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抟土烧砖在德州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当地也是砖窑众多。但这些砖窑多属官府所建、所管,专为官方烧制砖瓦。能成为烧制修筑皇宫、皇陵乃至长城“贡砖”的窑厂并不多见,而德州窑上村则是其中之一。
相传当年窑上村曾建有七十二连窑,明史载有“建故宫有德州窑制砖”,在古长城上也曾发现“德州窑制”青砖。成砖有的重达七八十斤,历经数百年仍旧坚固完好,生产质量之高、制作技术之精湛由此可见。据说现而今若是能淘到一块,也可谓是价值连城了。
而这烧制“贡砖”的砖坯则更有讲究,要求选取黄河淤积的“莲花土”,这种土是由于黄河的多次冲击而形成的,其土质细腻、沙黏适宜、富含铁质。而这黄泥村则有着黄河故道那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传当年,村里的壮劳力都会被官府安排服役,十年八载见不得亲人一面也是司空见惯。他们没日没夜的取土、筛土、翻土、醒土,澄泥还性、醒泥夯泥。只有这样处理过的砖泥经过烧制,才会变得敲之有声、断之无孔、不碱不蚀、茁实坚硬。
今日天气不错,师父一早就专程去了黄泥村。
车子到了村口后,师父下车朝村里望去,只见满眼都是黄澄澄的房子。别误会,建房子的材料并不是像故宫用了什么琉璃瓦才显得熠熠生辉,而是因为眼前的房子全部都用了货真价实的“贡砖泥”。
而今眼下,村子里大多是泥匠的后裔,用泥盖出的房子比那砖头垒的都要坚固。所以,远远望去,满村里便是泥院、泥房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时,我的师弟龙善通也从车里挤了下来:“师父,人太多了,挤不出来!呦,这的房子怎么全是泥做的呀。”
“所以才叫黄泥村嘛!”师父笑道。
说话间,师徒二人走进了村子。村子形制较为简单,中间一条不算宽的东西向土路,两边则是一排排的民房。
“走啊!”师父招呼着龙善通。
“师父,这地有点粘脚啊”只见龙善通抬着一条腿,用木棍捅着鞋底上的泥。
师父看了也抬脚看去,鞋底上也是一层厚厚的黄泥:“农村的土路,这不是正常嘛。”
“好像不太正常。师父你看,按道理说这么好的天气,地上又无积水,土路应该干的暴土才对。可这地看上去是干的,可踩上去却是粘的。”
龙善通这么一说,师父也觉得似乎有点异于平常。但又觉得无关紧要,便没再多想。
两人说着走到了一家农户前,见里面有个四十几岁的女人正在喂鸡,师父便敲门走了进去。
“大姐,忙着呢。”师父笑呵呵的说道。
见有人来了,女人赶忙放下手里的大瓢,用围裙擦着手。
她热情地问着:“你好,有事吗?”
“打扰您一下,我们是从县里来的。想问问咱们黄泥村,是不是住着一个叫孙蛤蟆的人?”
谁知女人听到孙蛤蟆的名字,脸上变颜变色:“不,不认识。俺是外村嫁过来的,对村里的人不咋熟。你们还是去问问别人家吧。”
“大姐,您住这不止一两年了吧。就算不是本村人,这乡里乡亲的咋还能不认识。这未免。。。”
龙善通话没说完,师父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
“大姐,麻烦你了。既然不认识,我们去别人家再问问。”
说着师父带着龙善通转身朝着院门走去,临出院门时,师父望了一眼那女人喂养的鸡。师父想开口对她说什么,但想想,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他们二人刚走出院子,只听得那女人一下关上了院门。
她在院里小声说着:“真倒霉,一大早就这么晦气。”
龙善通看看师父,师父耸耸肩,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