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方不远,应是目的地了。”
此时的陈十一身着一身黑灰色休闲服,正跋涉在一条靠着梯田的小路上,他的呼吸稍显急促,说明这条路并不是特别平坦,
而乡间的小路之所以会比城市大道同样的距离,更加累人一点,
究其原因,实则是乡间小路有许多人眼难以察觉的起伏,并不平坦,相当于间断性地上下坡,对于这一点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意外,但事实确实如此,人眼的辨识度并没有人类想象中那么灵敏,并且人的大脑会从中加以误导,
所以对于坡度起伏不大的路径,在人眼的感觉中反而是平的。
此时,陈十一所处的这条路位置颇高,在他的左侧是井然有序,拾阶而上的梯田,因为山势平缓,这些梯田一层一层的按照着一定的比例,沿着山势而上,大概延续了四五阶,便停止了蔓延,因其更前方是已经是林区了,
在他的右侧,坡度急转直下,相当于小路右侧不远,便是小‘断崖’,在‘断崖’的下方,则是一条宽阔的河道。
河道虽宽,足有五米多,但其中却只存在一条浅浅小溪,宽大的河渠代表着这是一条排洪道,而细小的水流则说明近期并没有下暴雨,在拥有足够智慧的前提之下,能从现有景观推断出它的过去。
当然,与之相对,当掌握了足够多现有的条件,那么预示所谓的未来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河道之中的溪流朝着与陈十一前进相反的方向徐徐远去。
在河道的另外一侧,也就是离陈十一更远的地方,那是一座坡势更加平缓的山,此时称作山已经不合适,称作绵延的低矮山脉,或许才更加贴切一点,只不过与陈十一这边是阶阶梯田相反,
那边的山脉之下却是一片片草地,按理说那边应该更适合作为耕田才对,毕竟整体坡度并不高,山势更加平缓,但事实上那就是一片草地,之所以如此,应该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缘由。
他极目远眺,看向那片山脉,看向山脉更深处不断延伸到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
不由感慨,那片草地真的是露营的绝佳场所,虽然此时草的绿荫被阴沉的天色所掩盖,但也无法掩盖当天晴时可能出现的美丽景观。
只是随着眼中视野的越发宏大,陈十一越发感受到人类的渺小。
在风婴过后的这些年,陈十一从喜马拉雅山脉回到魔都的一路之中,看到的人类都市,毁于一旦,凌乱不堪,
但是对于自然而言,却并没有太多影响,只是折断了些树木,埋上了部分泥土,消弭了许多人类生活过的痕迹,
尤其是往后几年里,折断的树木渐渐再次长出新芽,又往后数年里,新芽茁壮成长,成为一棵棵小树,曾经树木草地被破坏的痕迹渐渐消弭。
在三界论中,人类是规则雏形灵的融合产物,拥有着“进化”的可能,而自然中的其它一切动植物都是规则的衍生物,而受制于已经成型规则不变的限制,它们的一生也就失去了人类所拥有的可能,但它们真的比人类差了很多吗?
陈十一并不觉得,成型规则本身及其稳定的特性使它们存在的时间比人类更为久远,
尤其是以植物为例子,毕竟在如今科学之中,植物的存在比动物先出现了数万年,假设曾经的时间流逝一直是线性的话,所以以植物来研究规则更合适不过,
当然了,将所有植物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规则,从而使规则本身特性更加清晰明的方法,还是他后来学到的。
但无论过往时间是线性还是曲性,都无法否定一个事实:植物比动物更早出现。
而这也说明代表着植物的规则比动物的规则更久远。
运行于世间的规则到底是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陈十一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祂是一种确定的概念。但祂是否存在一定思考的能力,也就是否如人这般拥有自主思维,对于这一点,通过以植物整体为观测对象的前提之下,他有所启示:
植物拥有智慧吗?
没有吗?
果树如果不知晓世间有动物的话,为何会产生能食用的种子,以供动物食用;
蒲公英如果不知晓世间有风的话,又如何会将种子化作一道道“风筝”呢。
诸如太多类似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是植物这种在人类眼中最为简单的多核生物,它们也具备着智慧,
或者说是,植物应该具备着接受-反馈这一思维模式的,
其实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便能明白将人类具备思考能力的原因归结于大脑是一种误导,而这也恰好对应了我国中医学中对于精气神三者诠释的理论之中,对于神之居所并不在大脑,而在心脏的原因。
陈十一认为中医学中的神应该与三界论中的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对于人的灵是否通过心脏所链接这一点,三界论中并未阐明,
只是至少,两者均不认为大脑这一器官是人类思考这一能力的根源。
所以,即使是植物,当从整体来观看之时,仍旧具备着思考能力,而衍生它们的规则本身应该也与衍生物具备着相同的特性,
也就是说,规则也是具备着思考能力的,但是否是如人类一般的自主思考?是否能像人类一般漫无边际的想象?
陈十一并不认为规则如人类这般如此。
在我们具体分析之后,能明显发现所有植物虽然都具备着接受-反馈这一思维模式,但它们的思维模式都有另一个共同的特性,
便是统一的目的,都是为了延续下去。
此时我们不妨大胆猜测规则所拥有思维模式。
祂们有别于人类所拥有的主观思维,不能进行无限的猜测性想象,可能性想象,祂们的所有思维能力都是基于自身所存在的概念,例如万物之死各有不同,但死的终点却是一致的,
祂们以尝试着延续自身概念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思考,规则所进行一切的前提,都是符合自身自成型之时起所拥有的概念,
这种思考方式,陈十一将其称为客观思维,亦是所谓的神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