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晒晒太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章 风水会不会轮流转
也许有那么一天,鬼剥皮的故事把石桥给闹腾得出了大名,石桥也就成了圣地了,石桥的地里也长萝卜,石桥的泥土也成了生发灵感的泥土。
石桥这还有仙溪河里活蹦乱跳的鱼,还有南丰山上白得像玉的嫩笋,朝圣的人满可以车载斗量。
那样,石桥人也会对这个浪得虚名的作家感激不尽,他不在石桥的未来名垂青史才怪!
所以,这个暂时还只能叫作家的人,在石桥未来的史诗里一定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年深月久,石桥人心目中,他的地位也不会在将军和大人物秘书之下,甚至还要跟那些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比试一下高或者低,这里就不妄下结论了。
说到石桥,先来说仙溪河,不说桥。
这并不是故意要逗你玩儿,这样做不无道理。先有了仙溪河,然后才会有石桥,这是不必争辩的事实。
石桥这样那样的辉煌历史,首先得益于仙溪河。
石桥村的东南面有一座山,石桥人叫它南丰山。仙溪河就是从南丰山的身子下面钻出来的。
这让你觉得有点儿怪吧,大凡河流,或者是由西向东流过来,或者是从北向南流过去,这是因为地势西高东低或南高北低的缘故。
仙溪河就是不一样,它玩了点任性,它就敢不符合常规,它就得从南向北流过来,不是正南正北,却是偏东南的方向来,偏西北的方向流地过去。
这也不必大惊小怪,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古往今来都是这个理。于是,我就省去了不少必须向你叙说清楚的文字,也免得我拉了你到文字游戏里捉迷藏。
石桥有人说,东南面的南丰山是一尊佛,仙溪河就是这尊大佛对着石桥这片小平原尿出来的一泡尿。
这话说得不无道理。
南丰山挡在石桥村的东南方,要是早起,或者在春季里生云生雾,冬季里飘雪成霭的时节,东方升起的太阳从南丰山的肩头上露出脸面,那山果然就成了一尊伟大的弥勒佛,一点也不夸张。
这应合了紫气东来的景致,铁定是佛祖在这个地方显灵。所以说这是个风水宝地,是天生的福地,用不着做什么争论。
仙溪河果然是从弥勒佛的身体底下流过来,再绕着弥勒佛的大腿流过去的。
仙溪河流到石桥村以前,在弥勒佛的后背下足了功夫,积攒了一股力气,像一条长龙,一旦冲到石桥村眼前,看到了石桥村的坦荡平畴,开始时滚滚涌来,势不可挡,那架势就像要把整个石桥的原野纳入胸怀,一把抱紧不放。
不过,这龙仙在弥勒佛面前就不敢造次,来到了石桥人面前,学着弥勒佛的和气,把本来想滔滔不绝的演说变成源源不断的轻言细语,波澜不惊,如泣如诉。
这样的风水,整个一个天生福地,石桥这地方不丰衣足食,不人杰地灵才怪呢!
给你讲了这么多,并不都是一些废话。正是因为石桥这地方是一个富庶之地,正是因为南丰山是石桥人历史上由来已久的祖坟安葬之所,剥鬼皮的人才会得到一个好的去处。
也就是说,他们,那些剥鬼皮的下三滥们,在这地方有活儿可以干。
不然的话,你以为真到荒山野地,随便挖个坑,就能够找到什么金银财宝?那不是人人都可以干这个勾当,剥鬼皮这个行当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那样的话,我跟你讲剥鬼皮的故事,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也不肯浪费时间来听我念什么丝瓜经,说不定还得咒骂我故弄玄虚呢。
南丰山的福地在弥勒佛的大肚子上,这里是石桥几大家族的祖山所在地。说是祖山,是为了好听一些,听起来文雅一些。
我们向来崇尚文雅,不少人以文雅自豪,自诩,或者自傲,好像只要给自己安了个雅士的名号,就算是干了什么坏事,也还可以冠冕堂皇地做人,雅好像就成了一块遮羞布。
这样说来,雅士未必就是好人,而好人未必就非要得到一个雅士的名号来装饰自己。
说是祖山其实就是埋葬着这几大家族先人遗骨的坟地。
拿石桥人的话来说,那些安葬在弥勒佛肚子里的先人们,去见祖宗时就一跤摔倒在了弥勒佛的肚子里,当然是葬了福地,必然造福子孙。
这样的一块福地,在石桥这地界必定是寸土寸金,成了几大家族和财团必争之地。从古至今,在弥勒佛的肚皮上,上演过许多次行武行,生发过许多次宗族间的打斗,各方势力曾经暗暗较劲,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虽然是福地,随意下葬也会得到弥勒佛的庇佑,为了得到大富大贵,各家族的富裕人家,在安葬逝者时还是得请风水先生做一番讲究,图的是盘踞龙脉,独占鳌头。
这样一来,一个家族内部,为了一个逝者的安身之所,也少不了发生内争内斗,分不清个厚此薄彼,谁都只想着自己的小家族占得先机。
于是,石桥本地的风水先生是不敢上南丰山弥勒佛的大肚皮上看风水的,那必定会要生出来许多的是是非非,自己逃脱不了干系不说,必定会给子孙埋下祸根。
一个人在生不能够给自己谋得荣华富贵,没有给后人留下滚滚财富,倒没有什么太大的过错,就算后人不肯承认你的恩德,也不会在你开挂了若干年以后,把你从泥巴里挖出来开批判会。
但是,要是你只图一时痛快,给后人埋下什么定时炸弹的话,那你就不要怪子子孙孙不肯认祖归宗了。
因为这样的原因,石桥给了一个叫罗锅斋公的风水匠多出来一些发财致富的机会。
罗锅斋公紧跟着烂头,第二个走进了你的视野,他当然得在这个故事里活跃一番。
罗锅斋公不像烂头,走路做事不能够风风火火,更不敢毛燥。
罗锅斋公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头生下来就是一饼罗锅,在这里一时半会的还真不容易考证。就说是已经考证了,那也不过是胡说八道。
你想想,这么年深月久的事情了,本来就只是一些野史里摘取下来的,没有史志里的盘根究底,谁敢拍着胸脯说不掺乎自己的一厢情愿,那只能够是鼓大牛眼睛说瞎话。
我在这里只想给你讲剥鬼皮的故事,不是给你展示石桥村或者金盆山的官方历史,也不想承担那么多的责任。
你如果真想看石桥村和金盆山真实的历史画卷,那只好到他们的官方历史博物馆去查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