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走出黎家大门,看着村里的变化,白芷荷不由得感慨。
“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可不仅仅是一点点啊~”
黎玉书颔首,他印象非常的深刻。
五年前和现在,对比实在是太明显了。
当年的宜兰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村落。除了离春莲镇近,村民的收入,比其他村子的高一些,就没有特别的地方。
山脚下的荒地,一块又一块,都没有人开荒。
开荒多累啊,土壤的质量又不好。
村民穷,但没有穷到家里没地的情况。自然,就不会去开荒。
在他们夫妻二人成亲的第一年,有村民开荒了,他们在荒地种上桑树。
来年,开始养蚕。到现在,家里的进项,也多了蚕丝这一项。
桑葚数量不多,卖不上价格,可也能卖个几十文。
第二年,开荒的人就更多了。
黎家除了自己种植芦荟,也从外面收购芦荟。
村民们便在荒地上,种植芦荟。每年,最少也有的一两银子的进项。
第三年,村里已经没有荒地。
能被种植的地方,都已经被种植了。
村里的每一块地,都有相应的作用,已经不再是无用的地。
第四年,村里有些泥水多的地,也被村民挖了鱼塘。
跟着村里,开始养鱼。
每年的年底,村里的那四块鱼塘,得到的收入。以及平时卖出去的收入,平分到每一户的人家。
也让他们眼馋!
要是能得到所有的收入,不跟其他人平分,岂不是赚的更多。
因为这个心思,好些人家,都开始挑自家不是那么好的田地,用来挖鱼塘。
那段时间,甚至掀起了挖鱼塘的热潮。
后来有了这些想法的人,直接就被村长勒令,不允许再挖。
村里五百多户人家。不对,现在已经是六百多户人家。
有些大家族,人员实在太多。五世同堂,六世同堂的都有。
这么多人住在一起,不合适,便分了一些出来。
也就有了,第三年的六百多户人家。
要是一户人家,挖一口鱼塘。那村里哪里还有村民种植的地方。
第四年,养殖鱼塘的那一部分村民,的确赚到了钱。
这让后面没有挖到鱼塘的村民,羡慕极了。
第五年,也就是今年。
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宜兰村和隔壁王家村合并了!
两个村,现在都是宜兰村。
李春儿的娘家,就是在王家村。如今,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了。
年初时,原王家村的村民,乐呵的很。
既然同是宜兰村的村民,那赚钱的活儿,自然是一起干。
合村之前,白芷荷就收到了村长的消息,直接把王家村所有能买的地,都买了。
那时,原王家村的村民还以为黎家要做什么呢?
如今看来,都是好事!
原来的六百多户人家,在合并两个村子后,也变成了一千一百多户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