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佑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您现在阅读的是《种田养老养娃日常[七零]》74思念的苦中午徐兰和一些人提早……
不过!刚才徐兰的公公说唐启阳去沪市买布?
离谱了,买布要去沪市买!这得多花多少钱。
心思转得快的人心想唐启阳会不会多买一些布回来?自己能不能和他换点?
徐兰直接怼了公公,想也知道会传出自己不敬长辈的话,这样的传话对孩子们将来影响甚微,她不在意。
中午徐兰和一些人提早下工,带晓雯回家做饭,早上二合面馒头蒸得多中午还够吃一餐。
炒的酸豆角也还有,她便去后院摘几个番茄做一大盘番茄炒蛋,热过的二合面馒头夹着番茄炒蛋吃着也不错。
但身边少了重要的人徐兰吃得没滋味,几个孩子也变得安静。
下午去上工,王秋花见到徐兰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晓雯走在后面,停下脚步等徐兰靠近接过她手里的篮子问她:“小兰,晓雯她爸真的去沪市买布?”
“谢嫂子”,徐兰先道谢她帮忙提篮子后微笑回:“是,家里原来做被套和棉衣的布太老旧,都不能用了,她爸想尽办法找人换布票都找不到,只好去沪市买。”
王秋花说:“我家的也差不多,每次拆来洗我都没敢用力洗。”
徐兰和她说:“我家的有几块一洗就烂出几个洞。”
王秋花:“那真没法用了。”
徐兰:“嗯,买点布真是难!”
王秋花感慨:“是啊,我们大队又没有地种棉花”,队里如果种棉花每年能分点,还能自己织点布。
徐兰心说半山村的地是比较少,从三队人口结构上来分析,这十几二十年家家户户生这么多孩子,人口剧增但粮食不增,绝大部的地就只能用来种粮食,保障口粮。
但如果是他们是回到几百年前,以后会好起来,好起来的过程……,他们学的历史早忘记。
如果是平行世界,将来也会变好的吧?
问题是将来是多长时间后的将来?
有时历史典故上的一句话包含着一个人的一生的功名成就。
以后会好,这个以后也可能是上百年时间。
她们前面一个女人插话问徐兰:“小兰,晓雯她爸会多买布料回来吗?”
徐兰回她:“不知道”,唐启阳也只是和知青们打听的消息,谁知道沪市的淮国旧具体是什么情况,能不能买到布,买到多少是个未知数。
前面另一人说:“她怎会知道,唐启阳能不能买到布料还不好说。”
“也是。”
她们继续向前走就见卢小翠和何翠红在路边等着,等她们走近,卢小翠脸上不满和徐兰说:“三弟妹,你上午和爹顶嘴把他气着了,饭都吃不下多少。”
徐兰轻蔑看她说:“你是想说我不孝吧,你还骂过婆婆是老不死的,你没有资格来说我,先管好你自己。”
哦豁,前后听见的人看向卢小翠的眼神充满兴味,之前听说她对公公婆婆很孝顺,这是另有故事?
卢小翠听了徐兰的话脸色大变,她骂婆婆是在背后骂,没想到被她当众揭出来,三弟妹现在是不管不顾,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
“妈”,晓雯睡醒叫妈。
徐兰应:“嗯,醒了。”
晓雯靠着徐兰耳朵小声说“妈,我要尿尿。”
徐兰和她说:“到前面去。”
晓雯应:“好。”
徐兰和卢小翠两人说:“大嫂二嫂,我先走一步”,说着她抱着晓雯越过她们去偏僻的地方让晓雯小解。
卢小翠被徐兰气得差点发抖,何翠红说:“大嫂,走吧”,三弟妹现在完全变了,不像以前一样任她们搓圆揉扁。
王秋花心里爽快,提着篮子越过她们,小兰这两个妯娌嘴会说好话,会做好人,别人在她们手里吃亏也找不着理,私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到红薯种植地,徐兰从王秋花手里拿回篮子,在荒坡边上一个树荫下安顿好小家伙后去地里干活。
晓风几个放学就来接小妹一起去打猪草。
晓风几个能做饭,但徐兰还是早下工回家做饭。
唐启阳离家,她感觉做什么都很没劲,晚上一个人睡觉时更难受,脑子里总想唐启阳现在到哪里?做什么?
徐兰觉得牵挂一个人的感觉真不好受,睡不着她只好强迫自己修练。
随后几天,徐兰上工下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这几天老宅的人也没有再来她面前讨没趣。
徐兰在孩子们面前正常,晚上一个人时对男人的思念如潮水汹涌而来,她以前听人说思念很苦,当时不以为然,现在她品尝到了思念的苦。
唐启阳离家第四天,队里收黄豆,队里收黄豆是整棵拔起来,捆成捆挑到祠堂前的空地上晒。
拔黄豆开始拔时还好,拔一个多小时手会疼,徐兰还好拔一天也没事。
黄豆种得少,一天就全部收完。
第二天收花生,这花生没有施肥结得少,也不够饱满,大家看了失望,还以为今年都丰收呢。
花生也不多,一天也收完,到天黑前,唐启阳没有回来,徐兰颇为失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