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39章 教师班底【2 / 2】

蟹小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从来没想过,招人都成了问题。

景澈闪烁着明亮的眼睛,“我那有人啊,我已经派人回去,从平遥城和津门各招二十人,要年轻有功名的,人很快就能过来。 ”

姜宁瞬间想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个词,没想到,有朝一日学生也需要支援─━ _ ─━

姜宁眸子一亮,对啊,可以招一批读书人。

她激动地拍着景澈的大腿,“哈哈,你真聪明,就要年轻有功名的。”

读书人本身就识字,学习能力强,培养好了,可以直接当官。

姜宁当即动笔写告示:

“官府开算学课,招秀才以上功名之人,要求三十岁以下,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

此条消息一出,陪都再次轰动。

有多少人,穷其一生止步秀才功名再难寸进,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们秀才也能发光发热。

陪都的百姓,家里有符和条件的读书人纷纷报名,还有不少人赶紧给远方的亲戚写信。

“快来陪都吧,这里不仅粮食大丰收,商业繁华,读书也容易,秀才就能当官。”

这条消息声名远播,甚至传到了南边,闻风而来的秀才举人之家数不胜数。

连姜宁都没想到,她的一条告示,为封地招揽了无数人才。

这些人将会成为她普及义务教育,普及算学的教师班底。

姜宁准备仿造现代的学校,在这里建立一个教育部,暂时开设的十几个算学班算是义务教育的雏形。

她凭借记忆,写下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考试评价体系,以后授予官职与否,就看大家的考试成绩了。

景澈看着姜宁笔下的考试制度,惊奇道:

“听说过科举,武举,没想到宁儿还创建个算举,哈哈,这个提议好!”

千百年来,朝廷的大人们都是靠学习四书五经参加科举,像康老那样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导致户部算次帐,几十人要忙上几个月才能算明白,简直就是人员浪费。

景澈在想此条令推行的可行性,他甚至想的更远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以后多开设几门课,选拔各项人才,就能避免选出书呆子官员。”

以后每一个官员都被安置在自己擅长的官位上,避免千篇一律。

非让读四书五经的人去算账、去建桥,那不是扯蛋吗?

姜宁给了景澈一个大大的拥抱,“咱们想法不谋而合,这正是我的想法!”

没想到景澈一个古代人竟能想的如此深远,勇于变革,真是天生的帝王。

她甚至在想,以后这个世界会不会大变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不如做,于是,姜宁开始编写教材,以后各班的课程必须统一才行。

姜宁这边办教育正来劲,朝廷终于来人了。

月余间眨眼即逝,大梁使臣身负皇命再度出使。

他们走在繁华的街市,仿佛来到了曾经的故都,不过月余,陪都已经大变样,彻底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街市上的百姓,洋溢着笑脸,露出安居乐业,吃饱穿暖的喜悦。

使臣不由感慨:“常山王文能治邦安天下,武能骑马定乾坤啊。”

哎,这让朝廷如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