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46章 传宗接代的大事情!【1 / 1】

雪糖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没人回答她,安静的夜晚,只有凛冽的寒风在呼啸着。

苏家人把苏金龙送到镇医院,医生尽最大的努力帮忙处理,最后告诉苏家人,“所幸伤口不是很深,只断裂了三分之一,我们做了清创缝合处理,还能保留,但我们不能保证以后的功能受不受影响,得看他自身的恢复情况。”

苏安民又问医生,“医生,能不能保证一定治好我儿子啊,这可是要传宗接代的大事情!”

“我们无法保证,只能说,我们已经尽力,你们要是不放心,明天可以去县里或者省里大医院瞧瞧,得开介绍信。”

医生说完走开了,苏金龙随后被送进病房,挂消炎水。

“天煞的,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丁月兰又开始哀嚎叫骂起来,把苏桃从上到下都给骂了一遍。

骂完又骂苏安民,怪他当年为什么要把苏桃这个扫把星给捡回来。

苏安民有些听不下去,对妻子说,“你别叫了,医生建议明天去县里或者省里医院,你咋想的?去不去?”

“去!当然要去!儿子的命大过天!”丁月兰斩钉截铁道。

“那好,你们在这里看着金龙,我回生产队找队长开介绍信,明天一早去县城里。”

苏安民做完安排,连夜冒着寒风走回生产队。

寒风吹了一宿,第二天起床,外面水桶里都结了冰。

这几天不用再上工,田里的小水利也都修整好,该干的农活都干完了。

打从昨天杀过猪分过肉后,人们的心思全都在过年上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年。

陆家人打算趁机把修到一半的院墙继续修好,免得开春上工没时间。

老大陆海洋带头干活,大嫂刘丽娟还带着伤,在家里只能忙点轻活,小孩子跑来苏桃这边玩的时候,苏桃给亮亮检查伤口,涂抹了烫伤药膏,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早点好。

至于刘丽娟,她没闲工夫管她。

昨天做的蕨根粉,今天已经干了,苏桃把蕨根粉压成粉末,倒入水,搅和好,放在平的木盘子里,然后放锅上稍微蒸一下。

蒸熟之后,就得到了蕨根粉皮,冷凉之后揭出来,切成条儿,可以直接凉拌吃。

也可以晒干,想吃的时候拿出来泡发了就可以炖煮吃了。

杨爱华昨天做的红烧肉,还没吃完,中午苏桃在锅里加了水,把粉条放里面一块煮了。

吃饭的时候,杨爱华和陆国强老两口吃上炖粉条,都觉得味道不错。

“没想到那老树根还真能弄出吃的来啊!”陆国强感叹道。

杨爱华笑着说,“还是苏桃点子多,弄出来的粉条,好吃的很。”

“妈,我把剩下的都晒了,晒干了过两天想吃泡开了就可以吃了。”苏桃说道。

“好,咱们过年弄一碗大肉炖粉条,好好吃一顿。”

吃过饭,苏桃主动收碗洗碗,等了一上午都没见苏家找上门,苏桃觉得,也许昨天伤的不严重,苏金龙和丁月兰他们不好意思来找茬。

这么宽慰自己,苏桃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下午,生产大队队长郭德春从公社开会回来,召集社员开会。

杨爱华听见了,停下纺棉花的动作,说道,“德春通知开会,肯定有事情,走走走,都去听听。”

陆国强招呼几个儿子都停下来,大家都去开会。

生产大队部外面的打谷场上,人越来越多,各生产小队的社员都陆续集中过来。

来的早的社员,认识的互相寒暄,有的人家中午吃过猪肉的,嘴巴上的油都没舍得擦干净。

往人群里一站,油光发亮,老乡一看就知道这家吃了猪肉了。

杨爱华和陆国强老两口,带着老大老二两个儿子,老二媳妇还有苏桃,几人一块来到这边。

有熟人见到杨爱华了,主动过来找她说话,大家聊天,问了中午吃了啥,杨爱华把吃了蕨根粉条的事说了。

有个上次来家里看过热闹的婶子好奇的问,“那东西真的能吃上啦?”

“嗯,吃啦,好吃的很,劲道的很,和肉炖一块,滋味好的不得了。”杨爱华讲了炖粉条的事儿,周围几个妇女都听得津津有味的。

那个看热闹但没相信的妇女听了觉得亏大发了,“哎呀,早知道那么好吃,我说什么也得去挖点回来做做看的。”

“现在挖也不迟啊,山里蕨根到处都是,就是做起来比较费事,要耐心。”杨爱华说道。

“那我们要是做不好,能不能请你家四媳妇苏桃来教教我们啊?”妇女们都打算回头挖回来试试看,但方法还不会。

“行,苏桃也来了,我把她喊过来。”

杨爱华喊苏桃,苏桃和毕美珍一块走过来。

听说大家现在想学蕨根做粉条,苏桃就把制作过程,一一讲给大家听。

妇女们听得格外认真,听完之后,一个个都说回去就试试。

人集合的差不多了,郭德春拿着大喇叭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开始讲话。

“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吧!那我就开始讲了,这次上头高度表扬了我们河东生产队,我们河东生产队也是今年全公社成绩数一数二的。上头提到来年的新任务,说是响应上面的号召,会安排一批知青,来我们河东生产队实践生产,大概开过年就到。”

此话一出,大家都被突如其来的消息给震惊到了,大家都知道知青,但至今还没有知青下放到咱们这里。

社员们全都沸腾了,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哪里来的知青啊?来咱们这搞什么实践生产?”

“住咱们大队,咱们队的粮食能够那么多人分吗?”

苏桃知道知青,也了解一些时代的历史,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国家便提倡展开上山下乡运动,一批批知识分子被分配到五湖四海,参与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

如今已是七七年,下乡的知青差不多都是最后一批了。

面对即将要到来的城市知识分子,社员们的心情都是激动又好奇的。

有人在下面高喊,“队长,他们来就来吧,叫我们来开会做什么呢?和我们有啥关系?不会要住在咱们社员家里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