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玉小说网

第435章 校企合作【2 / 2】

肉都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彦挑了挑眉毛,心说刘林说了这么一堆,就为了引出这个事情?

“校长你要是想带人去我工作室,随时跟我说,我来给你们安排。”

听周彦这么说,刘林抿嘴笑了笑,他在心中感叹,周彦真不像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说话是滴水不漏。

要是换个人来,恐怕就会直接对上音的金校长表示欢迎,但周彦偏偏不提上音,不提金校长,而是把话头子又抛给了他,将决定权交给了他,也算是表明立场。

“回头他们要真想去,那确实要麻烦你了。其实金校长他们的想法我也明白,你的工作室如今在国外发展很不错,是一条很好的就业路线。现如今,各个音乐学院都在考虑对专业进行细分,意图是让更多学生毕业之后能投身到行业当中,影视配乐是个很好的方向,他们似乎有想法弄一个音乐工程系,并想要开设一个新的专业,配乐相关的专业人材,这事你觉得怎么样?”

“影视配乐方面的?”周彦问道。

“影视配乐只是一方面,主要培养的就是面向广播电视、大众传媒,甚至还有互联网方面的音响工程、音乐录音、音乐信息采编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周彦看了眼刘林,猜测着到底是上音的音乐工程系想要开设此类专业,还是刘林想要在作曲系开设相关专业。

沉吟片刻,周彦开口说道,“这个想法是不错的,但是恐怕很难实现。”

刘林皱起了眉头,“这话怎么说”

周彦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随即说道,“此类专业开设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招生标准。”

刘林意外道,“我还以为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专业课程的开设。”

“专业课程开设,还在后面,而且跟这个问题息息相关。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此类专业的学生是否要通过艺考,如果要艺考,那么艺考的标准又是怎么样的。咱们先说说不需要艺考的情况,如果学生考这个专业不需要艺考,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专业之前没有太多的音乐基础,那么在课程开设的时候,音乐方面的课程安排就没办法深入,最终导致的情况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了四年五年,最后还是学不会做音乐,更多的是学一些基础乐理和相关的概念。”

刘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那如果需要跟其他学生一样通过艺考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没几个人愿意报这个专业,至少不愿意报考我们这样的学校开设的此类专业。相较于我们学校,传媒大学应该更有优势。校长您刚才说的那些方向,其实涉及到很多新技术方面的东西,而这些内容,是我们传统音乐学院的短板。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之前为了创作《故宫的记忆》等新世纪音乐,我特意找人花时间学习了电子合成器,这个东西我们学校就没人能教。而电子合成器,只不过是新技术中很小的一部分,以后的学生还可能需要学习编程、影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知识。”

刘林听周彦说得这么明白,有些诧异道,“你怎么这么了解这些东西?”

周彦刚才说的什么数字信号处理、编程,完全在他的知识盲区里面,他不明白,周彦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我比较喜欢研究一些新的东西,特别是在我们拍电影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新的技术。技术的不断革新,一直都是影视行业的发展趋势。”

“所以你才会去研究新世纪音乐。”

“算是吧,新世纪也不算是什么新的东西,只不过在传统音乐之外,这是一种还算不错的尝试。”周彦喝了口茶,又看似不经心地问道,“上音那边已经有计划了么?”

刘林点点头,“嗯,已经有计划了,事实上,计划已经快要落地了。”

“已经快要落地了?”周彦有些诧异,上音那边的动作这么快?

“是的,他们作曲系明年要开设一个新的专业,叫‘音乐音响导演’,我已经看到了他们这个新专业的简介。培养的内容很多,我记不住太多,因为有很多东西我也不太懂,只记得有什么电学、电声学、数字音频技术等。”

周彦扬了扬眉,不得不说,上音的理念还是挺新的,而且胆魄很足。

音乐音响导演这个专业,可以说是紧跟着时代的发展。

但是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正如周彦刚才所说,此类专业面临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也未必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只不过周敢肯定,就凭上音如今的条件,他们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

事实上,上音此举,不过是摸石头过河而已。

等到专业真正开设起来,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这样的传统音乐学院根本不具备培养音乐音响导演的条件。

“或许上音的领导们,有自己的考虑吧。”

刘林摇摇头,“我本来以为上音的这个方向还不错,但是听你今天这么一分析,我发现了,上音那边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论是实际操作上,还是心理上。你说的一些东西我不太懂,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上音的那些人也不太懂。其实我原本也动过念头,或许可以在我们作曲系弄个类似专业,不过现在是完全没有想法了。”

周彦笑道,“其实啊,我认为,想要培养相关人才,未必要开设相关专业。我们作曲系几个专业,如果有学生对录音、音响感兴趣,可以来我们工作室学习。本系的学生,乐理肯定没问题,编曲制作也可以在学校学习,而现代技术方面则可以去工作室学习,我们工作室的设备一直在更新,技术也一直在更新,这方面肯定要比学校要强一点。”

刘林眼睛一亮,“你这倒是一个方法,你们工作室的技术,确实能弥补我们学校的不足,关键是不用另外开设新专业,代价要小很多。不过,学校该以什么形式跟你们工作室合作呢?”

“这个简单,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即可。”

“校企合作?”刘林对这个模式并不太熟悉。

校企合作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二十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发展,德国跟美国就出现了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是着名的“双元制”,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

而美国则是辛辛那提大学提出了“合作教育”概念,具体实施方式跟德国双元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在中国,校企合作的概念才刚刚出现,而且都出现在技工院校,刘林不了解也正常。

周彦解释道,“可以让一部分有意愿的学生,进入到我们工作室工作,他们在学校学习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室一边接触相关技术,一边进行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