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13章 报纸【1 / 2】

辣豆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夜,乔平安尝试修复巫行云受损经脉,并传下了天蚕神功。

之后几天,两人也宅在家里,一心习武恋爱,完全忘记了外面世界。

神宗圣旨下,水泥厂,银行立马筹建。

所谓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章惇,吕惠卿从制置三司条例司抽调,马不停蹄转去组建银行,由王安石管辖。

陈升之总领组建水泥厂,有曾布,蔡确辅佐。

两边同时紧急行动,找场地,招人,分派任务,紧锣密鼓地推进。

把做事的人累够呛。

最终,

银行选在了东华门外,与樊楼间隔五户人家之处,是由一位皇室宗亲的店铺转让得来。

水泥厂定在南城靠近福威镖局处,高价收购的一个商人的货仓。

国家机器下,不需十日,两者就可以正式运行。算的难得的快速了。

却还有比他们更快的,那就是赵宗实的筹办的报馆。

说到报纸,

大宋的造纸术,印刷术技术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但迟迟不出,缺的就是一个思路。

有了乔平安的启发,第一份报纸提前几百年,横空出世。

这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报纸。

和官府邸报只有政事不同,里面还会记录市井小民,商贸经济,传奇故事。

第一份报纸的头条,就是刊登官府将要成立大宋银行的消息,并附有详细的银行功能解说。

二版的士子风采篇,登载了王雱的一首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算看在王安石面上,给了王雱最后体面。

卖报的一个方法,交由十一二岁的小童售卖,接受乔平安建议,选择贫苦人家的孩子,

减少了其父母养育负担。

另一个渠道,报纸直接分发到酒楼茶馆这些公共场所,由说书先生唱报,可使得不识字的底层人员,都能知晓内容。

几番动作下来,报纸在汴京刮起了新法第一股旋风。

樊楼,二位华服客商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讨论着。

“路仁甲兄,你觉得银行靠谱吗?”路人乙问道。

“换汤不换药,想用一堆废纸骗老百姓钱而已,路人乙兄走南闯北,不会这都看不出吧。”路人甲声音极小,似怕被人听见。

路人乙拿出报纸再看一遍,反驳道:“这次好像不全是发宝钞,也有新钱币,一文一个,不过百文大钞,的确还是纸币。”

路人甲夺过报纸,仔细看了起来,稍后不屑道:“小钱看不上,冲着大钱来的,我反正不信官府能干正事。”

“也不能一概而论,到时我们可以先观望,不要急着去换钱,看官府唱得什么戏。”

路人乙智珠在握。

路人甲一听,赞道:“路人乙兄高论,某家佩服。”

隔壁不远处,也有两人讨论王雱的诗词。

“王侍讲这首眼儿媚,算得上一时佳作,有柳三变之风。”

“的确不错,这报纸有些门道,路人丙兄,你的诗词常得山长赞许,不如也去投稿试试。”

“哪里哪里,路人丁兄过奖。”路人丙心中一动,嘴上自然谦虚。

这样的场景在汴京各处上演,富商豪绅对银行的态度多持观望。

但对报纸这个新事物,都是赞赏有加。

市井小民看热闹居多,没有什么远见,随遇而安。

直到三版小说专栏,连载乔平安的大乾双龙传,由说书先生传播后,报纸才开始在底层民众中广泛知名。

但是随着大宋日报,一天接着一天的刊发,嗅觉灵敏的大宋官员,终于意识到了不对。

第二天,头条,大宋水泥厂之股份制尝试在新时代如何发挥官民合作优势,附加趣闻故事——司马光砸缸。

第三天,头条,逃避保甲——张阿三自断手腕,引爆整个汴京官场,卷起无数暗潮。

开封知府韩维当即报告朝廷,陈述保甲法弊端,建议废除,恢复旧制。司马光随即附议,又痛斥其余新法,激进的表示要全部废除,完全恢复仁宗旧法。

御史刘述、刘琦,谏官范纯仁、李常等纷纷附议司马光。

王安石则认为施行新政,士大夫们尚且争议纷纷,百姓更容易受到蛊惑,张阿三之事仅为偶然。

但神宗结合乔平安提前的预测,却不这样认为了,觉得有必要调查百姓的心声了。

对此,王安石记起前几日乔平安信誓旦旦的预言,此刻成真,也是默然。

“难道保甲法,真的错了?”

下朝后,

司马光第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就是历史有名的《与王介甫书》,再次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放下执拗,废除新法恢复旧制。

王安石则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变法之心仍然坚定。

神宗派人询问乔平安,得到一首诗《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话“不变法,大宋能存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