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倩玉小说网https://www.qianyuw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加上岭南虽说中原称为蛮荒,但其实条件还不错,不说其它,仅一年两熟这一条,就足够自给了。
岭南三广地大物博,但一直以来,人口其实不多,所以有大量的土地可供开垦。
秦琅养军的另一大关键法宝就是屯田。
所有的镇戍部队,也都划地垦荒屯田,除了打仗、训练,闲时便开荒种地、养殖,所得不仅能够自足,甚至还可储备为战备军粮,甚至每年还能拿出部份分给士兵做福利,或是拿出部份陈粮售卖掉。
任何时代,军屯其实都是边地供军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边疆不缺地,这是中原比不了的优势。
自己屯田,还能解决掉从内地长途运输军粮的巨大运费开支等。
更别说秦琅可不仅让他的六万岭南军屯田,他甚至还把那十二万人之众的城傍、侧近蛮兵,也全都让屯田。
这些城傍、侧近,其实都是自俚僚蛮寨里抽调的壮丁,他们十八岁之后,就要服义务兵役,一般是当三年。
抽调出来的蛮丁分派到各军下面,边训练边屯垦,打仗的时候,他们主要负责后勤辎重的运输,抓送俘虏等辅助任务,平时则协助守城、巡逻等等。
屯田所得,既是这些蛮兵自己的军粮,剩余部份也是他们的津贴福利。
而六万府兵所在的折冲府,每个府兵除了足授的军田外,各折冲府也会划分到一些土地,然后平时抽调府兵、雇佣百姓、蛮丁们耕种,所得除做日常军府的训练口粮等,剩余扣除雇佣等开销费用后,做为战备储备粮。
各州的团结营,各县的保安团,甚至是各乡的联防大队等,秦琅都搞屯田政策,都划出大片荒地出来,让他们垦荒屯田。
反正这么多青壮,也不可能都是训练,屯田也是一种训练嘛。
让军队种田,有人说可能会影响战斗力,可秦琅却认为,岭南其实也没那么多仗打,更多的是要保持强大的军力,以足够震慑那些蛮夷。
所以兵得多,但也不能光是训练,既然战斗任务少,那就多屯田。
只是秦琅只让军队屯田,却不许他们经商贸、开矿跑商等,种田是种田,经商是经商,虽然在中唐以后,军队经商层出不穷,甚至许多藩镇都靠着经商回易来维持着开销。
甚至许多藩镇招许多商人,发给他们本钱,让他们代军队经商,甚至直接派兵押运物资等等。
秦琅没开这个口子,虽然现在岭南工商兴盛,要开矿山建盐厂建工坊等也容易,可这与屯田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粮食军队自己屯垦解决,但钱的问题,由岭南官府提供。
岭南军队规模大增,朝廷不少人认为秦琅一人镇守岭南,大权独揽,这很不好,于是提议要派监军。
李世民倒也从谏如流,先是在岭南设立了监军使,由御史台派出一位五品御史台次官,治书侍御史来岭南担任监军使,其下还有巡察御史、侍御史等人担任记室、录事、主簿等职。
派出了御史团队到岭南监军外,李世民紧接着又派了位自己的家奴,一位正五品下的内常侍为观军容使,另派了不少低级宦官和中低级禁军军官一起南下。
于是现在广州城里,新设了一个监军使院,又有一个观军容使院,大家俗称其为监军院、监院,或观军院、观院。
这两个院的设立,与往常最大不同的是,以往朝廷派监军,都只派御史监军,而且因为都是战时行营监军,所以一般就是一名御史充监军,顶多自己带一二随从幕僚,是没有相关机构的。
而如今岭南情况较为特殊,并不是战时行营状态,而明显是要维持一个长期的局面。
故此如今经略府在广州开府设牙,监军当然也得常驻,常驻就得有自己的机构和人员,故此监军使院和观军容使院一起设立了,而且还是各一套班子。
两个五品官担任院长,双监军,大唐独一份。
秦琅也不知道李世民这是啥意思,监军还用的着派两个吗?