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儿梦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弘壁看着神情振奋的众人,只是微微一笑。
“土豆可以扎根于草原大漠,这一点毋庸置疑!”
“以华夏民族的耕种天赋,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在草原大漠上面开垦出可供耕种的田地,种下土豆之后就可以获得粮食收成,然后一块块田地连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个集镇村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集镇村落更进一步则会形成城池……”
“如此一来,中原农耕文明就可以凭借土豆这一社稷神器,彻底在长城塞外站稳脚跟,然后一步一步地向草原大漠推进,不但压缩草原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直至彻底将他们从这片草原赶走,亦或者说彻底将他们降服教化,如此两大文明的碰撞,最终将以中原农耕文明胜利为结果!”
“而问题在于,蒙古人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大明这样做,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地争夺生存空间,不管是劫掠袭扰还是直接出兵攻打,这就不得不要我大明为驻军移民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最好的方式则是水泥棱堡!”
水泥棱堡!
朱棣和姚广孝对视了一眼,他们可是太清楚这东西的坚固程度了。
当年国战期间,李弘壁发明水泥之后,水泥棱堡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帖木儿军中那些弩炮弓箭根本就破不开水泥棱堡的防御,经过水泥混凝土浇灌之后的别失八里,也变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这才艰难抵御住了帖木儿帝国大军的疯狂进攻,长达半年之久!
这之后,帖木儿帝国大军没有办法,甚至都不能向前推进半步,枭雄帖木儿无奈,只能不远万里地将其火炮军团艰难运送到了前线,这才给予了水泥棱堡和别失八里要塞致命打击!
而且水泥这东西还有其他大用,比如朱棣修建帝陵,那同样坚不可摧啊,就算以后有什么盗墓贼,也别想撬动他永乐皇帝的棺材了!
再有就是修筑北平新都,这东西不但坚固耐用,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时间,简直就是基建神器!
更别提把水泥用去疏浚河道修建大桥了,那是一用一个好。
所以这水泥对大明来说不单单是利国利民,完全可是说是国之利器。
现在一听到李弘壁这话,朱棣顿时眼前一亮。
这位妥妥的鹰派好战分子,顺着李弘壁的思想,陡然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那就是在草原上面修筑水泥棱堡!
蒙古蛮夷最强大的是什么?
自然是骑射无双!
这一点无可辩驳,他们骑射自幼培养,所以本事超群!
可是以他们那点弓箭,根本就破不开水泥棱堡的防御!
换句话说,有了这东西,漠北草原将不会再是大明的禁地,一个个守望相助的水泥棱堡,完全可以将大明的触角伸到这片大陆上的任何地方!
然后,再配合李弘壁口中那件神奇的作物土豆!
大明占领了草原的一片区域,就修建大量的水泥棱堡,进行圈地运动,然后拓荒垦殖种植土豆,将此地渐渐变成一片可以生产出粮食的耕地!
配合水泥棱堡甚至水泥房屋,大明军民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保证,甚至可以以此构筑一道道安全防线,帮助军民保护自己劳动所得!
这样一来,蒙古蛮夷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大明不但压榨,他们要么彻底向大明臣服,要么就只能选择向西迁徙,否则等待他们的下场只会是灭亡!
想明白了这一点,朱棣激动得浑身发颤。
这不就顺利地解决了那个千古隐患吗?
不过这计策却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郑和能够带回来土豆,而且土豆真的可以种植在草原大漠上面!
李弘壁给予了朱棣信心。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郑和将土豆带回来,然后如同红薯那样,朝廷出面将土豆尽快推广种植到整个天下,让整个大明天下都知道这件社稷神器,进而将土豆作为中原农耕文明的有利武器,展开对草原游牧文明的反击!”
李弘壁一席话讲得众人热血沸腾,甚至是心潮澎湃!
现在可不是什么大明与北元之间的战争了,而是两大文明之间的命运之战!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的话,那中原农耕文明将会彻底解决来自草原游牧文明的威胁与袭扰,为后世子孙开创出万世太平!
而他们这些人,也绝对足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构想。
因为郑和还没有回来,把土豆带回来!
而且这土豆也还没有证实,是否可以种植在草原上面!
哪怕真要执行李弘壁这个伟大的计划,至少也要得到郑和回来之后!
但李弘壁却充满了信心。
不管是为了短期粮食,还是为了长远大计,大明都会全力地推广种植土豆!
这就是李弘壁努力做这一切的目的啊!
他意外来到了这个大明王朝,亲眼目睹了底层百姓生活之艰难困苦,总得要为他们做一点什么。
李弘壁自问自己不是什么圣母君子,但若是连一点怜悯善心都没有的话,那与畜生何异?
历史上,大明王朝的粮食产量低得令人发指。
北方一个青壮的男人,耕种一亩地,能得麦两百多斤,因而,一户人家倘若想要维持温饱,若是不耕种三五十亩地,这一户几口人,怕是难以果腹的。
南方的水稻产量则高一些,可高的也有限,不过是四五百斤而已,一户人家,没有十亩水田,想来也无法维持生存。
这样低得令人发指的产量,又随着小冰河期的来临,如何能养活大明数千万人口,于是乎,流民开始出现,随着流民越来越多,内忧外患之下,这庞大的帝国最终会轰然倒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大明中后期,早熟稻种植才真正开始在中国深入推广,这被称为一次农业革命,后世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这是世界范围内最惊人的变革之一。
早熟稻最早是北宋真宗时期由占城传入福建,但还未广泛栽种,到了明代中后期,才在南方普遍种植,尤其是促成湖广地区转变成为最重要的粮食输出地区,形成“湖广熟,天下足”的格局。
而稻米也是自此成为明代人的主要食粮,按可大明科学家宋应星的估计,占据了七成的份额。
早熟稻推广之后,在明代南方,一年二熟已经是最普遍的情况(不是的倒很少见),甚至有些地方是一年三熟,这样粮食产量才得以提升了不少。
这东西,李弘壁已经命人告诉张辅去占城找了,找不到就顺便灭了占城,没什么好说的。
提前一步推广种植早熟稻,尽可能地提高大明王朝的粮食产量,不知道可以挽救多少条人命。
至少,李弘壁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听到什么百姓易子相食的惨剧!
否则,他良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