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32章 第32章【1 / 2】

阿宝是个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芜县城内有三所书院,皆为私人资办,东湖书院是最好的一所。

东湖书院坐落于城内最北端,这里人烟商铺相对稀少,书院附近多是纸张笔墨,以及各种吃食售卖。

书院每两年招生一次,学生需通过考核方能进入,而考进来之后学费全免。多少学生正是看中这点,挤破头都想进来,却因考核不过而被拒之门外。

陆轻尘便是凭自己本事考进来的。本来他爹的意思是让她在镇上读书,可她考虑到以后如何赚钱的问题,认为镇子比起县城小的多,赚钱机会也就少,便求着她爹送她到县城读书。

陆季秋便到县城打听,听说东湖书院不收学费,便送陆轻尘过来考。

谁成想还就考上了。

不过东湖书院虽说免了学费,杂费却还是要交的。这日,陆轻尘随着她爹来书院报到,先是交了费用,之后领了两套衣服,才找到自己住的斋舍。

每个进书院的学生必须穿着书院统一发放的衣服,每人两套,男子与女子的不一样。男子的衣服一套为交领右衽,一套为圆领襕衫。女子则是两套袄裙,下裳是马面裙,上半身为短袄,一种交领,一种立领对襟。

不管是男子的还是女子的衣衫,袖子一律为窄袖,这是为了书写方便。且衣服颜色统一,均为雨过天青色。

等到第二日陆轻尘被领到博闻堂(学生上课的地方),她才发现男子不仅服饰统一,发型也一样,头发高高挽起,用一根乳白色的发带束着,发带几近及腰,行动起来如流水般飘逸。

女孩子则无要求,梳个平常少女髻即可。陆轻尘前后看了一遭,她们这一批入学的学生一共二十人,而女孩子却仅只有三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墙上挂有孔圣人像,画像上端书联“大成至圣孔子先师”几字,两侧联分别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这会儿在前面讲话的是孟夫子。

孟夫子本名孟敬棠,约莫四十岁上下。他先率众生对着孔夫子画像拜了三拜,才叫学子们入座。

因着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孟夫子并不急于授课,而是要学生们介绍下自己的名姓。

先从靠门这边第一排开始。

一排是四个学生,共五排。

靠门第一排坐着的是一个女孩子,她站起来道:“我叫薛嘉鱼,十三岁了。”女孩声音清甜,说的非常简洁,得到夫子首肯后她便坐下了。

然后便是她身后的一个男孩子,同样很简单的介绍了下自己的名姓及年岁。就这样以蛇形的方式介绍下来,一直到陆轻尘后面的一个女孩子。

陆轻尘坐的位置在第三排靠门第二列,那个女孩站起来大方道:“我叫杨君竹,君子当如竹,今年十三岁。”

孟夫子颔首道:“宁折不屈,岁寒不凋,嗯……好名字!”

接下来便是陆轻尘,她也简单说了下自己的名字和年龄。孟夫子便问:“可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后二字?”

陆轻尘回道:“正是。”

名字是她爹给她取的,她爹很喜欢王维的诗,尤喜《渭城曲》这首,便取了其中“轻尘”二字给她做名。

说到她这个名字,其实还有一说。当年她生下来的时候,小小的一团,陆奶奶见了直摇头,瘦的跟拈皮似的,可咋养活。

再后来她爹为她取名轻尘,陆奶奶便说,这名字挺好的,轻的跟灰尘一样,跟她出生时瘦的一拈皮倒相符。

不管是出于哪一种,陆轻尘都很喜欢这个名字。上辈子她也姓陆,不过不是这个名,而是叫陆衿。

原因与她现世的爹如出一辙,只因老爸喜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便取了“衿”字为她做名。

学生自我介绍仍在继续,很快就到了最后一排第三列的一个少年。

少年起身,作揖道:“学生姓温,年十四,单名一个恂字,取自《论语》恂恂如也一字。”少年正处于变声期,声音嘶哑低沉,有些与众不同,陆轻尘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

孟夫子便问:“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一般的官员在宗庙祭祀、朝廷会见君王时都十分谨慎,生怕说错一句话而不敢多言。相反在地方上,在百姓面前口若悬河,大言不惭。而孔夫子恰恰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温恂又揖道:“回夫子的话,学生认为百姓之口最能体现民情,孔夫子作为官员,需要倾听民众的意见,没必要在民众面前夸夸其谈。而孔夫子在宗庙朝廷则能言善辩,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代百姓而言,但也并非夸大其词,而是有根有据,谨慎谏言。这也正好体现了孔夫子平易近人、谨言慎行的君子品格。以上乃学生个人愚见,还望夫子不吝赐教。”

孟夫子颔首:“你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已经很不错了。”

又问,“可通音律?”

温恂道:“略通一二。”

孟夫子便吩咐门童去琴室拿一把古琴来,而后请温恂上台弹奏。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这个少年人身上,陆轻尘看着温恂自她身边走过,乳白色的发带如流云一样从她面前轻轻划走。这少年的服饰虽与在座者一样,可言行举止中又不难看出,此人出身非同一般,绝非寻常人家养出来的,看着就很清贵。

温恂坐到古琴前,调试好弦,而后不卑不亢弹奏了一首古曲《鹤鸣九皋》。

此曲取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意,琴韵高古,清旷远怡。

在座者虽听不大懂,可这份意境十分优美。一曲终罢,底下响起掌声,温恂起身作了一揖,以示感谢。

而就在这时下面有个男同学起哄道:“好听,可否再来一曲?”

然孟夫子和温恂都没理会这个声音,温恂正要回自己座位上,孟夫子突然又问:“你师承何人?”

温恂蓦地一顿,不明白孟夫子为何问这个。孟夫子见他不言,以为他不愿意说,便要他回座位上去。

他却揖道:“家师姓宋,兴和十九年状元。”

咦?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这个少年身上,既是状元的学生,为何还要来这里读书呢,由状元教不是更好吗?

这个问题学生们自是想不通。

温恂回到座位上后,后面又接了几个,很快就轮到方才要再来一曲的那个学生。学生名叫赵玉骐,年方十五,从浙江湖州转学过来。

孟夫子便道:“方才看你听曲子听得入迷,正好这琴尚未收走,要不刘同学来给大家弹奏一曲?”

赵玉骐忙笑道:“方才是学生唐突了,学生家中姐妹众多,时常听她们弹奏,自己并不善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