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檀迦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譬如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曾命沙门、道士对讲宫中。
道士姜斌便说:“依《开天经》所言,老子于周定王三年生,年八十五岁时西入化胡,以佛陀为侍者。”
沙门昙谟最反驳说:“佛陀生于昭王二六年,入灭于穆王五二年。自入灭之后至于定王三年,已有三四五年之久。姜斌不详史实,而胡说什么老子化胡,不是荒谬绝伦吗?”
孝明帝令群臣详定此事真伪,太尉萧综等人说:“《开天经》是道教伪造,欺世惑众,当流放姜斌,废止开天伪经。”孝明帝于是采纳其建议,流放姜斌于马邑。
再如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诏百官僧道会于百福殿,议《老子化胡经》的真伪。
沙门法明排众而出说:“此经既无翻译朝代,不是伪经是什么!”
道士愕然,无人能应。
高宗遂令搜集伪经,尽数焚毁。
然而,《化胡经》早已广传民间,实难一举烧尽。
自《老子化胡经》一出,道教以此事攻击佛教,凡有道观,必画老子化胡成佛之相,佛教亦于诸寺画老子之形,予以丑化。
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元705年),下诏说:“如闻道观皆画化胡成佛之相,诸寺亦画老君之形。两教尊容互有毁辱,深为不然,自今并须毁除。其化胡经屡朝禁断,今后有留此伪经,及诸记录有言化胡者,并与消除,违者准敕科罪。”
此令一下,《老子化胡经》逐渐绝迹,化胡之争才日见消停下来。
那时,佛教已与中国文化结成一体,除了道士之外,很少有人认为佛教是夷狄之教了。
“老子化胡”是华夏佛教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虽然最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废除了,但在佛教发展史上,《老子化胡经》确实给佛教带来极大危害,有多次佛教法难皆与此事的争论有关。
如今四宗会讲,重新拿出“老子化胡”这个议题,还是嘉靖帝亲自拟定的,对于佛教来说,显然会想到这是嘉靖帝在位末年发动“灭佛”的征兆,想要绝地反击。
而岐惠王想要夺得江山正统,不仅要谋害世子和裕王,也需要师出有名,若能靠佛教驳倒道教,便可重创嘉靖数十年玄修的正当性,使圣德受到极大损害,这将是对嘉靖帝位的一次强有力冲击。
佛教和岐惠王各取所需,臭味相投,便绑定在一处了。
而事实上,《老子化胡经》确实是证伪的,道教先天就不占优势,辩论这个题目,简直是漏洞百出。
就算于可远深知历史轨迹,以这个题目获胜,也没有半点头绪。
于可远的思绪也很乱。
他想到全真教与佛教斗争的那次,全真教不仅武力打击,甚至再次祭出心理战术的大旗,那已经是行政命令废除《老子化胡》之后,他们又找到《老子化胡》和《老子八十一化图》,宣称是老子创立了佛教,甚至老子及其弟子尹喜就是佛陀。
后来佛教徒想到当时的中原霸主蒙古人。
双方在首都拉哈和林的万安阁进行一次辩论。
辩论开始,福裕便发难了,说:《老子化胡经》说老子生于五运之前,也就是天地之先,可是根据《史记》,老子和孔子都出生在周代衰落之后。甚至他举出了一首唐诗,这首诗也说老子生于战国时期。最后他反问:如果老子是大贤,应该辅佐国君安定百姓,可为什么他放弃中原的混乱不管,反而跑到西方去了呢?
道教无言可辩。
这次辩论对全真教发展是一次重大打击,掌门人李志常从此信心全无,第二年便去世了。
后来的每次佛道之辩,只要涉及《老子化胡》,道教皆是惨败。
于可远自忖没有这个本事能帮助道教取得胜利,他深吸口气,走到冯保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
“回禀公公,倘若是别的议题,可远或许能尽力一试,但‘老子化胡’对道教而言是无胜之辩,公公若要求胜,可远无计可施。”
冯保仍然笑着,“不求胜,但也不能败,你可能做到?”
于可远顿了一下。
冯保目光望向远处的俞咨皋,对于可远道:“怎么,你妹妹没有跟来吗?娘娘刚才还念叨着,要让翠云和碧萝带阿福过去叙叙话呢。”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于可远只能忍下怒火应道:“我尽力一试便是。”
俞咨皋也从人群里走了出来,“闲暇时我也读了不少关于佛道的书,公公,可否算上我一个?”
冯保轻笑两声,“真没想到,俞大人不仅仗打得好,还情根深种啊,你应该知道,这场辩论输掉的后果是什么。”
俞咨皋面不改色道:“知道。”
“好!”
冯保拍了拍手掌,“就凭这个,咱家敬佩你是个汉子,若真能平了这场辩论,无论在王妃还是裕王面前,你们心中所念所想,咱家都要为你们进言一番!”
于可远和俞咨皋双眼都是一亮,回礼道:“多谢公公体恤。”
“好了,明日辩讲就要开始,你们准备准备吧,咱家就不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