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猪心汤的鬼吼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赶上周末,李丽就读于太原一医学专门学校,今天放假,二蛋郭亮虎虎陈晓东两家晚上来到位于太原大学学校附近的“大同火锅”吃饭,这是李志鹏按照后世理念,开的火锅店。
他们找了个靠边的座位坐下,李芳点了菜。这是个大号的铜火锅,锅底一半是红汤,上面漂满了红辣椒,一是清汤,上面浮着大蒜,红枣和番茄片,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鸳鸯锅”。菜上齐了,锅里的汤也开始有了动静,先是几个小泡泡,很快几个变成了几十个,一会儿锅里的水就像乐开花,可热闹了,李丽那边的红汤更像是火山爆发。李丽想起了《咏雪诗》,开始背起了:“一颗两颗三四颗,五六七八九十颗,千颗万颗无数颗,我听火锅在唱歌。”把郭亮王嘉欣乐得哈哈大笑。水开了,李丽拿起一个勺子,用筷子夹起几块肥牛片,放到火锅里刷了刷,这可是她最爱吃的,李丽拎起一块就往嘴里塞,好烫哇!李丽的舌头都快起泡了。翠丽放下了一片雪白的鱿鱼片,它在水中翻滚了几下,奇怪,捞起时它的模样竟然全都变了,变成了一顶有花边的小卷帽,火锅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呀!一边吃火锅,李丽与他们一边聊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聊着她可爱的同学们和敬爱的老师们,她真开心啊!当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翠丽回头一看,整个店里热气腾腾,窗户竟然也像吃了火锅,满头大汗,哈哈!
“这店的生意真不错啊!”王嘉欣笑着说。
“我们在大学堂西学专斋(太原理工大学)那边还想开家店,生意也不会错。”陈晓东自信地说,他们就等着王嘉欣借钱投资呢。
李志鹏以后世的经验,认为这一世能读起大学的,非富即贵。火锅店开在这里,用后世的话说不火都难。
“姐夫,那位是山西国民大学校长赵戴文”李丽悄悄指着介绍不远处的一桌的一人道。
王嘉欣向那边看去,这位身材中等,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貌似苦行僧,但掩不住眼镜后面的温厚性情。
“你能去给我介绍一下吗?”王嘉欣对李丽说。
“姐夫,咱们都不认识人家,怎么介绍”李丽发懵了。
“还是我去。”一旁的陈晓东笑了笑说。
赵先生正在看一篇报纸上的文章: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这是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里的开场白,作为北大学子,王嘉欣是周作人的学生他的作品,他这个学生怎么会不熟悉。
不出意外,作为这家的老板的陈晓东在自我介绍之后,和赵戴文谈兴甚欢,并且把王嘉欣这位周的弟子介绍给他,他很高兴,怪不得王嘉欣这对周作人以及他的作品这么熟悉。
两个人一起谈起了这篇文章的作家周作人。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创作实践上,他从自己的个性出发,从英国随笔、明末小品、日本俳文中汲取养料,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艺术风格。他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却自有亲切、通达的风致,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药味集·谈俳文》)、《立春以前·〈文载道文抄〉序》),搀杂着几分忧郁、惆怅,文字表达上则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平和冲淡的境界,同时注重适度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上述风格的《碰伤》、《卖汽水的人》、《乌篷船》、《谈酒》、《吃茶》等名篇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
他俩谈兴太浓,怕冷淡了众人,王嘉欣让陈晓东把人都送回去,赵先生这边的客人也都走了,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天已经晚了,陈晓东来接王嘉欣,他俩把赵戴文先生送回山大。
“今天谢谢刘掌柜了,改日我请你们喝茶。”陈晓东给赵先生他们这一桌免单,赵先生很热情地他们说。
“我们就是自家开的,您来我随叫随到。”李志鹏最会察言观色,都不用王嘉欣多说什么。
“你们饭店我常来,很受学生欢迎。”赵先生很高兴的说。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志鹏觉得大学对面不开火锅店,都对不起自己的穿越者的身份,原本要把奶茶店也弄出来,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后来王嘉欣与赵先生常见面,与先生说起了自己的偶像鲁讯。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说到鲁讯先生,一想到这首诗,王嘉欣就止不住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