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小熊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余自新又问,“老家每年都有人起新房子,钱不凑手就问亲戚借,是不是一样得每年还钱?”
徐山平点点头,不仅如此,逢年过节要加倍送礼还人情,以后人家问你借,你也不能不出。跟银行借钱可不用这样。
余自新渐渐怒气上涌,继续问徐山平,“还有,你和我大姐过两年结婚了,你想过孩子要怎么养么?孩子没有户口怎么上学?借读?以后中考高考怎么办?课本都不一样,怎么回老家考?还是,孩子一生下来就送到老家,你一年就春节那几天回去看看?”
想到这儿她就火大。他每年春节在家两周就滚蛋了,爹妈、孩子、一家的事全丢给大姐,还有他那个糟心的妈——就这还一副自己是家里顶梁柱的样子!
靠,拳头又硬了。
现在还没留守儿童这个词,可村里出门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孩子是被老人带大的,一年只能见爸妈几天,爷爷奶奶溺爱,父母未能尽到责任感到愧疚,往往对他们千依百顺;老人本身受教育水平低见识也少,更不懂怎么辅导,孩子的学业全凭自觉,成绩能好到哪儿去?
于是他们长大后又重复父母的轨迹,初中毕业就进城打工,可这时世界已经变样了,当年父母进城时的低端产业逐渐转移到更落后的国家,工作更难找,又没有技能,从小在溺爱中长大,不通人情世故,受不了流水线的枯燥和高强度劳动,有人被拉长骂了会跳起来跟拉长对骂……
城市很大,却不是他们的。
那么,回乡下务农?很多人从来没干过农活。
怎么办?于是有人靠在网吧中玩游戏暂时麻痹迷茫和失望,一不小心又陷入更深的困境。最后做着每日结薪的工作,干一天,在网吧玩三天。还有人急着用钱,卖掉自己的身份证、微信号……
宋秋凤默默在心里发誓:我一定不让我的孩子只念完初中就去打工。只要她能念,我就一直供她,就像二姑和姑丈供雯雯那样,刘阿姨和林伯的女儿在国外的大学念完了博士!如果我的女儿也有这个本事,我一定也让她念!
徐山平看看秋凤,再看看两个妹妹,她们都沉着脸在思考,小妹还在笔记本上写字。
唉,看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得制定五年计划。他也逃不掉!
果然,小妹发话了,“这几天不能营业,刚好可以想想自己的五年计划!明天晚上咱们再讨论!”
啧,这比上学时还严呢!
作者有话要说: 晋江这几天到底咋回事啊?好烦。从1225我就点点点,一直上不了后台!作者送红包还要扣5的手续费,钱都用来干啥了?可恶。
哈哈,昨天好多人留言啊,有几个一直没拿到红包的小可爱,欢迎你们脱非入欧!基本上每章我都会随机撒红包的啦!就是图个高兴,有时候看到你们的留言很逗我能乐半天。
说点正经的啊,那天我在b站看到两个视频,一个是个90后妹子拍的日常,在厂里打工,说她几年了重复吃着同样的菜,别人问她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她只能傻笑不知道怎么回答。下面评论里还有人出主意说“下次别人这么问,你就说你现在想稳定下来”。
然后我看到另一个视频,博主去鄯善玩,接待她的网友家的姐姐也是93年的,初中念完时家里没钱,没继续念书,打工几年后觉得不行,不学习没未来,她去西安念了医护的大专,回家当了护士,买了房,现在这个小姐姐又觉得不行还要继续努力,她在学英语,桌子上贴的到处都是单词和资料,有一张便利贴写着:难受么?难受就对了,因为你在成长。
这个小姐姐结婚有孩子,还能这样学习,真让我敬佩。我跟自己说,也得好好学习,先把成语典故看完了。一套五本,我去年买的,现在才看到第二本。不怕你们笑话,每天坐马桶的时候看一页,就这样子,也看完了一本多呢。
祝大家都能每天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