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043章 壁画【1 / 1】

农历九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借来张依依的钥匙串,用一根钥匙刮去圆环表面的铜绿,发现它里面刻着极为复杂的纹路。

“这是什么?”张依依凑了过来,反复看了几下,问道。

“像是一个铺首。”

我边刮边为她解释:“咱们前几天去故宫,那里大门上是不是都有门环,被嵌在一个个兽口中,古代大门上的这种物件就叫铺首衔环,用来辟邪的。

这个并没有被叼在兽首上,但圆环本身被雕刻了许多纹样,你来看,这些纹路像不像蛇皮鳞甲?

在上古时代,每个部落都有各自信奉的图腾,那时候的人视图腾为守护神,他们把这些图腾样式画在他们能想到的任何一个地方,包括身体上,所以我猜测这是在铺首衔环理念未成形之前的门环。”

“门环?那这个门也太大了吧,谁能打开它?如果是个门,那它为什么被平铺在地上?”

我摇摇头,说我也搞不清楚。

我使劲地敲了一敲,石板门相当厚,又握着圆环拉了几下,纹丝未动。

抬头看着那一点如星光的灯火,脑中不断地思索,从一开始我就发现这点光亮了,可一直都没在意,那盏长明灯被悬挂得那么高,到底在照射什么呢?

现在正是发散思维的时候,我不敢放弃任何一个想法,我拉着张依依往那光亮处走去,等走到它正下方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竟然也有一处空白地。

只不过比刚才那里小了许多,正常地面之上每隔半米就有一个黑洞,非常整齐规律,而这处刚好占了一个黑洞的位置,地面上铺满了荧光水虱。

我扒拉走水虱,一个车轮大小的石板便呈现出来,这块石板非常整齐地镶嵌在地面上,和整个湖底连为一体,上面有一处不规律地凹陷。

“妈的,这也太巧了吧。”

这凹陷我再熟悉不过了,正是在黑喇嘛密室里那块黑玉砚台中形状。

我立即从兜里掏出那个羊脂玉佩,当时为了保险,我单单把它放在身上,而其余的装备全部都随着驼马牺牲了。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密室逃脱,参与者只有收集到所有线索才能逃出生天,其中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运气。

我亲吻了一下玉佩,暗暗庆幸自己虽然智慧不足但运气有余,然后把它按在地上的凹陷处,静静等着机关发动。

可等了好长时间,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张依依说该不是机关坏了吧?或者不是这块玉佩呢。

我眉毛都快拧成一个球了,说道:“不清楚,但我猜这应该是一个重力锁。每种物体的元素质量都不同,这个形状的东西好做,但同体积的不同物质重量也不同,如果真的不是这块玉佩,那就麻烦了。”

那个泥沙瀑布已经断流了,整个空间寂静无比,正在我暗暗焦急的时候,忽然听到‘咔’的一声。

好像钟表的指针跳了一格。

紧接着‘咔咔’的转动声从地下传来,地面也颤动起来。

我俩搀扶着站稳身体,然后就看到身后百米外那个带铜环的石板缓缓升起……

“咔。”

石板已经完全侧立起来,我们离得这么远,却仍然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震撼。

其规模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把玉佩抠了下来,拉着她跑了回去,发现巨门之下是一个漆黑的通道。

一阵阴风从通道里传了出来,有空气流动,说明下面不是死路。

我蹲下身子用验钞小电棒往里面照了照,一条青砖阶梯直通向下。

光亮有限,三四米深的地方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可这是我发动全部人品找到的一条路,说什么都要试试。

我心里感叹,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形成塔里木盆地,千百万年的沙化作用造就了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漠,我们这一大队人马在沙漠里渺小得根本不值一提。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浩瀚的沙海之下,能够留存着如此奇迹之境?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任谁说出来我都不会相信的。

为了照明,我和张依依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把荧光水虱成堆成堆地推到通道里,这些水生小虫子均匀地铺落,弄出了一条银光阶梯。

我俩一人扛着用衣服包裹的一袋虫子开始了铺路工程,前面二十多米的距离都被水虱照得透亮,可再往下仍然是深不见底的阶梯。

下到四十多米后,水虱就都用光了,这时只能借用验钞电棒的微弱紫光前行。

走了几步,张依依忽然惊叫一声,吓得我也一颤。

“前面的墙上有人。”

她吓得闭起眼睛蹲在地上。

我心里也一阵惊悚,关掉电棒蹲在地上以防被偷袭,如果不出意外,我们两个可能就是这里几千年来唯一的访客,怎么还会有其他人?

蹲了一会儿,周围一点动静都没有。

我重新打开验钞手电,往墙上照了过去,一张大脸正怒目圆睁地看着我们。

我心脏停跳一下,定了定神,便看出来只是一幅壁画,但画风极度写实。

在这种环境里,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像贴在墙上,确实怪吓人的。

我告诉张依依没事,她这才站了起来。

越是深入地下,周围墙上的壁画越来越密集,像巴黎圣母院的穹顶。

我越看越觉得奇怪,这些壁画似乎是叙事的,便拉着张依依停了下来。

壁画极度精细,和现代的工笔画都有得一拼,那些或红或绿的线条在紫色的光亮照射下显得很是诡异。

她道:“这不像是中国古代的画风呀?画的什么你能看出来么?”

我点点头,从绘制技法和特点,我敢十分肯定的说,这就是在公元初流行于印度最西北地区的希腊式佛教美术风格,也被称为犍陀罗风格。

由于这种画风在当时也是昙花一现,现存的画作十分稀少,只在丹丹乌里克遗址有两幅出土,而且画的都是佛像。

所以当代研究者都以为这是一种西传的佛教美术。

这种犍陀罗画风十分特别,只看了一眼就能让人记上一辈子,我在一个纪录片里看到过。

但奇怪的是,眼前这些画里,没有一丝佛教内容的影子,反而像是记录一幕庞大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