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7章 天命【1 / 2】

金黄的鸡翅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传,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命李斯取蓝田玉雕刻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作为皇帝的信物,象征着天子正统、天命所归。

自秦至元,举凡正统天子,皆用此印,直到元末元室放弃中原逃奔草原,将这传国玉玺也带去了草原,太祖皇帝遣徐达北出草原、逐击北元残余势力,索回传国玉玺也是战略目标之一,可惜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太祖只能自刻玉玺宝印以为替代。

到后来北元灭亡,草原上打成一锅粥,这传国玉玺也逐渐失去了踪迹。

如今顺义王妃奉传国玉玺归明,这代表着什么?当今天子做到了太祖、成祖都没做到的事,天命所归!大明中兴盛世就在眼前!

本就情绪高涨的百姓们顿时更为激动起来,一传十、十传百,满城都是高呼“万岁”的声音,连维持秩序的兵卒衙役都被其感染,跟着一起欢呼起来。

赵南星等人大惊失色,传国玉玺归国,太祖、成祖都没做成的事,天子却做成了,天子就是真命之主,百姓眼里便是神灵,什么纲常伦理、什么孝道规矩,那都是用来约束凡人的,真命之主说话就是天条!

始皇帝囚母、汉高祖弃父母于敌手、唐太宗弑兄逼父,可有人指摘他们的孝道纲常?指摘的哪个不被贬为腐儒酸士?为何?真命之主于天下有大功,自然超脱凡间的条条框框!

如今不过一个臣子夺情而已,天子说句话,谁还敢反对?人人心里的真命之主、英明帝王说你是腐儒,人人都会把你当腐儒,还能赚得什么名声?

赵南星微微叹了口气,露出一阵苦笑,夺情风波闹得这般大,却被天子轻而易举的化解了。

如今想来,天子是早有准备,这段时间不停退回奏疏,刺激百官跳来跳去,怕是使的引蛇出洞之计,接下来,恐怕就是天子和张居正狂风骤雨般的报复了。

张居正的嘴角挂上了一丝微笑,当今天子当真是奇思众多,竟然想出这般计策来,瞬间逆转了局势。

不过这计策确实只有天子能用,就算有人想到这法子,谁敢干这功高震主的活?

天子是越来越成熟了,恐怕是接到奏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布局,所以毫不犹豫的下旨夺情,放任京师乱成一团,让那些反对新政的势力以为手握伦理纲常的杀器、民心所向,借着夺情之事统统跳了出来,正好一网打尽,还借势刷了一大波声望。

日后天子在百姓士民心中就会与明君英主绑在一起,反对明君英主的,自然就是奸臣恶人!

张居正冲着被锦衣卫领着进宫的钟金哈屯后背瞧了瞧,又是微微一笑,侧了侧身,冲身边的王崇古问道:“王阁老,这传国玉玺?”

“自然是真的传国玉玺!”王崇古知道张居正要问什么,当即斩钉截铁的说道:“首辅,这玉玺就是真的,真的不能再真了!”

这传国玉玺当然是伪造的!

北元灭亡后草原上打得一塌糊涂,文明直接退回蛮荒时代,传国玉玺早就不知道扔哪去了。

钟金哈屯进献的这个所谓的传国玉玺,其实是朱翊钧找了玉匠自己刻的,做戏做全套,连玉玺缺了的那一角都还原了出来,但再怎么像也只是个假货。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天子和俺答背书,说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朱翊钧在东胜卫大胜,之后榆林镇平叛中新军一个千户队就击溃了万余鞑子,军锋之盛,让已是垂垂老矣、早已失了去雄心壮志的俺答彻底倒向了朱翊钧。

俺答老了,手下的儿子将帅、各部首领都是蠢蠢欲动,草原上崇尚力量,俺答想要保住自己一生打下的基业,只能借用大明的威势压摄各部,更别说他还靠着与大明的互市赚得盆满钵满了。

而钟金哈屯则更为依赖朱翊钧,俺答如今都70多岁了,指不定哪天就去了长生天,按照草原的规矩,她没准要嫁给俺答的某个又老又丑的儿子。

但钟金哈屯不想改嫁,她还有野心,想用俺答遗留的力量闯下属于她的基业。

所以她要把自己的儿子不他失礼扶上汗位,这就坏了草原的规矩,让她只能依靠大明的协助。

两人都有求于朱翊钧,自然是全心全意配合他做这场戏,这所谓的“传国玉玺”,自然也就成了真正的天命信物。

如今看来效果极佳,满京师的百姓都为之震动,“万岁”之声不绝于耳,哪怕典礼结束朱翊钧从午门离去,百官入宫参与临时朝会,午门外的百姓还不愿散去,依然在高喊口号,甚至找来鞭炮烟花在午门外燃放,如同过年一般热闹。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朱翊钧很是满意。

张居正夺情,在这个视纲常伦理为天条的时代,怎么说都是自己和张居正理亏,就连于慎行这种忠正之士都极力反对,百姓也多倾向于反对。

所以这些新政的反对势力才会抓住机会跳出来大造舆论,试图用汹汹民意把张居正搞倒搞臭,最好让朱翊钧也沾上无视纲常的脏水。

但朱翊钧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战怎么打他实在太熟悉了。

夺情之事对方手握政治正确的大棒,再怎么斗都是自己吃亏,所以朱翊钧压根没打算在这上面跟他们缠斗,直接另辟蹊径造了一个新的热点。

对付甚嚣尘上的舆论风潮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用一个新的热点掀起一场新的舆论风暴盖过它。

相比于传国玉玺归国、天命真主临朝、大明中兴盛世,一个大臣悖逆纲常算得了什么?再说了,能做成如此大业的,必然是明君良臣,一点私德有亏算得了什么?

过不了多久,全天下的百姓官绅都只会记得传国玉玺归国的大事,什么夺情、什么纲常,统统会消失在舆论的海洋之中。

百官很明显也意识到这点,朝会上再没有人提什么夺情、什么纲常伦理,都是齐声颂贺朱翊钧天命所归、大明盛世空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