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虾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十文钱一天,这工价就别说是在娄山村了,就算是到了乌龙镇上,那也找不到这么高的。
平常工价都是在二十到三十文钱一天。
所以可想而知,此时此刻村民们的心情到底有多激动了。
李思华最后挑了二十个三十岁上下的正值壮年的男人,成为这批建造养殖场的工人。
而没有被选中的村民,或多或少都是带着埋怨和妒忌的。
里正安慰道:“李婶子如今是有门路了,等养殖场建造起来,以后多的是干活的机会,你们就莫要在这里咬牙切齿的了!”
此话一出,村民们这才把怒气收敛起来,还笑盈盈地对着李思华一顿夸,希望下次有了这样的好事,可以落到自己头上。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了。
李思华这次挑选的都是有造房子经验的壮汉,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群人当中,最有经验的是居然就是吴九妹男人陈狗剩。
虽然陈狗剩玩的花,可这与自己又有何干呢?
只要没有弄到自己或者自家家人头上,她可没有那个功夫去掺和人家的事。
李思华丢给陈狗一张图纸,这是她刚才在里正家时,就借用了里正的笔墨纸画出来的简易结构图。
养殖场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养鸡区、养鸭区、养猪区、养牛区。
五亩地用两米高的高墙围起来,前方就只留有一个三米宽两米高的大门,这样以后方便出货;
左门是留置出一个200平米大(03亩)的专门用来放置喂养动物的食物;
右边则是留置出同样200平米大的区域,暂且用作员工休息区;
再往里深入就是划分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是用土坯建造出一个宽长为10600(600平方/一亩)的长方形区域,在里面再划分出两边对称小区域,中间留有一米宽的过道,上面用稻草作房顶,四周每隔一段距离便留出宽大的窗口,用来通风。
再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打一口井。
这就是养殖场的大致结构图了。
等造好后,李思华还会在每个区域按照鸡鸭猪牛的养殖属性而再细化。
不过等养殖场弄好后,她只会暂时先养鸡、鸭,等条件宽松了,那么就会跟着养猪,再往后就是养牛。
陈狗剩在看过结构图后,他道:“李婶子,我们这二十个人先去山那边去筛选出合适的黄泥,还要去准备稻草,跟着就是用模具夯实成墙,阴干三天后,就可以把土坯墙搬到村尾那边,正式开始开工了。
五亩地还是很大的,为了省时省力,还有请李婶子找几个人去清理一下荒地上面的碎石子和荒草吧。”
“行!”李思华听着陈狗剩的话,倒很是专业。
她以前大致也是听说过,在没有出现水泥前,古代就是用黄泥、石头加水反复踩踏,期间还要不断加入切碎的稻草,放入模具后就等阴干,这个就是土坯砖的制作过程。
陈狗剩带着那十九个壮汉到山那边去了。
而李思华就喊来了几个村里的妇人,给了她们二十文钱一天的工价,让她们在一天之内就要把五亩荒地上的碎石和荒草给清理干净。
李思华在镇上买回来的二百多个母鸡都已经把她的整个院子给霸占了,连下脚的地都没有。
可她如今也管不到那么多,因为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等着她去处理,那就是挖水井!
在古代挖水井可不是一个轻活,要经历选址、挖土、制造井桡、下井桡、取土等等复杂的步骤,一般人还真做不来。
李思华找到了黄老太,问问黄老太是否知道当年帮忙挖自家水井的老师傅可还在?
李思华要建造养殖场的事情都已经传遍整个娄山村了,张曼娘和林秋萍看得眼红。
她们左右夹着李思华,笑意吟吟地明言自己也想帮忙,赚点体己钱。
“去什么!你们两个是闲得慌吗?家里有四个小孩,洗衣做饭,下地拔草,上山割草,手头上还有干不完的大把活,赶紧去上山割草去!”
可惜黄老太不仅不让,还让她们两个拿上镰刀到山上去割草。
这把二人气得可不轻,无奈在未分家前,婆婆就是天就是地,她们不敢不从。
等张曼娘和林秋萍一走远,黄老太就道:“那些挖井的老师傅都还在呢,而且他们的技术肯定会传给小一辈的,你先回去,我一找到他们人,就把人带到你面前,到时候你们细聊。”
黄老太也是笑的合不拢嘴。
看向李思华的眼神里都夹带着满满的敬佩之意。
前段时日,她之所以会答应和李思华好好处,那可是怕了李思华的那身蛮力。
而经历了这段时日的烧仙草、辣条再到如今的养殖场,她是彻底服下阵来,对李思华只有钦佩和赞许!
李思华被黄老太看着浑身不自在,只能是说声感谢后,就匆匆往家里跑。
夜色才刚刚降临,黄老太就带着是十余人,都是男人,有老有少的,出现在李思华草屋门口。
原来他们就是专业的挖井人。
现在之所以入夜了还跑过来,那是因为要提前选好址,明天就可以开工了。
李思华和他们打完招呼后,就带着他们来到了草屋隔壁的荒地。
只见老师傅一声令下,那十余人都开始用工具在荒地上,每隔一米就挖出一个个三寸的小坑。
对此,李思华也是丈二和尚。
不过人家可是专业挖了几十年的井了,这样做自然就是有人家的道理。
——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晨曦也刚刚冒出尖来,清爽的凉风徐徐吹过,山林里的鸟儿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发出自己那独特而清脆的叫声。
新的一天又来临了。
娄山村的村民们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梁小柔天未亮就跑到李思华家里,进入灶房煮粟米粥,做荞麦窝窝头,还听着李思华的吩咐,另外粟米粥里加入两个鸡蛋,好让宋巧儿补补身子。
等天完全亮了,她就挑着水桶到黄老太家里挑井水去,直到水缸满了为止,之后就是拿着昨晚换下来的衣裳到溪边去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