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十一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过了好一会儿,何建军才开口说话:“这么说,这下面并没有什么河神啊。千百年来,村子里面一直都是这么传的,年年汛期,都得有一家人出个十八岁的孩子去喂河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村子平安。今年轮到我们家了,即使我再不情愿,也没有办法啊。”
顾安现接着何建军的话说道:“难怪这下面有那么多的尸体,原来你们村子年年都有一个年轻人活活被埋在里面。”
“唉!也是没办法的事。”何建军带着哭腔,又转头对何妙说道:“闺女,你不记恨爹吧?”
何妙一边哭一边不住的摇头,“不记恨不记恨”
何家就这么两口人,一父一女相依为命,若不是逼不得已,想来何建军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问罢,何建军再次看向顾安现,“恩人啊,你也是古河人,应该知道,古河那是年年泛滥,尤其是过去旧社会的时候,治理水平不行,更是动不动就泛滥。
眼前这条河,就是古河在咱们省北部的最大支流,这条河它也是动不动就泛滥。
听村里的老人讲,好像是汉朝的时候,一个姓霍的将军一路北袭,生生把大漠以南给打穿了。他们中的一支先遣队,甚至还深入大漠之中,发现了大漠中的一个国家。
那个国家依河而建,但是人家的那条河就从来不曾泛滥过,所以霍将军就抓过来几个治沙治河的人,准备让他们过来治理古河。结果古河没能治理好,那些人也差点全被砍了头,说是最后逃出来一个,一路逃到了我们这里。那个人给我们村子出主意,就在咱们这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说是这颗种子就能保佑河水永不泛滥。
还别说,自从那颗种子种下去之后,这条河还就真没有再治理过,但它也从来没有泛滥惹灾。不仅不泛滥了,甚至直接干了,常年的都看不见河里有水。
但凡事都是有代价的。要想河水不再泛滥,代价就是,每年村子里得出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去祭祀那颗种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河神。要是哪一年没有祭祀,那一年就绝对会发生涝灾。
后来村子里的人彻底怕了,便年年都祭祀。
就这样,一直传了一千多年,直到民国的时候,村里来的外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长鼻大胡子的西洋人,以及身高不足一米五的东洋人。
有一年,就有一群外人来了,说我们这都是糟粕,完全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村里人也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依据,或许和早些年北方逃难过来的,那些跳大仙儿的人差不多吧。村里人让他用他的什么科学依据治理治理我们这条河,结果他捣鼓了几个月,最后说什么河床高,入水口宽,出水口虽然多,但是都窄,而且村子地势低,一下大雨就必定泛滥。
村子人算是听明白了,他的那个什么科学依据,玩到最后就给了我们一句‘没办法’就算完了,这不是糊弄人嘛。
最后村里人还是决定听他的办法试一试,一大帮村民按照他指的地方开挖,他说把这些狭窄出水口打通,连起来就会好很多。结果”老头似乎在回忆,过了一会儿才又道:“我记得听老人说,那是民国九年,就那一年我们没祭祀,全去挖沟了。
结果啊,一场大水埋了好些人啊!那叫一个惨啊!打那起,谁也不敢打河神的主意了,还是得老老实实的祭祀。那些个出馊主意的洋人也全被水埋了,一个没剩。只记得老人说,洋人就剩一口气的时候还感叹,说什么河床太高,村子太低,住不了人的,让我们快搬家!
这不是胡闹吗?!千百年来,我们这不是一直住的好好的?只要供好河神,这条河就不会泛滥。你看今年,连下几场大雨,结果河里还是半干的状态,这多好啊!”
顾安现听完之后,原本还想着跟何建军解释几句,但是后来一想,说也说不通,何必自找麻烦?说不定到最后你想救他,还被他反咬一口说是在害他,太不值当。
但何建军提到的那个吃人的河神,或许是存在的。当然不会是真的河神,但可能与汉朝时候那些神棍带过来的那颗种子有关。
如此说来,地宅里面的那只怪手,或许就是那个河神。
所以,蒋洪智和张之一他们,应该是被那个所谓的河神带走了。想着,顾安现便道:“当年那颗种子,你们埋到哪里了?”
何建军揉了揉眼睛,说道:“就埋在龙王庙里面的一口井下面。千百年来,龙王庙一直在修缮,但现在没了,因为被民国九年那一场大洪水给冲塌了,村里人一直筹钱准备再修,但村里有本事的人都走了,估计没个三五年的,这钱也筹不齐。”
听完,顾安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何建军见顾安现不吱声,又道:“恩人啊,你不会想去找那口井吧?”问着,他就脸色大变,连连摆手,“那地方可去不得,那是镇河殃,你要是下去了,绝对没可能再上来!”
顾安现笑着摆了摆手,“瞧你这话说的,好像我是傻子似的,就是好奇,随口一问。”
“那就好那就好”
随后,顾安现交代了父女两人几句,让他们换个地方生活,然后就把他们两个打发走了。
一边走,何建军还声音颤抖的嘱咐顾安现:“去不得,那地方可是万万去不得!”说到最后,几乎都已经变成自言自语了。
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顾安现暗自思忖:镇河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