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瞎编的豆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天后,在平阳县的小军工厂里,段铮、程鑫两人见到了黄一石。不知道为什么,黄一石对程鑫不冷不热,独对段铮十分投缘,聊得不亦乐乎。
段铮借机提出,“黄先生既然喜欢制造之术,何不去睦州。那里各类门的工匠都有,各种制造材料齐全。而且我们在睦州有千军万马,黄先生在那里可以安心钻研,不受流寇的惊扰。”
程鑫接着说道:“没错,我们沈庄主也和刘道长商定了,今后你们制造的军火,我们归隐山庄将全部买下。只是平阳县和我们山庄距离不短,今后运输时,若是半路被人劫走,那损失可就大了。”
刘生发也在旁边劝道:“黄兄,这些年来你不曾出去走走看看。既然归隐山庆诚心邀请,我看我们就搬去睦州吧。听说睦州山清水秀,风光极好。”
听三人这么一说,黄一石心动了起来,便答应搬去睦州,另建军工厂。
段铮闻言大喜,从怀中掏出一张图来,说道:“除了请黄先生帮忙打造亿人敌,还想让先生帮忙打造这个东西。”
黄一石拿过图来仔细端详。这正是段铮离京之时,师傅何世光交给他的自生火铳的构造图。
“咦,这种火枪的构造和火绳枪大不相同,很有趣啊。”
段铮心想这何止是有趣,要是能研制成功,简直就是恐怖,但嘴上却顺着说道:“是啊,这张图的构思十分有趣。只可惜我在睦州造出的实物效果却一般。
士兵们使用后,觉得扳机太硬了,有些力气小的根本扣动不了扳机,而且这个准度也不如火绳枪。我相信,天下只有黄先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黄一石本来就是喜欢制造一些新奇之物,看到这构造图后更是心痒痒,便说道:“好,我研究研究,到了睦州后再改良一下,看看威力如何,能不能替换火绳枪。”
就这样,段铮、程鑫两人在平阳县待了三天后,便和黄一石、刘生发等人一起回到睦州。
路上,黄一石特意拉了一个大木柜过去。
段铮十分好奇,问道:“黄先生,这东西如此奇特,叫什么?”
黄一石说道:“我闲来无事,研制着玩的。这个叫手机。”
“手机?”
“没错。”
……
崇祯十一年,京师皇宫的垂拱殿中,只有朱由检的声音在回荡。
“说啊,你们说啊!现在该如何是好?”
殿中众臣人人缄口不语。
崇祯帝一遍又一遍地质问,大臣们一个又一个地沉默。朱由检愤怒地让太监把大臣们全赶出去,只剩下他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中。
最近,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两件事,让这位大夏皇帝彻底凉了心。
第一件事是议和事泄。
在松锦大败之后,兵部尚书陈新甲深知内外两线作战将耗尽国力,大夏朝廷迟早必亡,便向朱由检建议,和大清的皇太极议和,以集中力量平定内乱。
议和这件事,朱由检一直是嘴上说不,但心里想。
犹豫不决、死要面子也是崇祯皇帝性格缺陷之一。
为了慎重考虑,朱由检征求了大学士谢升的意见。
谢升说道:“如果皇太极那边还愿意议和,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朱由检听了,这才终于下了决心,让陈新甲去和大清联系,商量议和的事,但是又特意叮嘱陈新甲,必须秘密行事,不要泄露消息。
议和之事为什么要保密呢?
因为朱由检怕当朝的言官口诛笔伐。
在崇祯时期,主张议和的主要是兵部和户部尚书、边境的督师、巡抚等,理由是背腹受敌,国力不能承受。
反对议和的主要是言官,理由是有辱国体,丢祖宗的脸。
是要脸还是命?这是个选择题还是要命题?
也许,永远有一些人从不提出可行的建议,从不干实事,从不考虑实际情况,总是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指责别人。
兵部尚书陈新甲真的还把议和之事谈成了。
皇太极答应了议和,但条件有三。
一是开放互市,允许两国民间在边境自由贸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