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上将邢道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朝廷要推行“摊丁入亩”加“士绅一体纳粮”的消息传到南方的时候,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一片哗然,南方的士绅官僚们议论纷纷,
“李子明疯了?他这是把自己当闯贼了?!”
“皇上怎么由着李子明乱来?”
“李子明带着十几万兵马进京,怕是皇上说不上话了!”
“魏国公,他李子明不过是个武夫,不过是蹭着局势才得到了辽国公的名号,您可是正儿八经的国公爷,如今李子明疯了,想要乱我大明,您不能不坐视不理呀!”
说话的是保国公朱国弼,这家伙在历史上因为娶了寇白门而闻名,嗯,朱国弼迎娶寇白门的时候,动用了士兵和大笔银子,给寇白门举办了一场超级盛大的婚礼。
当然历史上朱国弼后来被清廷扣押之后又想着把包括寇白门在内的一众妾室都卖了凑赎身费,最终还是寇白门凭借在秦淮河的人脉给朱国弼凑足了赎身费,可见一个男人愿意为一个女人办盛大婚礼并不意味着这个男人深爱这个女人。
扯远了,此时魏国公徐弘基一脸凝重地看着包括朱国弼在内的一群官员在他府中哭丧式的嚎叫,这群人都是在南京跺跺脚就能震动一方的大人物:
有保国公朱国弼,忻城伯赵之龙,诚意伯刘孔昭,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以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甚至已经退休在家,李子明的举荐人张国维也来了。
张国维干了一段时间的兵部尚书,知道大明军队从威震天下的无敌军队到现在全成了臭鱼烂虾的原因就是财政糜烂,但他觉得李子明搞得太激进了,这么激进的做派一定会出大事的。
因此,当徐弘基问张国维,“辽国公当年是张老先生您举荐的,您觉得李子明的这些新政能行吗?”
张国维摇摇头,说道,“辽国公太心急了,我知道朝廷急于筹集钱粮应付闯贼和献贼,但如今江南的民变刚刚压下去,按辽国公那样搞的话,士绅们起来作乱就严重了。”
赵之龙说道,“张老先生此言差矣,我看李子明那厮分明是要把持朝政,架空圣上,我等勋贵世代蒙大明国恩,岂能容忍此等小人作乱!”
张国维不满地说道,“忻城伯不要乱说,辽国公手上有十几万大军,真有不臣之心的话怎么会入关收复京城?而且哪有人想作乱却先把士绅得罪光的?”
徐弘基对两人的对话不置可否,他说道,“对了,史阁部是什么态度?”
徐弘基口中的史阁部就是大名鼎鼎的史可法,现在任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人刚正不阿,在南京威望颇高,他在听闻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曾经组织军队北上勤王,但还没到北京就丢了,后来又听说李子明带着辽兵收复了北京,便将大军撤了回去。
马士英摇摇头,说道,“史阁部认为朝廷既然做出决议,作为臣子可以上疏建言,但在朝廷做出新的决定之前,臣子不应该违反朝廷的决议。”
高弘图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南方暗流涌动,若是朝廷不及时阻止李子明的倒行逆施,怕是有不忍之事啊。”
徐弘基的脸色变幻不定,对于李子明推行的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他自然是反对的,江南勋贵以魏国公为首,徐家的田地是江南最多的那一批人之一,一旦朝廷真的决定推行这个财政新政,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徐家。
但是徐弘基又清楚,李子明与张居正这种文官式的权臣不同,李子明手下有一支强悍的军队,不仅是陆军,海军同样强大,要是李子明决定鱼死网破的话,江南是绝对顶不住李子明的攻势的。
想到这,徐弘基说道,“那我们联名向朝廷上奏章,向朝廷说明情况,如果朝廷能正视我们的奏章最好,如果不行的话到时再看看该怎么办吧。”
众人见徐弘基现在不想变态,便知道在这里继续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便纷纷拱手告辞后离开。
等到众人散了之后,徐弘基召来自己的儿子徐文爵,问道,“左良玉还有刘泽清及刘良佐这些丘八怎么说?”
没错,徐弘基没有表态是因为她得探听一众军头们的意见:
虽然放在过去,这些丘八腆着脸送大礼都不一定能得到魏国公一个正眼,但眼下已非太平盛世,一众军头们自然就有了资本待价而沽。
徐文爵说道,“刘泽清和刘良佐这两人都同意听从南京朝廷调遣,左良玉态度暧昧,在左良玉那里的侯恂说左良玉声称他只忠于大明。”
“狗丘八!”徐弘基骂了一句,说道,“黄得功呢?他不是说他最忠诚于先帝吗?你派人和黄得功说,李子明架空皇上,他这个大忠臣一点反应没有似乎说不过去吧?”
“黄得功对左良玉意见很大,他说左良玉占据武昌,俨然湖广一霸,他必须看着左良玉。”
说到这,徐文爵犹豫了一阵,小心翼翼地说道,“父亲,咱们徐家真要和朝廷作对?”
徐弘基骂道,“什么叫做和朝廷作对?这顶天了叫做清君侧,而且这事的主导者怎么能是我们徐家,你是不是傻?话说永王和定王不是到江南了吗?对了,还有潞王和福王,总之,大义在我们这一边,我们需要做的,是顺势而为!”
徐文爵仍然有些紧张,他说道,“可是不管怎么说,新政毕竟是以陛下的名义发布的,咱们就算有宗室撑着,在百姓看来不还是造反吗?”
“愚不可及!”徐弘基骂到,“你的脑袋在秦淮河玩没了吗?这天下什么时候轮到愚民百姓说话了?他们的看法又不重要,重要的是士绅的看法,对了,你再去联系侯恂,让他发动一下那些书呆子,务必让我们的行动变得师出有名。”
徐文爵领命而去,徐弘基抄起手中的大明日报,看了一阵之后,他感叹道,“板荡见忠臣,日久见人心,像李子明这样的真忠臣,真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