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柳西村离镇上不远,算是普柳川上典型的村子。
路两旁的柳树长的比别的地方似乎更好,不时会看见参天的大柳。而路旁的柳树会向人争地,而柳西村人为了柳树倒让了一撂地。虽是冬天了,可见着这一行行的柳树,还是会让你想到夏天时那种遮天绿荫。
几人说笑着就到了村子。没想一下车居然碰见莫船、丽丽和春华他们。而让连舟更惊讶的是他们三个还和刘斌在一起。看样子,他们刚吃完面,正从村子走出来。
这一见面自然热闹,相互握手问好,好多人是有些年头不见了,特别是同魏林科和李广胜。打完招呼后,连舟问,你们是到这村子四处走走,还是回阳中?回阳中的话,我办公室门开着,你们在房子等,我们吃完就回来。
莫船还没说话,丽丽说,先不去阳中了,我们就在四处走走。你们吃饭不会久的,完了可以找我们。
莫船也就附和说,对,先到四处走走,好久没来阳湾了,更少在这些村子走。连舟就说,那好,你们就先转着,我陪领导吃个饭,过后就来找你们。
愚同没有表现的更热情,只同他们礼貌的打了招呼。然后他们去吃饭,莫船他们就又向前走了。
碰见刘斌,在他们三个也是很惊讶的。他们刚来坐到席里,刘斌就一个人进来了。赵老师很自然地把刘斌引到他们这,让坐在一起。
倒是刘斌见到是他们,表现的比他们更热情样,同他们握了手,就朝着莫船说起青鸟培训。也问了唐丽丽和方春华的情况。听说方春华在高新教育局,就也提了几个他认识的熟人。然后就夸他们三个干的好。特别说莫船和丽丽有勇气能自己干一番事业,不似体制内出了力,不见得有什么大收获,还是自己给自己干的好。
三人对刘斌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倒也不好冒然说什么。好在这面和汤上的也快,大家也就互相让着吃起了臊子面。
莫船老家普柳川的臊子面,同周围地方的做法还有不同。大锅熬制,臊子底菜,飘菜应有尽有。更不同的是粉面汤,有种粘稠感,不全是汤样。每碗的汤不多,只半碗,把面挑入后,这面与臊子汤菜就混为一体,吃起来特别有味。
这一吃面,就连唐丽丽都夸这过事的臊子面就是好吃。就由这好吃的臊子面,说到赵老师优秀的儿子和他的博士儿媳。一顿饭吃的大家倒还舒服。
吃完,往外走时,没想碰到魏林科、愚同他们。要说这赵老师也是的,是把当年阳中的老领导叫齐了。他们在时的三任校长魏林科、李广胜、刘斌全到了。看得出赵老师有热情的一面,也有为自己博士儿子高兴的一面。
刘斌也同大家打了招呼,但他还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样,话不是很多。出了村子,刘斌还是跟着他们,说了一阵话,刘斌看他们三人似乎对他说的话没多大的兴趣,多是刘斌问,他们答。
刘斌就说他要回趟老家的,于是三个人才同刘斌分开。
来时,丽丽开了车,她先接了春华才来拉莫船的。春华对去不去倒不是很热心。赵老师人好,但同方春华似没有什么关系。唯记得自己结婚时,他人没去但还是随了礼。只这次赵老师没有专门叫春华,春华觉得礼还是要随的,只人去不去却拿不定主意。让丽丽劝了下,说,全当到阳湾去转转,于是也就来了。
现在三人走在这田间小路上,看着不远处阳湾开发区满眼的高楼、工地和厂房,倒底是与过去不同了。春华说,才十几年时间,就变得有些陌生了,不知百年后,会是啥样子。我虽说爱回老家,可老家也早不是过去的样子。这里的变化是挨着大城市,可我们方家庄也变得让我陌生了许多。
唐丽丽说,又感慨了,社会要发展,总要变化的。要说最大的变化,也不是这建设,而是人。我们浅水湾村已没有几个人了,每次回去总有那种让人压抑的萧条。
莫船说,这就是发展了。我们能有这感叹,那是我们长在农村,现在工作生活在城里。这就会让我们有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农村了。不可能咱们到城里发展,还让一些人留下来坚守农村,还让农村保持它原有的古朴样子。农村也要有希望的,那希望就是发展的和城里一样。如果发展不了,那就只有离开了。
方春华看了眼莫船说,就你会说,啥事让你一讲,就全是别人不对了。对了,我听说你给你们村修了莫家祠堂。
莫船说,村上有这想法又钱不够,让我资助了些,倒变成我修的了。我知道修这东西,也是想将大家的根留住。
唐丽丽说,想留住,就说明已经留不住了。莫船说,对呀,留不住了。三人就一路这般聊着在这冬日的小路上走着。
唐丽丽说,想不到今天见了那么多人,到底都老了,不过现在回头想,咱们那时实在是有些热血了,干嘛生那么大的气呢?看看这几个人,当年也英气了得,觉得都可以改变世界的,现在让时间也都变老了,都随和了,想想也都普通人的,可当初却会是那样。
方春华说,谁又不普通,不平凡呢?他们看着咱们怕也感慨万般。世事到底是轮着转了。
莫船说,细想想,咱们都没有逃出这俗世的生活。当年的各种努力,总以为可以摆脱这俗世的生活的。
唐丽丽说,人本就是肉身的,怎么能摆脱呢。你看那不是咱们当年家访时常来的柳西小学吗?他俩一看果然是当年的柳西小学,或许是周围的房子盖的高大了许多,倒显得校门小了些,也有些许破烂。
柳西小学算当年的大校,他们在阳中教书时,好多学生来自柳西,不时他们会到柳西来家访,对这小学也有极深的印象。
几人站在校门口正看时,一个老师走了出来,他们还没认出,倒见那老师叫了莫船的名字。细看时,莫船才认出是自己当年初中的一个陈姓同学。
问时,知他上了陈师后,一直在北山教书,在哪娶了妻子,就一直没有调,这几年才调回来,呆在柳西。问起柳西小学的近况。那老师说,也没多少学生了,一百多人吧,好在六个年级还都全着。
莫船说,这人少多了,当年可快近千了。陈姓同学说,这已算好了,北山的小学基本没人了,现在人数能在百人以上的小学,都是大校了。柳西村虽大,可走的人多,走不了城里的,也多到镇上读书了。能留下的多是走不远的。
春华说,柳西村离镇上又不太远,怎么人还跑呢?
陈同学说,再近也是农村呀,不跑留在这里能干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