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25章 艾草(已修改)【2 / 2】

喜欢唐诗的茶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贞观二年的端午节,阿奶她们包了好多“百索粽子”,不过都是甜粽子。现代的时候在广东吃过咸肉粽等等咸粽子也蛮好吃的,水晶粽子也非常小巧可爱。甜党和咸党的战争不参与,只要是好吃的就行。不过有建议阿奶做一点点白粽子,用来沾糖蜜。毕竟这次和阿耶上山,最大的收货除了甜果子就是两个大东瓜一样的蜂巢。

古人的智慧,让程十娘汗颜。程咬金手下有一能人,家里养过蜜蜂,这取蜂蜜的手段,专业采蜂人实在是太厉害了。

程十娘这天还收到了好多的“续命绳”。

手残党的程十娘不会编续命绳,但是中国结还是会的。中国结知道吧,中国结应该是最简单的手工结。当幼师的时候手工课就是死磕小红书视频,一点点扒下来的。在做了差不多两百多个松松散散不成形状的中国节,程十娘终于掌握了其中的诀窍。所以,教会阿姐她们做中国节后,程十娘用彩色绳子编了各种颜色的中国节,然后连在一根线上。所有墨竹村的几个小女郎人手一个,端午的时候戴在头上当头饰,得到奶奶们婶婶们一致好评。

至于程十娘送给其他人的礼物,太难了。太丑了拿不出手。只能求阿姐帮忙进行二次加工——阿姐做好了,程十娘打最后的一个结——还是用中国结打的。

就这,阿兄们和阿耶都高兴得不得了,还说终于收到小娘子的礼物了,说要好好保存。

“别,太丑了,好丢人啊。”程十娘心里抓狂了。

“《太史公书》好难啊,司马迁大佬您就不能写简单点不,太为难程十娘这个学渣了。学了这么久,古文对程十娘来说还是相当有难度。再次感谢民国时期推广白话文的大佬。”写故事写的脑袋疼的程十娘,在心中想念现代生活。

还好,最近族学里的夫子得知程十娘在看《太史公书》,特意停了程十娘其他的课业,只留下讨厌的练字。

貌似族学里的夫子都很期待程十娘弄出来的启蒙小故事。

于是,程十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三天一个小故事。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不过现在说的是如何对付可恶的蚊子。

“艾草香、艾草膏、艾草……阿姐,咱家里有艾草吗?”

“十娘子,又有什么好主意么?”嘿嘿,自从程十娘经历被绑架后,程十娘身边一直有人跟着。

阿姐和阿兄们好像商量好了,要好好的看着自家小妹妹。当然程十娘要做什么,只要不危险,他们都支持。

就目前而言,程十娘折腾的东西都还不错,挺有用的。之前的艾草皂等等叫手工皂的东西,还没完成皂化反应,还么有用过。但堆肥的方子和曲辕犁的设计图、算盘子的草图都是不错的。

“新鲜的艾草等等让阿兄去割,陈年的艾草得问阿奶。每年奶奶送去观里请善仁道长做艾条。”墨思溪想了想说。

“哎呀,我怎么忘记了这个。”我一拍脑袋。每年师父都会带着所有人做艾条来着,这个简单。

“阿姐,今年师父她们出去了,还没回来。今年让阿姐们过来帮忙,我们把艾条和艾草膏做出来吧。”

“这,行吗?”阿姐有些担心。

“那就只做艾草膏好了。这个是我想的方子。主要就艾草和蜂蜡,再加点薄荷、茶油。”

现代的那个博主也是靠卖艾草膏和红枣膏等等各式膏方为生的,为了好卖选择了直播制作,先做先卖。所以,看多了里面的流程都很清楚了,更何况博主就连配料方子都公布了。

“那行。阿姐帮你就好。”

不知道为啥,古代人对于方子特别看中。认为这是能传家的传家宝,为了方子能血拼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个么,程十娘觉得如果是比较复杂的方子,保留是可以的,但要想好如何承传下去。如果是简单的方子,在已经拿到足够的利益的时候,就可以公布或者拿出去和人交换,这样比较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比如说那个堆肥的方法,程十娘就是这样和伦叔说的,墨竹村先做一两年,然后卖方子,培训买到方子的人如何做到最好。

等来年开春村里多养些鸡羊,养一些干净的猪,肥料就相当于纯赚的。

阿伦叔非常赞赏程十娘的看法。他已经托人打听鸡苗鸭苗羊仔猪仔了。这行动力,执行力真的是太强了。

“艾草膏夏秋可减轻风吹伤、虫咬后症、小宝宝湿疹、轻微烫伤、"红屁股"、肿胀发痒等。到了冬天可合理地缓解由于干燥、衣物的磨擦、外界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的皮肤瘙痒症。适宜小宝宝和家人使用。”

“阿姐我们先用新鲜艾草试试吧。等等阿伦叔叔买一点点药材、油茶。等材料到了我们就来制作这个艾草膏。”

“先将这个该死的蚊子熏出去,阿姐我被吵着睡不着。”程十娘将一团艾草干揉成一团,放在小香炉里点燃,然后薰起了屋子。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里所说的“员木”即茶油,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茶油果榨油以供食用。历史 上,茶油曾是“皇封御膳”用油,据史料记载,用小米面及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和调味品茶油,是宫廷的御膳食谱,足可显示享用茶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茶油是历代上贡珍品,其味香美,营养丰富, 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秦时称甘醪膏汤 ,汉末称高汤积壳茶,唐代始称油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