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l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后春娘将一朵金耳切碎炖罐子里。 炖好后,先喂点给鸡吃,观察半天,见鸡毫无异样,才自己尝了尝。 樱宝其实不想让娘尝,毕竟阿娘还在哺乳期,万一奶水受影响可就糟了。 但春娘坚决要自己尝,喝了小半碗,等半晌没有不舒服,才允许闺女吃。 樱宝喝一口,金耳汤软糯粘稠,带点桂花香,若是加点蜜糖就更好了。 “好吃。”
樱宝一口气吃了半碗,舔舔嘴唇道:“让爹明日拿去镇上药铺看看,若不行,就去县城。”
她确定这就是金耳了,口感与外观都与温姐姐说的一样,连味道都差不多。 温姐姐家祖上有人曾在太医院供职,据说专门给皇室贵族看诊,后来年纪大了,便告老返乡。 所以温家的男子大多学医,广开药铺,在各地很有名望。 温姐姐自小便耳濡目染,不仅懂医,也懂辨药,经常给樱宝讲述她小时候的见识。 当然,樱宝也很喜欢听。 “嗯呐。”
春娘笑眯眯道:“等你爹回来,娘就跟他说。”
傍晚,姜三郎赤脚从地里回家,放下肩上的爬犁,舀水冲洗干净双脚,穿上闺女拿来的布鞋,这才坐下吃晚饭。 见桌上有一碗黄灿灿的糊糊,好奇问:“这是什么粥?”
春娘抿嘴笑道:“是金耳,宝儿采到的,你尝尝好不好吃。”
姜三郎端起来喝了一大口,啧啧嘴,赞道:“味道不错,滑溜溜的,喝进肚子里暖呼呼。”
春娘抿嘴笑道:“这东西可值钱了,西村阿婆说县城药铺卖好几十两一匣子呢。”
“嗯?”
姜三郎瞪大眼,“真的?西村哪个阿婆说的?”
一旁的樱宝:…… 所以说,一个谎话真需要无数个谎话去圆啊。 第二天,姜三郎带一根长满金耳的桑树棍去了镇上,拿给李郎中瞧。 李郎中拿起来闻了闻,很意外,“这个确实是金耳,上好的滋补珍品。”
抬起老眼,问:“你家二郎是不是曾经吃过这个?”
他还惦记姜二郎的肺疾是怎么好的。 姜三郎一愣,连忙摇头,“没有,这东西是…是我最近才找到的,昨晚煮了点尝尝,感觉味道不错,又听说这东西…嗯,能卖钱,所以就拿来给您瞧瞧是不是真的。”
李郎中捋捋胡须,点头:“确实是金耳,只不过老夫也是第一次见到新鲜的,没想到咱们这小地方也能出产如此珍贵药材。不过,若售卖的话,需得烘制干燥才行。”
姜三郎闻言有些失望。 待要拿回桑树椴,又听李郎中道:“这鲜金耳若是连着树杆,或许一两天内也不会坏,倒是可以带去县城看看。”
川河镇太小,购买力有限,即便金耳是稀罕物,也卖不出去。可若是烘干的话,他倒是可以收购一些。 姜三郎心思微动,连忙道谢:“谢李老指点迷津。”
说着用小刀割下两大朵金耳,送给李郎中。 李郎中呵呵笑道:“这东西珍贵,老夫可不能白拿,这样吧,老夫有个快速烘干药材的法子,你可以回去试试,看看能不能用来烘金耳。”
姜三郎大喜,“那感情好。”
说着向李郎中深深一揖:“多谢赐教。”
李郎中笑笑,也不藏私,将晒制金耳的法子说给姜三郎。 “老夫年少时曾跟师父学过烘干雪耳的办法,估计跟金耳差不多。 首先将雪耳清理干净晾在竹匾里,不要放得太密,在日光下暴晒三四天,直到干透为止。”
李郎中拿出一整只雪耳递给姜三郎看:“晒成这样即可。”
他指了指雪耳后头的根部,“一定要把后蒂全部挖掉,不然晒不透,容易发黑生霉。”
姜三郎连连点头。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院子里砌个烘炉,带夹层那种。”
李郎中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大概模样。 “就是这样,将金耳端进烘炉夹层内,温火烘上一夜,便能快速制干。但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比三伏天高上一倍即可” 姜三郎认真聆听李郎中的讲解,还将那个草图讨来仔细研究。 从药铺出来,他直接回了家,将李郎中的话跟春娘说了。 “李郎中还说,只要咱们能找到更多金耳,若烘干后的品相不错,他可以按十贯一斤收购。”
“哎呦,真的?”
春娘激动坏了。立马转头问闺女,“宝儿,你在哪里找到的?明儿娘跟你一起去找找。”
樱宝:“在树林里,不过那里应该没有了。”
春娘微感失望,就听闺女又说:“但咱们可以种呀。”
樱宝指着两根桑木上的金耳说:“就用这些当种,咱们找点枯桑木回来,在上头挖几个眼儿,将金耳根部分开,种在枯树上。”
“啊?”
还可以这样? 不仅春娘惊呆,姜三郎也被小闺女的话震惊。 她们还从未种过菌菇呢,何况金耳。 “这样真的可行?”
春娘问。 不等闺女回答,姜三郎毫不犹豫道:“应该可行,听闺女的,咱们就种种看。”
其实不管行不行,姜三郎都要试一试。 一斤晒干的金耳可卖十贯钱啊,这是天大的机缘,怎么能轻易放过。 说干就干。 姜三郎立刻上山,捡了好些枯桑木背回来,又依照小闺女的话,弄来一些稻壳谷糠与木屑,放进石臼里捣碎备用。 再把桑木上凿了一个个孔洞,将木屑谷糠的碎屑灌进去,浇上水。 再将金耳根部分成好几份,种在一个个填满碎屑的孔洞里。 种好金耳,再撒上水,将桑木放置在新搭建的竹棚内,等待出菌。 当然,樱宝每天都会给桑木洒一遍洞府里的池水,让其保持湿润。 过了十来天,桑木上终于重新长出小小金耳,长势非常喜人。 其间,姜三郎还在院子里砌了一个烘干炉,带夹层的那种,试了几次,终于找对温度,将十七朵金耳成功烘干。 首次烘干金耳,虽不算太完美,但已经很不错了,金耳的颜色也尚可。 姜三郎高兴万分,第一时间拿去给李郎中看。 李郎中也很惊讶,没想到短短十来天,姜三郎已经能成功烘干出金耳了。 他将十几朵干金耳用戥子秤了下,共四两八。 按当初说好的一斤十贯钱,四两八也就是四贯八百文。 李郎中将钱拿给姜三郎,笑呵呵道:“三郎,你若还有,可拿来一起售与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