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等在一旁的小伙子,递上文件,然后低声问工作人员:“他打了多长时间啊?”
“半个多小时!花了三百多块钱外汇券!”
工作人员也极少见到林为民这种壕气的人,语气中带着几分八卦。
小伙子扭头看向林为民的背影。
打了个电话花三百多块外汇券,这得是多要命的事啊?
事肯定不要命,但是要钱。
三百多块钱,属实是“电话刺客”了。
三百多块外汇券对林为民来说九牛一毛,但打国际长途这种经历实在是让人感觉痛苦。
林为民莫名的想到了网上的短视频段子,那种所有生活琐事都要打报告、到经过政府部门审批的段子,艺术果然是源于生活啊!
跟阿瑟·米勒的电话打的断断续续,但好歹事情是说清楚了。
《触不可及》经过这一年多在百老汇的演出,已经在米国的话剧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去年夏天获得的托尼奖。
尽管当时只是获得了演员奖,对于林为民这个编剧和阿瑟·米勒这个投资人兼制作人的加成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演员和话剧本身的加成效果还是很高的。
名声不断的发酵,米国的不少演出公司都在联系阿瑟·米勒,希望可以确定《触不可及》的巡演计划,阿瑟·米勒也有意开启《触不可及》的巡演。
相比于驻场,百老汇的制作人们没有不喜欢巡演的。
因为巡演不仅是一部大卖话剧的标志,更是比固定演出赚钱赚的疯狂的多。
固定演出时,门票固定售价,制作方很少敢加价。
涨价容易降价难,万一涨太多没人来,自己再降价反而让人觉得这部剧有问题。
所以,制作方通常只能通过黄牛的方式暗戳戳的赚加价的门票钱。
巡演定的票价普遍比固定演出要贵不少,而且操纵起票价来也更容易,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割韭菜。
未来《触不可及》的巡演计划一旦开启,林为民必然又会进账一大笔收入。
阿瑟·米勒当然赚的更多,所以他才会这么积极的推动巡演,包括邀请林为民赴米。
毕竟,那可都是钱啊!
眼下刚过完年,才二月中旬。
《当代》的月刊改版刚出到第二期,尚未完全进入正轨,而且他还答应了人艺担任《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的编剧,短时间内是无法去米国的。
所以他和阿瑟·米勒商定了看看四月以后找个时间去米国一趟,具体时间没有说死,毕竟计划没有变化快。
至于阿瑟·米勒在电话中一直提到的下一部改编作品的问题,林为民劝说阿瑟·米勒等他到了米国以后再视具体情况而定。
任何一部外国作品,脱离了故土在其他国家受到热烈的欢迎,除了本身的质量以外,运气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急匆匆开展第二个项目并不是稳妥之举。
林为民成功说服了阿瑟·米勒。
回到国文社,谟言等在编辑部办公室。
过年期间他回了老家,但笔耕不辍,硬是利用这么几天时间将《红高粱》的剧本写完,回到燕京来第一时间就是找到国文社,想让林为民帮他看看剧本的质量怎么样。
林为民翻着剧本,谟言盯着他手上的动作、脸上的表情,连一丝细微的变化都不想放过。
林为民抬起头注意到他的异样,笑道:“没必要这么紧张吧?”
“第一次写正式的电影剧本。”
谟言跟林为民说过他是第一次写电影剧本,但并非是第一次写剧本。
78年他还在家乡那边当兵的时候,受到话剧《于无声处》的影响,在当时写过一部六幕话剧《离婚》。
当时他一腔热忱,可惜连续投稿都遭遇了退稿,让他心灰意冷,便放弃了戏剧创作这件事。
可能是受到那部没有成功发表的“处女作”的影响,谟言对《红高粱》剧本的得失心很重。
林为民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写的相当不错!”
谟言顿时欣喜若狂,“真的吗?林老师?”
“不要问这种废话!”林为民语气随意道。
谟言惊喜的点点头,他也知道自己问的是一句废话,林老师有必要和自己说假话吗?
傍晚下班,林为民拉着谟言找到了章艺谋住的宾馆。
《女医传》年后刚刚复工,章艺谋也才回来。
得知谟言写完了《红高粱》的剧本,他脸上满是惊喜。
看完剧本,他更加高兴,这剧本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这部剧本,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他开启导演事业的敲门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