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寂城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大黄起来晚了,老人已经开始准备中午饭了,大黄心不在焉的吃完了碗里的剩饭,心里还在想着昨晚发生的事。
下午时,老人推着小推车又去了小树林,而大黄则留在了家里,之前小主人不说话还好,现在知道小主人并没有离开,反而有种思念的感觉。
以前的那个家已经成为过去式,但小主人依旧还是小主人。
昨天丧礼结束了,今天只剩下收拾残局了。大黄出门的时候,外边原本一地的烟头和鞭炮的炮衣已经被清理干净,门上挂着的白色挂饰也都摘掉了。
猛地看上去跟平时没什么区别,只有在边边角角里还残留着一些鞭炮的炮衣,证明曾经发生过的事。
大黄毕竟是一条狗,哪有那么多的心思,村中的几声狗叫,立马把大黄思念的心情打乱了。
于是大黄就出了家门,不过大黄并不是从大门出去的,老人知道大黄刨了狗洞,所以并没有留门。
大黄是从狗洞那里绕到大门外的,在大门口到处嗅了嗅后,便朝着村中走去。
今天狗群并没有去小树林,声音传来的方向,在村子的另一边,而那一边是靠近铁路的方向。
铁路的火车经过的声音在顺风的时候,听的非常的清晰,但在平时就听的不是很真切了,当然这是对于狗来说,人的话就彻底听不到了。
大黄过去的时候,狗群正在一个大水坑边玩耍,狗群中敢下水的只有三四条,其他的要么没下过水,要么讨厌水,总之总有各种的理由。
大黄看到有三条家狗在水坑里玩的欢脱,便也兴奋的跳了下去,和那几只狗在水中嬉戏了起来。
狗群在岸上有点躁动,有些狗已经开始尝试在浅水区踩水了。
但大部分的狗,下水后又赶紧窜了上来,狗中也有怂货,它们面对来敌可能不惧,但对于下水则连尝试都不敢。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狗群集体看向发出声音的方向,原来是一辆火车正在似缓实快的驶来。
由于视角的原因,大黄只能看到铁路变得拦网,而拦网上爬满了葎草,遮挡了大黄的视线。
葎草是一种藤蔓植物,往往一株就能覆盖周围很大的一片地方,常见于路边沟渠和低洼的地段。
葎草的藤蔓上都是小刺,人类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对于狗来说,则是一种会粘住皮毛的植物。
既然看不到就看不到了,反正大黄又不是第一次见了。
大黄刚转过头,就看到一群小孩嘻嘻哈哈的由远处跑了过来,这可是一群不速之客,看那衣服的凌乱程度,是熊孩子无疑了。
于是大黄叫了一声,便赶紧上了岸,叫声是撤退的意思,狗群四下张望,也发现了这群熊孩子,于是很识趣的向着水坑的远处走去。
水坑沿着铁路的边缘,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是一条狭长的水域,虽然是死水,但更像是小河。
这些小孩是来抓鱼的,手里拿着各种自制的捕鱼工具,有些是瓶子,有些是塑料袋,装备好的,则拿着用两根木棍撑开的纱网,这些工具只能捉一些小鱼。
不过像这种水坑中也没什么大鱼,老人常说千年的鱼卵,万年的草籽,虽然有些夸张,但鱼卵的确在土里可以存活很多年。
除此之外,鱼卵还有可能通过禽类的粪便带过来,只要是生物就需要喝水,有些不亲人的鸟类,补充水源的途径就是这些水坑。村里的大鹅和鸭子也是鱼卵最忠实的搬运工。
像这种田边用来排水的水坑,一般过几个月就干了,不过遇上雨水多的年份,水坑里的水保持个一两年也不是新鲜事,所以说水坑里的鱼,有时候也能撑到可以产卵的年纪。
不过这次的水坑是今年刚接的雨水,所以没有大鱼。
一群小孩子在水边寻找适合靠近水边的位置,水坑边大多数地方都有淤泥,一旦选的位置不对,拖鞋直接就陷入淤泥里了,到时候回家就少不了一顿打了。
鱼塘里面的鱼,大黄抓不到,那是因为水深。这里的水坑比较浅,鱼苗又泛滥成灾,大黄一口就吞进嘴里好几条,狗群看到大黄抓到鱼了,更加的骚动起来。
已经有四五条狗跳下了水,狗天生就会水,经过不到一分钟的适应,这些狗就学会了游泳,有前面的狗带头,后面便不断有狗跳下水。
当然也有死也不肯下水的,那它们就只能在岸上看着了。
火车十几分钟一辆,也不全是客车,有些则是拉的集装箱,过了半个小时,一声刺耳的火车鸣笛声,引得狗群和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的抬头观看。
等火车跑远了,那群小孩又注意到了这边的场景,于是都好奇的放下手里捕鱼的工具,嘻嘻哈哈的向着这里跑来,狗群只能再次向着远处跑去。
那一群小孩追了一会,突然发现眼前没路了,便停了下来,互相对视一眼,似乎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跟过去。
人类走路总是喜欢走别人走过的路,在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退缩。
看到狗群深一脚浅一脚的,穿过一片葎草覆盖的区域,狗腿上的淤泥,明显说明藤蔓下面是一片水域。
如果硬要过去的话,回家估计要挨揍了,所以这群孩子就又嘻嘻哈哈的转身离开了。
农村的熊孩子,对待成年狗还好一点,毕竟不敢惹,对待小狗,则纯粹是当玩具了。
大黄前段时间还见到过,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拽着一只小狗的尾巴抡圆了在那里转圈,最后生生把小狗尾巴拽断了,小狗也摔死了。
离开那群小孩,狗群便散了,大黄对那小鱼的味道意犹未尽,于是冒险又折返了回去,那群小孩还在远处捕鱼。
这次,只有大黄一条狗,目标比较小,并没有引起小孩们的注意,有了之前抓鱼的经验,大黄很快又抓到了鱼。
鱼这东西,抓到一次,下一次就好抓了,大黄已经摸索出了规律。
鱼群就像是容易受到惊吓的水流,当你静止不动的时候,鱼群就会慢慢游过来,这时只要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就能咬到好几条小鱼苗。
按照这种方式,捉了几次后,鱼群终于是把大黄这个危险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远远地躲着大黄,不再靠近了。
传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不过那是徐志摩诗集中的一种比喻,在现实中是当不得真的。
更何况,出生不到一月的鱼苗,你就指望它们能辨识善恶,趋利避害,那才是一种玩笑。
大黄又尝试了几次后,便无奈的游回到了岸上,鱼苗味道虽好,但个体太小,与身体的消耗完全不成正比。
甚至比不过大黄曾经在草丛里啃空气来的效率高,至少那些小虫子,只用大黄张张嘴就可以了。
那群小孩还在那里抓鱼,他们提着的塑料袋,里面已经有四五十条了,应该够炸小半碗了。
大黄往家赶去,顺路又去了小树林,老人还在那里坐着,这两天老头老太太的话多了不少,魏合山的死对于他们,应该也触动很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