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鸡翅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万历五年九月,江陵举城挂白,但死的不是什么藩王大臣,也不是名家豪绅,而是一个早该死却又不该这时死的老人。
张文明,张居正的父亲。
说他早该死,是因为这家伙仗着张居正的权势,在江陵横行霸道、肆意兼并土地、抢夺产业,比当年的辽王有过之而无不及,搞得民怨沸腾、人人唾骂。
实际上,张居正名声败坏,大半就是这个坑儿子的爹给惹来的,反对势力就经常拿着他的所作所为当武器,抵制张居正新政的措施。
但他死的却不是时候,因为他一死,按制张居正得回江陵守孝丁忧二十七个月,约等于辞官了。
可现在是丁忧的时候吗?一条鞭法和新币刚刚向全国铺开,正是一团乱麻、需要梳理实践的时候,这时候张居正丁忧回家,过了二十七个月再回来,这一条鞭法和接下来的改革还能进行的下去?
张居正为什么要拦下劝谏天子回京的奏疏?为什么要整百官游街祈福的花活,不就是为了固权,以便用强权强行推动新政的施行?若是他丁忧回家,朝中哪还有人有他这么大的威势去对抗满天下的反对派?
难道让天子亲自上阵?的确,天子有这个能力能守住新政成果,可他张居正拼了一生功名搞改革,不是为了十年五年的中兴,而是为了大明百年繁华、百姓永世安康,要实现这点,就必须让天子能够积蓄足够洗涤天下的实力。
如今这么快就把天子顶到台前直面满天下的反对势力,把天子辛苦积蓄的力量和藏在暗处的深意暴露出来,不说天子同不同意,他张居正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但他不丁忧就要面对全天下的唾骂,国朝以孝治天下,孝道乃是大明最大的政治正确,更何况正德年间还有杨廷和那个大孝子的榜样,大明的百姓官绅都把孝道当成天条一般,张居正若是敢不守孝道,天下人的唾沫都能将他淹死。
所以张文明死的不是时候,临死又坑了一把儿子。
张居正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夺情,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于新政名存实亡的风险,他名声臭不可闻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心里这么想,事却不能这么做,他还是老老实实写了份请求丁忧的奏疏送去了大同。
上面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先是陈皇后发下懿旨挽留张居正,接着,远在归化城的朱翊钧也传回了圣旨,明令张居正夺情,言辞严峻、不容分辨。
果不其然,天下哗然。
本朝以孝治天下,不守制就是不孝,不孝子连父母都不管,如何能为百姓和天子服务?
皇帝乃是天下表率、首辅乃是士绅百官之首,要求臣民做到守规守矩,自己就得以身作则,垂范天下,否则岂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如今做皇帝的要不顾纲常强留夺情,做首辅的则为了权位恋栈不去,如果这件事真成了,那天下人还有谁遵守孝道?
连孝道都不能遵守,这天下还有什么规矩能遵守?又有谁会遵守臣道?人人都会变成乱臣贼子,纲常大乱,天下没了规矩,这大明自然是要亡了。
就和后世西方的政治正确那般,别管这逻辑是如何扯淡,传承百年、人人认同,这便是天条天规,容不得凡人践踏破坏,哪怕是皇帝也是如此。
根本不需要人组织,朱翊钧的夺情圣旨刚到京师,便如往炸药桶里扔了一把火一般,瞬间引爆了京师的局势。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率先开炮的并不是新政的反对派,而是一直清正不党,一贯以孤臣形象示人的礼部右侍郎于慎行。
于慎行是个刚正不阿的直臣,万历四年刘台上疏弹劾张居正,惹得张居正震怒,被贬去河套,满朝官吏畏惧张居正的权势,又顾忌天子的态度,大多避之而不及,只有于慎行顾念友情,亲自为其送行,刘台莫名其妙身死之后,也是于慎行出钱出力安顿其家人。
于慎行往日里就对张居正独断专行很是不满,这次张居正夺情,彻底点燃了他的怒火,连夜写下一封奏疏,和几个同年好友一起伏阙,在午门外当着百官的面指责张居正“不守纲常、飞扬跋扈,虽无操、莽之心,所行皆操、莽之行也”。
白莲教之乱中数百名官吏被杀,空出了一大堆的位子,于慎行年纪轻轻能当上礼部右侍郎还是张居正破格提拔的,如今被他背刺一刀,张居正却无话可说,只能冷着脸悻悻离去。
于慎行倒也干脆,奏疏交上去当场就辞官跑路,明言自己“为官无能,不能正朝纲、拒权臣,何必恋权位而保乌纱?”引得士林一片赞声。
有于慎行带头,满朝的“忠正之士”顿时鼓噪起来,奏疏一夜之间就堆满了司礼监,陈太后都不知所措,只能让张宏差人把这些奏疏打包快马送去正在归化城的朱翊钧。
过了一段时间,这些奏疏又是原封不动给送了回来,还附带一道圣旨,再次命令张居正夺情,还严厉斥责了于慎行等人,要求锦衣卫将他们软禁家中、不得离京,容后处置。
这下子是彻底点燃了官绅们的怒火,纲常伦理大过天,就算你是天子又如何?
圣旨发下当日,就有十多名官员联名伏阙,这次不仅仅有于慎行那一类被张居正提拔起来的官僚,甚至还有张居正的弟子门生混在其中。
翰林编修吴中行、翰林检讨赵用贤,两位张居正的门生,借星变上疏弹劾张居正恋权不去,甚至直指朱翊钧要求张居正夺情违背祖宗之法,为天下树起一个极差的榜样。
在大明官场混,其实就是靠着“同乡、同门、师生”三层关系,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新官根基浅薄,仕途凶险,有了这三层关系,才能坐稳官位,而大官也需要马仔为自己冲锋陷阵,致仕后,还需要门生们罩着,好安度晚年。
这其中,大明纲常伦理深入人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故而这师生关系又最为牢靠,如果谁要敢冒大不韪侵犯老师,必然会遭到整个官场的唾弃,因为他坏了官场的默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