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六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姜恬很快就拿着辣条的成品开大会了。
管理层全都尝一口,发现这味道浓郁得让人上瘾。
“这个味儿,还真是厉害,满屋子好像都是这个味道!”
“还真是以前没吃过的味道!”
姜恬对于辣条的口味是很有信心的。
而且因为原材料价格低廉,生产便捷,最后的售价肯定也不会高。
和辣豆干相比,很有竞争潜力。
姜恬知道辣条没什么营养,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应该也不至于拿辣条补。
经过品尝以后,辣条的生产就开始了。
而且这次姜恬特意去申请了配方专利。
时代在变化,对于个人权益的问题姜恬越发的重视。
所有和香林坊相似的商标和图形姜恬也都注册个遍,就是防止出现山寨货。
第一批辣条生产完以后,先火速运送到了邻省。
他们的策略是,第一批,赠吃。
所有来进货薯片的批发商,全都附赠十包辣条,不图别的,就为了推广。
批发商看有新品赠送,自然不要白不要。
自己吃了好,拿到零售点卖得也快,这样的产品自然也是他们批发的目标。
辣条在邻省很快就推广开来,邱俊彦那边很快就发了传真过来,第一周的订货情况有了反馈。
姜恬看着数字是一点一点的攀升的,而且其他的产品维持稳定,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不过邻省是推广了,当地还没有开始售卖,更不用说试吃了。
“设备不够用了吗?”姜恬忽然犯了难。
之前她都是租用郭玉林的设备,海光集团原来的厂房和设备很多都是换过的,她用得也还算顺手。
只是又是火腿肠,又是薯片,现在又推出了辣条,品类越来越多,对机器的利用也开始捉襟见肘了。
“继续找代工厂吧。”姜恬说道:“省城的工厂如果饱和了,那就往县里找。”
之前薯片的代工厂已经消耗了不少省内代工厂的产能了,现在省内的食品厂基本上已经利用得差不多,只能继续向下兼容了。
刘长河在县里还是挺有面子的,这事就得他去办。
再加上现在县里振兴经济,如果姜恬能有固定的代工分派下去,绝对能养活县里一大堆的小型厂子了。
刘长河这边东奔西走,关于香林坊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县城就那么大,最后消息传到张志江那,张志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
现在县里产能大于销售,毕竟都是没什么名气的厂子,再加上县里人口正在慢慢向外流失,生产出来的东西供大于求。
如果姜恬愿意在他们县里找代工厂,那对县里来说也是好事。
然而僧多肉少,姜恬找代工厂的消息也不是光在县里传。
其他的外县得了消息,也希望自己能分一杯羹。
一时间不少厂家都找来了,希望能有个合作的机会。
姜恬哭笑不得,倒是没想到香林坊如今已经这么举足轻重了。
张志江的电话打过来,希望姜恬能多给县里点机会,好歹也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造福是不是也得想着点父老乡亲?
这点姜恬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光从地理位置考虑,县里的位置也方便运输。
张志江满意地挂了电话,之后赶紧联系。
能做代工厂的也就三家,这让张志江诧异。
“怎么才三家?”张志江看着三家的名字。
“县里厂子关了的不少,现在能统计上来的就这几家了。”
办事的人现在也是没办法,哪怕就是把关了厂子的人找出来,重新投入生产也需要时间。
况且香林坊选择代工厂应该也是有标准的,本身就是小作坊,实在不占优势。
张志江发愁,县里的经济实在是不好……
各种扶持手段也都用了,可就是不见成效。
以前不接受大老板的跟风投资,就是为了保护当地的商人。
可现在当地商人赚不到钱,最后的出路也只能是关门大吉。
思来想去,张志江下了班以后,去省城找了一趟姜恬。
姜恬收到电话的时候,知道张志江要来,就让张志江来家里。
既然是选择下班以后来,就说明张志江想要低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