏了,但人在做,天在看,暴行最终还是被人扒了出来,为了自保,他们与美利坚达成某种利益交换,从而换取自己的苟且偷生。”
我不解的问:“过了这么多年,难道这种生化武器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除么?”
“恐怕再过一百年也不可能消除,现在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全国还有不少人,因为鼠疫和炭疽这些生化武器带来的后遗症饱受折磨,终身无法根治。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年出现烂手烂脚,伤口化脓等生理疾病,我在江浙一带收荒货时亲眼见过这种惨状,一个六七十岁的大爷,从脚趾头烂到膝盖,骨头都露出来了,当时是夏天,上面趴着一层苍蝇,赶都赶不走,我甚至看到有白色的蛆在上面蠕动。”
想起日本人犯下的累累罪行,我开始恨的牙痒痒。
我愤愤不平的说:“现在大家都在埋头发展经济,也不知道这样的历史伤疤以后还有多少人记得。”
老杨叹了口气说:“人都是健忘的,总喜欢记住一些美好的东西,伤痛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了。”
“其实,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始终想不通这座南唐的墓里怎么会有这种鬼东西,听完杨掌柜的分析,我推测这里以前作为鬼子的日占区,瘟疫病毒的实验一定没少做,后来战败后,这帮人拍拍屁股就走人了,留下了这些烂摊子。”
我和老杨对钟灵的分析表示赞同。
老杨问我:“对了,我还有一件事不明白?”
“杨掌柜,但说无妨。”
“你是怎么知道穹顶琉璃瓦的上方是流沙机关的?”
“我是通过那位前辈打的盗洞推测的,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个盗洞,我就知道打盗洞的人水平不一般,想必他事先用了洛阳铲之类的东西探过墓,他必定是发现了墓顶的流沙机关,所以才会采用掏膛和敲砖门的盗墓方式,完美避开了墓室主体上方的流沙。”
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身后的胖子突然咳嗽了两声,问我要水喝。
看来是消炎药起了作用,只是他看起来还是很虚弱。
我赶紧张罗了一些吃的喝的,像伺候月子一样照顾着胖子。
经过几天的休养,胖子的状况有所好转。
这一遭鬼门关走过来,胖子都快瘦脱了相,体重往下掉了十几斤。
要不是这些天阴雨连绵不能出门,他非得提着步枪,到山上打几只野鸡给自己补充营养。
早上我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
石老汉正在牛棚里给牛喂草料。
此时天已放晴,朝霞从远处的山顶爬上来,我知道出发的日子到了。
大家起床准备的时候,老汉已经帮我们套好了牛车。
连日的大雨泡的路面泥泞不堪,老黄牛艰难的在土路上行进,一脚一个深深的牛蹄印。
走到后面就没有路了,石老汉将牛车赶进荒地和田野里。
碰到坑洼的泥地和上坡我们就下来推着牛车前行。
在泥泞的田野里行进了两个多钟头,老汉在一处山坡上停了下来。
他指着面前的山说:“娃娃们,翻过前面这个山,就是那片林子,我只能把你们送到这里了,你们可要多加小心。”
我们谢过老汉后,在原地分发好装备,一人又选了一把步枪,由虎哥教大家步枪的操作要领。
枪是老套筒,红军部队最早期的制式装备,缺点一大堆,优点一个也没有。
我父亲对这种枪一直很诟病,打仗时捡过一把,本想试试威力,结果枪管炸了膛,差点没把他的眼睛崩瞎。
后期这把枪的枪管有所改进,改名汉阳造,并开始大范围装备我军部队。
不过还是跟同时期国军配备的中正,日本的三八大盖相比逊色不少,用老一辈的话说,这就是一个会炸膛的烧火棍。
红军就是靠着这把枪和背上的小米,打跑了日本鬼子,解放了整个国家,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上山非常消耗体力,胖子大病初愈没走多远就落在队伍后面。
他身上扛着一顶防水帐篷,和一些罐头口粮,这已经是减配过的。
为了不让他掉队,我们走走停停,队伍行进缓慢。
胖子一边走一边嘴里嘟囔着:“这次行动我真是遭了老鼻子罪,刚大伤初愈,就要进行五公里负重越野,你们不该像地主对待自己家的长工一样对待我,搞阶级压迫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很显然,出发前的豪言壮志都被他抛在了脑后。
听到胖子一直冲我们发牢骚,我又帮他背了一部分装备,他这才勉强跟上我们。
花了个把小时,我们终于爬上了眼前这座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